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数据,2022年国内硅料设计产能将达到102.73万吨,较2021年提升184%。不过,由于部分企业的产能投产日期在下半年,因此2022年实际产能的增加并没有如此夸张。但可以确定的是,2021年较2020年新增的20.68万吨产能将在2022年全部实现达产状态。同时,2022年上半年达产的产能,也将于下半年正式进入市场。因此,硅料环节的供给在2022年确将显著改善。
结合需求端来看,国内市场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和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的驱动下,叠加能耗双控、电力价格市场化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影响,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量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兴业证券的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装机量在110GW以上。考虑到2021年国内装机需求被抑制,2022年有望迎来装机大年。此外,美国和印度政府近期相继豁免或者下调了光伏产品的进口关税,因此海外市场需求亦将大幅提升。
虽然2022年的硅料供给显著提升,但市场需求也同步上升。因此,硅料环节的供需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根据行业资深人士的预测,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2022年硅料价格或将下降到20万元/吨以内,但在强劲市场需求的支撑下,下降空间有限,至少将维持在15万元/吨以上。也就是说,产业链中下游的春天,不会如约而至。
俗语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许是硅料企业在2018-2020年间的痛苦太过深刻,在市场需求旺盛同时产业链下游大肆扩张的情况下,一众硅企并没有一窝蜂的融资扩产,反而多了一些理性。比如协鑫虽然抛出了与上机合资的30万吨颗粒硅扩产计划,但首期仅有6万吨;大全能源虽然提出了到2024年末达到27万吨产能,但真正落地执行的,也仅有今年年末投产的3.5万吨产能,其它的需要结合市场环境择机启动。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建产能项目都采取了与硅片企业合资的方式,这对于硅料企业而言,意味着风险共担。
放眼其他行业,高附加值的环节无外乎两种,一是直接接触消费终端,二是具有超强技术壁垒。但如今的光伏行业似乎有些“剑走偏锋”,产能成为了左右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关键要素。当然,这只是成长期行业的阶段性特征而已。但就是这个阶段性特征,令整个光伏行业在“碳中和”元年产生了大量的机会成本——装机量本应超预期。不过,这并不是硅料企业的错,也不是某家企业的错,而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无序发展,缺乏协同所导致的。
一个好的现象是,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多,彼此间的关系也逐渐从竞争转换为了共荣。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在“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且拥有极强全球竞争力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决策应以大局为重,而非仅仅为了一己私利,尤其是巨头企业更应如此,正所谓合则兴,分则亡。
硅料价格的问题,已经被热炒了一年。本质上这只是左手换右手的游戏而已,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价值。未来几年,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中国光伏企业齐心协力,“收割”全球。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即将过去的2021年,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政策层面,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甚至有些应接不暇;技术层面,颗粒硅、HJT、TOPCon等新兴技术路线不断取得突破,为行业的降本增效“添砖加瓦”;行业层面,“尺寸之争”虽然愈演愈烈,但182和210两大阵营的形成,也算终结了“军阀割据”的乱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