杜祥琬: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光伏资讯-索比光伏网

杜祥琬: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

中新经纬2022-11-03 14:30:08 杜祥琬: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主办单位,中新经纬为战略合作伙伴,云集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公益同仁等,共同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多元参与共创和谐自然、企业家群体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对话分享,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发表了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首先利用这个机会,我要向SEE基金会和在座的同志们长期以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是我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一点认识。

社会对气候变化还是有不同的声音的,但气候变化是一门科学,今天只能简单地说一说它的核心。气候变化自古有之,像万年以上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万年以内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我们目前讲的是十九世纪以来有全球气象记载的气候变化,特点就是以人类活动为主因,以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为特征的一种气候变化,是由一系列科学贡献铸成的科学体系。

现代气候变化科学的核心是分子物理学,二氧化碳这一类分子的辐射物理特性是什么呢?它们可以让太阳的可见光透射到地面上来,但地面反射回去的是红外光。二氧化碳这样的分子吸收红外光,放过可见光,作用于大气就会带来辐射强迫,造成地球的升温。

英国人丁铎尔测量了二氧化碳等分子的辐射特性,这是一个科学基础。不是我们感到热了就是气候变暖,感到冷了就是气候变冷,而是有一个严格的科学论证。瑞典人阿伦尼乌斯计算了温室气体(GHG)的升温作用,卡伦德把大气温度的增加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联系起来,他们一步一步地做这些事情,所以现代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是坚实的。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这也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为什么我们国家需要高强度的能源革命?我觉得从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来认识,能源革命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基础和动力。当年化石能源、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革命。二百多年来,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性,所以我们必须走向低碳,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有机相联的两个目标。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节能、提高能效,这也是我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也是保障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的要素。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是减排的主力。

实现碳达峰的基本路径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千万注意碳达峰是碳排放达峰,而不是要让经济增长达峰。经济要继续高质量增长下去,但与此同时要逐步降低碳强度。随着单位GDP增加而排放的碳应该逐步减少,减少才是进步。

我们提出降低能源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是因为我国的能源强度现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这不是一个好指标。虽然在2010年这个指标还是2.0倍,现在我们已经进步了,但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是有所差距,我们的指标是那些OECD国家的2.7倍。在当前的水平下,如果能耗能够降低1%就意味着可以减少0.5亿吨标准煤(Tce)的能源消耗,减排1亿多吨的二氧化碳。

我们靠什么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要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节能和文化理念。

优化能源结构,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讲到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只讲“富煤”“缺油”“少气”这六个字,这样讲不能准确地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只能描述化石能源的资源禀赋。相对油和气,我国还是比较“富煤”,如果我们只认识到中国能源资源禀赋都是化石能源就会影响到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

我国除了化石能源之外还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没有可再生能源资源,如何先立后破?中央强调先立后破,立什么?如果都是“富煤”“缺油”“少气”,应该怎么去立?我们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这样才有立的资本,也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不到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能源低碳转型的基础是丰厚的,中央提出先立后破是有根有据的,我们可以立可再生能源,这样立好了、立稳了,我们才能逐步减少化石能源。

能源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已经是全球共识了,资源可供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性都很清楚,所以能源低碳转型、科学技术基础是坚实的。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河南省兰考县做了几年的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从原来利用外来燃煤发电到现在自己利用可再生能源发起电来,而且兰考每年发电总量大于自己能源电力的需求量,靠自己发的电就可以养活一个县的所有电力需求,甚至还有富余。

实现碳达峰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工业、电力、交通、建筑这些方面走向碳中和的方向和路径。实现碳中和需要重大创新,并不是我们照本宣科走下去就能实现碳中和。中央提出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实现这一点本身就需要重大的技术创新,包括纵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横向的多能互补。要把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相集成,使系统具备柔性、平衡功能,达到优质的电力输出。

大家都知道太阳能和风能有间歇性,如何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有优质的电力输出?这里列出了六种灵活性资源:物理储能(抽水蓄能等)、化学电池储能、火电调节、氢储能(绿氢)、液体阳光、需求侧响应,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我们需要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太阳能也好、风能也好,本身可以说是没有成本的,但我们为了让太阳能和风能变成电力,太阳能需要太阳能电池,风能需要风机。这些设备本身要用很多矿物质资源,比如风机所需的铜、铬、镍、钼、锰、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做好新的功课,如何能够开展循环经济,让这些资源能够回收回来循环再利用。这些目标实现起来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双碳目标基于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和能源低碳转型,其科学基础是坚实的,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双碳目标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更多的企业参与。

SEE基金会今天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它的政策性很强。这就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又稳妥,从而防止两种倾向,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需要先立后破,把好事办好,才能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中国要积极参加国际气候治理,这其中有博弈,更需要务实的合作。“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让我们国家变得更美好。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3 2022/11

杜祥琬: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

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主办单位,中新经纬为战略合作伙伴,云集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公益同仁等,共同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多元参与共创和谐自然、企业家群体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对话分享,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