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环股份(SZ:002129)发布2021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05亿元,同比增长115.70%;实现归母净利润40.30亿元,同比增长270.0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38.83亿元,同比增长307.56%;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2.82亿元,同比增长49.7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3162元/股,同比增长249.12%。
收入结构中,硅片业务量价齐升,实现收入317.97亿元,同比增长124.54%,占比达到77.35%,是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大尺寸硅片需求高涨、供不应求。组件业务实现收入61.19亿元,同比增长129.32%,占比为14.89%。光伏电站业务实现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0.23%,占比为1.30%。半导体业务实现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40.03%,占比为5.17%。国内业务实现收入340.09亿元,同比增长136.98%,占比为82.74%。海外业务实现收入70.96亿元,同比增长50.79%,占比为17.26%。
盈利能力方面,受益于硅片产品销售价格显著提升,以及G12生产工艺的成本优势,综合毛利率提升2.84个百分点至21.69%,其中硅片业务毛利率提升3.44个百分点至22.73%,组件业务毛利率提升2.77个百分点至13.26%,半导体业务提升5.2个百分点至22.79%。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以及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净利率提升3.05个百分点至10.79%。净资产收益率受益于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的提升(总资产周转率由2020年的0.35提升至0.6),在财务杠杆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权益乘数由2020年的2.09下降至1.87),提升10.42个百分点至17.97%。
技术层面,公司研发费用高达18.59亿元,同比增长200%。光伏业务的晶体环节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近3%,硅棒单台月产提升30%;晶片环节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同时积极推进细线化、薄片化等项目,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提升8%,单位产品毛利显著提升。此外,公司围绕着叠瓦组件产品的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持续开展了叠瓦3.0产线的组件技术研发和PERC3.0电池技术研发。基于MAXEON公司拥有的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卓越的研发能力,公司推动MAXEON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拓展电池、组件的制造体系和地面式电站、分布式电站的市场开发业务,快速建立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报告期内,MAXEON取得北美市场GW级订单,并启动实施了飞鹰项目,加速墨西哥、马来西亚工厂等海外布局,进入know-how向商业价值更快转移的阶段。
半导体业务的传统产品如Power、CIS基于已有国内领先地位优势,进一步规模化量产并扩大市场占有率。28nm以上产品目前已步入客户量产供货阶段,有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28nm以下的部分产品已与目标客户联动研发送样。
产能层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业务的单晶总产能提升至88GW,其中G12产能占比约70%。晶体环节,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宁夏中环六期项目)已开始陆续投产。公司天津年产25GW高效太阳能超薄硅单晶片智慧工厂项目、江苏年产 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公司G12硅片产能释放。此外,公司江苏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已实现8GW产能,天津G12高效叠瓦组件项目正在加速上量,整体产能规模稳步提升。
半导体业务目前已经形成6英寸50万片/月,8英寸75万片/月、12英寸17万片/月产能,预计到2023年末将实现6英寸及以下110万片/月、8英寸100万片/月、12英寸60万片/月的产能规模。
展望2022年,公司将加速推进G12扩产,持续技术创新、工艺进步,进一步提高制造壁垒,提升G12市占率,2022年末单晶规划总产能将超过140GW。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利用公司光伏材料与电池组件专利技术协同创新优势,发挥差异化技术路径优势,全面开启全球化布局。半导体业务继续深度融入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加速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坚持双摩尔研发路径,加速构建全产品研发及制造能力。
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34.21元/股,总市值为1105.58亿元,动态市盈率为21倍。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4月26日,中环股份(SZ:002129)发布2021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05亿元,同比增长115.70%;实现归母净利润40.30亿元,同比增长270.0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38.83亿元,同比增长307.56%;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