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光伏资讯-索比光伏网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索比光伏网2022-03-11 15:07:17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融资和扩产,是“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出镜率最高的两大词汇。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光伏上市企业的募集资金总额超过700亿,其中不乏通威股份120亿、中环股份90亿这样的大手笔。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具体到产能规模上,硅料环节新增扩产项目118.9万吨,硅片环节新增209GW,电池片环节新增158.3GW,组件环节新增66.5GW,甚至工业硅环节也有部分光伏企业的参与,新增扩产项目达到98万吨。由此而引发的,则是业界、媒体人乃至投资者对于光伏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担忧,“内卷”一词也屡现报端。

不过,光伏行业融资扩产凶猛的本质原因,在于“碳中和”和“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行业进入到“窗口期”,这是每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窗口期内由于市场需求激增,一般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往往能够获取高额利润,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也相对较短,因此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在资本的加持下,产能逐步趋于过剩态势,技术、营销等层面的发展也愈发成熟,同时市场需求增速呈边际递减态势,窗口期逐渐关闭,行业随即进入洗牌期。洗牌期中,只有那些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够最终脱颖而出。而只有经历了窗口期的疯狂,以及洗牌期的惨烈,光伏行业才能够最终走向成熟。

 
| 细数主产业链各个制造环节,技术层面的发展空间实则更为广阔。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的发展逻辑是“降本增效”,因此技术创新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虽然目前融资扩产成为了市场热点,但细数主产业链各个制造环节,技术层面的发展空间实则更为广阔。

硅料环节的窗口期从表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产能层面,其与中下游环节的供需矛盾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平价上网”的实现,市场需求下限趋于稳定,像“双反”、“531新政”等宏观因素导致的市场需求骤减的情况难以再现,投资风险显著下降。同时在市场需求大幅提升、融资环境向好的背景下,目前无疑是扩产的最佳机会。

然而,在扩产规模高企的背后,我们也看到新进入硅料环节的企业,大多为合盛硅业、信义光能等原有领域的头部企业,它们的原有业务属性与硅料业务均有相似之处;而原有企业的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通威股份、保利协鑫能源等头部企业,鲜有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进入。在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的当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硅料环节的技术壁垒。

目前,改良西门子法为行业内的主流技术路线,总计有11道生产工序,其中硅单耗以及各道工序的能耗(包括电耗、水耗、蒸汽耗等)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氯硅烷的合成和提纯、三氯氢硅的还原等工艺水平则决定了产品品质。尤其是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N型硅片对于硅料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国标电子三级提升到了国标电子二级,接近半导体集成电路用电子一级标准。

此外,随着具有能耗低、生产流程短、降本空间大等优势的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的逐渐成熟,硅料行业也可能迎来一场技术变革。但其技术壁垒同样较高,新进入者难以参与,目前行业内只有保利协鑫能源一家企业拥有大规模量产能力。

由此可见,虽然硅料环节在“降本增效”的发展逻辑下技术层面仍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但其较高的技术壁垒导致该环节的窗口期只对那些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开放,尤其是在资本壁垒的加持下,其它企业不敢贸然进入。

硅片环节凭借相对较低的进入壁垒以及较强的盈利能力,是扩产项目规模最高的环节,几乎已经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中环股份引领的210大尺寸硅片技术所引发的供需矛盾。

目前,硅片产品主要以166、182和210三种尺寸为主,根据CPIA数据显示,2021年大尺寸硅片(含182)的市占率由2020年的4.5%提升至45%,预计2022年将提升至75%,市场需求提升显著。虽然210的市占率不足20%,但在“降本增效”的发展逻辑下,大尺寸、薄片化是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产能规模的提升,210的市占率也将不断攀升。根据CPIA的预测,到2025年,210市占率或将达到50%。

而目前,行业内只有中环股份、上机数控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210的生产能力,已投产的产能规模大概在70GW左右,这也为双良节能、和邦生物等后来者提供了机会。更为重要的是,210产能能够向下兼容,能够实现对所有细分市场的全覆盖。像由光伏设备领域跨界而来的双良节能,在产能还未达产之际,就已经获得了近600亿的硅片订单,可见窗口效应之强。

随着210产能规模的提升,生产工艺以及技术研发将成为企业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这是硅片环节的技术窗口。具体而言,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加,对拉晶环节的热场控制以及提拉工艺均有较高的要求,其直接决定了碎片率和良率的高低。未来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对于硅片厚度的要求也愈发提升:应用于TOPCon的N型硅片的平均厚度为165μm,HJT为150μm,IBC为130μm。此外,根据CPIA数据显示,2021年拉棒单炉投料量约为2800kg,较2019年提升4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00kg左右,仍有显著的优化空间。

可以看出,虽然硅片环节看似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未来若想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仍需技术的加持,这其实也为新玩家提供了夯实市场地位的发展契机。

电池片环节是目前技术窗口最为显著的,TOPCon、HJT等N型技术路线凭借更高的转换效率,成为了各家企业争先布局的领域。除了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外,像爱康科技、安徽华晟等二线企业均在该领域拥有深度布局。根据CPIA披露的数据,2021年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2%,较2020年均有较大提升。预计到2025年末,两者的平均转换效率将分别达到24.9%和25.3%。截至2021年,N型电池市占率约为3%,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0%。

除了转换效率以外,电池银浆是电池片环节的另一技术窗口。由于银浆在电池片成本中的占比接近50%,同时价格又相对昂贵,因此降低银浆消耗量能够显著降低电池片成本。尤其是采用低温银浆的HJT,其2021年消耗量约为190mg/片,远高于P型电池正银及背银合计约96.4mg/片的消耗量。除了通过提升生产工艺降低消耗量以外,使用廉价金属进行替代也是研究方向之一。

受益于技术变革,N型电池的产能缺口也逐步显现。目前,行业内N型产能多为中试线或者实验线产能,整体规模较小。大规模量产线中,只有晶科能源已投产的8GW TOPCon产线以及爱旭股份在建的8.5GW ABC产线等。巨大的产能缺口也给了像安徽华晟这样成立不久的企业以机会,目前公司在建HJT产能规模高达2GW。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3-5年内,借助N型电池技术所带来的窗口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但在生产设备没有显著差异化的情况下,企业若想跨过洗牌期,唯有将战略重心放在技术研发环节。

组件环节相对比较特殊,虽然其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相对较低,但却是目前各个环节中扩产规模最小的,仅为硅片和电池片的30%和40%。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组件环节的关键竞争因素主要包括品牌、渠道和规模,目前,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以及阿特斯五大组件巨头已经占据了市场超过70%的份额,在全球化的渠道布局、品牌知名度、产能规模等层面与其他企业拉开了显著差距。因此,组件环节的窗口期已经逐渐关闭,新进入者或者二三线品牌几乎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市场格局就此奠定,当进入洗牌期后依然可能会发生变化。

受益于制造环节的产能缺口以及技术变革,光伏设备企业在未来几年也将迎来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的历史最佳窗口期。在已经发布2021年年报的光伏设备企业中,迈为股份、双良节能等企业的经营业绩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双良节能受益于硅料环节的扩产浪潮,多晶硅还原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4%;迈为股份作为国内HJT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几年经营业绩也必然翻倍增长。

此外,在应用层面,光伏技术对于各个行业的赋能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目前已经在推广的光伏+农业,光伏+交通等,未来光伏技术甚至会走入家电、汽车等消费领域,这些都是光伏行业潜在的细分窗口,期间也必然会涌入众多新玩家。

 
| 对于那些仅仅拥有“me too”技术的企业而言,洗牌期的来临即意味着死亡的钟声

可以看出,除了组件环节以外,目前光伏主产业链制造环节在技术和产能两大层面均存在显著的窗口期。当然,任何行业的窗口期,都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光伏行业也不例外。

当行业的产能窗口和技术窗口逐渐消失,市场增速逐步放缓时,行业便进入到洗牌期。参考其它行业,进入洗牌期后企业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由头部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因为此时市场红利已经逐步褪去,进入到存量博弈的状态,头部企业若想保持稳定增长,必然需要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届时,企业的应对之策无外乎差异化竞争优势,尤其是由技术研发所产生的产品溢价以及成本优势,将成为企业能否在洗牌期脱颖而出的关键。

然而,很多企业往往在窗口期时容易被旺盛的市场需求蒙蔽了双眼,而忽略了“内功”的修炼。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白酒行业,像秦池、孔府家等鲁酒品牌抓住了电视广告的媒介窗口,一跃成为行业龙头。但随着红利期逐步褪去,产品品质、渠道布局成为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这些“广告酒”也逐步衰退甚至濒临破产,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降本增效”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叠加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属性,技术、成本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像隆基股份等头部企业奉行的“技术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便是基于此。如前所述,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目前存在着诸多的技术窗口,完全能够帮助企业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但这需要企业日复一日、脚踏实地的去投入,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于那些仅仅拥有“me too”技术的企业而言,洗牌期的来临即意味着死亡的钟声,这是基本的商业规律。

此外,洗牌期内还有一大特征就是并购的增多。目前,由于产业链上游环节存在供需错配的情况,因此组件环节的渠道优势并未显现。但随着进入洗牌期以后,不具备消费属性的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环节因为市场的充分竞争,议价能力会逐步下降,产业链利润也会向组件环节转移。然而,由于组件环节的品牌和渠道(尤其是全球化的布局以及“五大四小”的采购名录)壁垒,上游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

同时,进入洗牌期后随着固定资产支出规模的下降,头部企业坐拥大量的自由现金流,并购将成为其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像通威股份这样以产业链中上游业务为主的光伏巨头,在洗牌期内很有可能采取并购的方式,扶持一家已经拥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布局的二线厂商,这也是目前组件市场格局难言稳定的原因。

 
| 只有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在窗口期内必然会出现诸多看似不理性的行为,比如目前备受诟病的产能过剩问题。但这些问题的产生,实则又是理性的——毕竟企业和资本都是逐利的,在利益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看似无序的扩张,最终都会成为未来行业巨头们的垫脚石——只有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这个过程,即是光伏企业与光伏行业的“成人礼”。

在“碳中和”背景下,历经“窗口期”与“洗牌期”的洗礼,光伏行业也必然诞生万亿市值的寡头级企业,因为,光伏不仅仅局限在能源领域,其与消费领域的结合,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当然,这样的寡头企业,一定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文章作者:倪克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1 2022/03

光伏行业窗口期下,谁将成为潮水褪去后的裸泳者?

融资和扩产,是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出镜率最高的两大词汇。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光伏上市企业的募集资金总额超过700亿,其中不乏通威股份120亿、中环股份90亿这样的大手笔。具体到产能规模上,硅料环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