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太阳能电池、稀土和芯片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美欧与中国“脱钩”的论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美欧企图与中国“脱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嫉妒中国在国际制造业中所取得的收益和地位。中国在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一系列先进制造,能够满足该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使得中国企业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外汇,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向了中国,而这正是欧美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况且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大量流入中国,为中国本土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契机。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在欧美国家看来就是一种威胁。所以“脱钩”实际上是想将中国制造业“拖离”出快速发展的轨道,不给中国赚取外汇和吸收资源的机会,本质目的还是遏制中国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如此庞大的制造业规模,美欧想要脱离中国并转而与印度合作,显然没有那么简单。诸多制造业部门的工业生产,可能只有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才能承接,也只有中国成熟的加工体系和先进的制造业人才、技术,才能满足某些部门在能源和稀土等产业上的要求。
意欲“脱钩”的美欧,为什么将印度当作制造业转接的国家呢?首先是印度具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优势,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可以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分配的制造业产能,中国最初作为“世界工厂”也是这样兴起的。但是随着技术的更迭以及产业发展,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作为产业优势而贸然转移,势必会提高新转移地区劳动力的教育及培训成本,且会加快产品制造的时间和产品流通的时间。对于资本来说,转移后更高的生产成本使他们产品的剩余价值大规模缩水,如此一来,受伤的还是企业本身,资本家们自然不会答应。
其次,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的大国,二者之间的利益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矛盾点。中国制造业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大量制造业上游市场分配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印度承接的产能十分有限。同样人口优势下,印度只能获得少量的就业机会,对中国早就眼红不已。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冲突不断挑起事端,在讨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同时转移国内视线,缓解国内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如此“忠诚”和亲美的国家,印度自然成为了美国及其盟友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最后,印度不过是美国用来制华的“棋子”。中印作为两个接壤的大国,虽然被尼泊尔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但由于地缘上的靠近,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中国。
美欧此番转移产业的言论,本质目的依然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让中国在东部面临日韩威胁,西南面临受制于印度,从而亲美集团对中国形成“包夹”之势,让中国忌惮于紧张局势而导致发展受阻。
就算美欧真的将制造业产业转移到印度,印度能做到像中国这样好吗?势必不会。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体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拥有一大批掌握先进知识技能的产业工人,一批高端的制造业设备,还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这些优势都是印度所不能比拟的。产业转移到印度后不说重头开始,但也要落后中国若干年。这期间中国完全有机会找到国内市场或发展其他产业填补空缺。所以美欧此举意图限制中国,结局必然是失败的。
整个事件中,美欧沆瀣一气,似乎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实际上是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一方面通过冲突限制了俄罗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欧洲无法买到质优价廉的俄罗斯能源。在中东地区明确表示无法大规模提高产能的情况下,欧洲只能向美国购买能源,这样一来,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和日益紧张的国内矛盾就能得到缓解,欧洲对美国的能源依赖也进一步加深。所以美国挑起俄乌冲突,实际上也将欧洲在能源领域的命脉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其依然是美国在背后操作。美国和欧盟双方表面上是合作关系,其实是美国在牵着欧洲的“鼻子走”。北约的战略部署也是在美国的安排下进行的。同时美国在欧洲的大片军事基地和常驻守军,这意味着欧洲东部的军事命脉,实质上也在美国手中。
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合作以来,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欧班列的开行也让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频繁,欧洲人民也能享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倘若欧洲真的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与中国“脱钩”,那么美国必然回归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到那时,欧洲的经济命脉也被美国完全限制。如此一来,从军事,到能源,再到经济,美国不但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实质上也让整个欧盟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让美国掌握了欧洲的生命线。所以欧洲看似赞同“脱中”,但权衡利弊后,相信欧盟也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作为重要的制造业“世界工厂”,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作用不言而喻,无法想象脱离中国,世界制造业格局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脱中”必然不可能实现,“脱中”这种逆全球化的趋势,势必会遭到世界人们的唾弃。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5月15日至16日,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并发布了46页的最终声明草案,美欧可能在太阳能电池、稀土和芯片等关键工业领域与中国“脱钩”,并准备将关键产业供应链转移至印度。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美欧与中国“脱钩”的论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