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独立性正受到削弱 通胀或将走高

2013-02-26 09:34:00 央行独立性正受到削弱 通胀或将走高-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并非当今人们看到的金融核心权力机构,而是金融市场运行中的担当某项技术功能的特殊角色。这纯粹是经济社会运行中货币发行与商品流通数量的匹配问题,独立的中央银行便是实现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之间动态平衡这一理性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

  现在,随着各国政客迫使央行用可以让本币贬值的措施来取代通胀目标,央行的独立性正受到削弱。

  央行是否该独立?

  从欧美各国的金融发展史来看,中央银行都是由民间的商业银行转换而来,例如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英国的英格兰银行便是民间拥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它于1694年获得特许状,有权发行作为国家货币的银行券。英格兰银行虽然是政府独家运作的银行,却在长达252年间保持民间机构的身份。英格兰银行的董事是由股东选举,不是由政府任命的。其后的美联储更是这方面的典范,主席任期长达十四年,最多有可能相伴五任总统而独立履行职责。

  有些国家的央行竟然是上市公司,公众可以在市场上买入其股票而成为股东。目前,比利时央行、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是如此。

  根据1942年的日本央行法,日本央行属于法人,类似于股份公司。资本金为1亿日元,其中55%由日本政府出资。日本央行目前在日本JASDAQ市场上市(股票代码:8301)。日本央行的股东成份复杂,甚至允许外国公司持股,而纽约基金公司Horizon Asset Management就持有日本央行10%左右的流通股。不过,这些股东们没有决议权,也没有分红。

  中央银行制度演变至今,其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政府的银行(执行金融政策、代理国家财政)、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储备金、充当最终贷款人)。

  从几百年的中央银行发展史来看,如何厘清央行与政府的关系,建立一个真正独立于政府管控之外的独立的央行,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首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具有不依附于政府的财政扩张计划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定权力和职责。

  作为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制造者,央行为维护商品市场的正常运作,控制货币发行量——把握货币数量与商品数量匹配的问题,其独立性毋庸置疑。但是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常利用央行的货币发行权,打破规则,向市场注水。在国民经济的非常时期或战争期间经费的筹措尤其如此。例如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获得特许状,有权发行作为货币的银行券,其代价是支付120万英镑给当时的威廉国王的政府,让他们能够筹措军饷与法国作战。这笔钱约占当时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



  就算是在和平年代,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政府首脑的竞选连任),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维持庞大的政府开支,很有可能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也会利用超发货币而为之。

  央行独立性不必刻意效仿

  目前世界各国央行有多种独立性模式。

  美国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较强的独立性。美联储(FED)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量权,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

  英国、日本模式。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

  中国模式,介乎上述二者之间,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但近年却亦步亦趋地向美国模式靠拢。

  在中国,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央行独立的声音日益高涨,1998年10月,中国仿效美联储属下设立12个大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做法,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市的大区分行。

  在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和金融调控部门(联邦储备委员会)是分开的,于是,2003年4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银行(2.97,-0.01,-0.34%)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便于中国人民银行更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专司其责。

  在最高的货币政策决策层面,美联储设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机构,由12名成员组成,可以通过投票决定联邦储备利率的变动。中国央行也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设委员15人,可就货币政策问题提出议案,并享有表决权。

  可见,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简直就是美国的翻版。据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将续任,这不仅强化了中国央行的独立性,更进一步向美联储模式靠拢了——美联储主席的任期可超越总统的任期。

  但中国号称最高权力机构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与美联储的FOMC的最大区别是,它是议事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例如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的最终决策权都归属于国务院。央行只能是有权颁布或施行准备金率的调整、公开市场上正回购、逆回购的操作等。

  目前中国实行“一行三会”(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体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2013年又再度启动大部制的实施,面对通胀难题,似有加强央行独立的趋势,甚至有学者呼吁效仿美国,实施央行脱离国务院而直接向全国人大负责。

  笔者过去曾是央行独立的推崇者。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前提的今天,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诸多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央行独立的重要性不必刻意去提高,不必去盲目崇拜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作用。

  中外学者们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微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形成的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封闭而独立运作的市场体系已经难觅,世界各国央行争相印钞推动国际商品价格上扬。例如输入型通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而弱美元、强石油的格局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美元跌、则大宗商品上涨的现象,中国央行对此类现象的调控手段就很有限。而进口关税的高低,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价格的制定,甚至物流运输成本核算,不仅涉及财政部、海关总署、发改委甚至商业部、交通运输部、物价局等一大批相关的机构。

  央行独立性正被削弱

  在国际上,央行独立始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毕竟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币值稳定的大框架下,政府与央行的目标并不矛盾,只是在于其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上权衡而已。

  例如在日本,央行独立问题就曾经峰回路转、大起大落。

  长期以来,日本的大藏大臣对日本银行享有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但1998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修正《日本银行法》,将上述条款推翻,以法律形式确认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然而在近期,新晋首相安倍晋三却打起了干预央行货币政策的算盘,称政府将继续考虑修订日本央行法律,以确保日本央行持续放松货币政策。

  英国央行的独立性亦同样富有戏剧性。在1997年5月,新上台的英国工党政府授予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并成立没有政府代表参与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从而使英格兰银行摆脱了政府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化的道路。

  2012年10月,英国央行为了扮演独立公共机构角色,别出心裁地聘任47岁的加拿大人马克·卡尼从2013年夏天出任英格兰银行的下任行长。在英国经济久未从危机中复苏的情况下,一贯以保守形象示人的英格兰银行请来318年历史上第一位外籍行长,颇能吸人眼球。

  但是,英国央行目前的利率已到达历史低点,并通过量化宽松措施于近期向经济注入了3750亿英镑。英国央行行长金恩近期表态:“需要让英镑贬值!”英国央行在政府的压力下不时放出风声,必要时将推出更多宽松措施,从而推动英镑贬值。如此看来,所谓的英国央行独立性也是有限度的。

  可以说,随着各国政客迫使央行用可以让本币贬值的措施来取代通胀目标,央行的独立性正受到削弱。

  中国央行也是印钞高手。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97.42万亿元,突破百万亿元已没有悬念。且该数据已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

  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多出二十多万亿元。

文章作者:王幸平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6 2013/02

央行独立性正受到削弱 通胀或将走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传统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并非当今人们看到的金融核心权力机构,而是金融市场运行中的担当某项技术功能的特殊角色。这纯粹是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