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电池组件巨子(七)

索比光伏网2021-06-25 17:28:27 《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电池组件巨子(七)-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第一节 中尚德 海归国资混血儿举步维艰 草船借箭美上市举国学施

2000年刚刚步入21世纪的中国,对于扑面而来的WTO、全球一体化和IT浪潮可谓很热,很热,可更多的是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国企脱困的关注,21世纪是中国和中国人的世纪,可眼前的现实更让很多人尴尬,不知说啥好,对于未来也是憧憬中布满迷茫。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有志青年,海归正在考虑作为海龟,从温暖的南半球澳大利亚游回乍暖还寒的北半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自己曾经天天做梦就想出国留洋的出生地、成长地、出发地。

时光倒流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过江、出省、出国、出洋,那是爷爷指给江中小岛出生的小男孩的一条阳光大道,也成为小男孩的成长轨道,这个男孩子,就是爷爷眼里小小的施家孙子——正荣。

时光倒流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不是人人想出国,确是几乎人人想出国,只是能出去的很少,剩下的只好放弃出国所谓非分之想的年代。想出国,就要挤,争,抢,当然不会打了,除非活学活用毛主席语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改成“拳头里面也能定出国指标”。施从上海光机所作为硕士,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出国的机会,只是目的地不是朝思暮想的美利坚,而是地图上不知道在哪的澳大利亚,管它了,反正不是非洲穷兄弟就行,人家好歹也是西方国家,尽管在南半球,先出去再说。

出国进修做访问学者一般时间规定为一年。一转身,一眨眼,刚刚安顿好,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为了省钱,找了一个零工打打,这一晃,三个月、半年过去了,再一晃,还有半年就要回国了。施急了,咱不能就这么回去了,病急乱投医,到处找教授、同乡,打探、争取看哪里有留下来的机会。

八十年代末第三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的新阳光计划才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全球对于太阳能的兴趣大增,光伏发电被视为潜力股,光伏研究也热起来了。

巧了,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施来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这里是澳洲光伏研究的圣地,南半球的老大,在全球也算数一数二不错的。马丁格林,新南威尔士大学乃至澳洲光伏研究的教父级大师正在壮年,就在这里修炼呢。

天无绝人之路。这一招挺行,很快打探到马丁教授这边有机会,且马丁这里光热科研很热,有项目、有资金、有空缺,命运似乎在招手,就差那么一句“快来吧”。施打定主意主动杀上门去,逮着个机会见到了马丁,问是否能投到门下。马丁倒很热忱,说空缺暂时没有,欢迎读博士,施问能否提供奖学金,马丁说暂时不行。眼看到手的机会又要溜走了,施哪里能高兴得起来。但一转念,命运之神好歹敞开了半扇门,咱就先挤进去,留下来再说,大不了打工挣学费,赚房租和生活费呗,以后说不定还能争取奖学金或者帮导师干点杂活贴补贴补,再说了,咱穷人的孩子还怕这点苦,咱从中国来,三年饥荒,十年文革,上山下乡,就差干校没去过,咱还不够格呢;到时候实在不行了,咱再想别的法子,路子呗。打定主意,施就选择了到马丁门下做弟子。

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正荣,必先饿其肌肤,空乏其身,煅其筋骨,磨其心志。这不,历经磨难,施边打工边读书,话分两头,太太张唯在国内拼命学外语,过过了一年半载也过来了,一家团圆,继续艰苦奋斗,悉尼情人港半盒叉烧饭便当的故事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求证去。

从苦难中走来的人们对于生活的每一点改善均是心怀感激和充满喜悦的,尤其是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晶硅具有稳定和非常充裕的优势,但硅片制造成本太高,制约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薄膜优点是材料使用只是晶硅的1%左右,缺点和门槛是效率低,且不一定能做的出来,更不要考虑工业化和商业化了。在晶硅电池方面,当时研究的人很多,且赵建华、王爱华等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施干脆选择了薄膜,并且不是常规的非晶硅薄膜和碲化镉等,而是常人不碰的晶硅薄膜。当时光伏是冷门,偏门,薄膜更是冷门,偏门,晶硅薄膜那可就是冷门中的冷门,偏门中的偏门,套用一句流行语“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不寻常的路开始走了,自然不寻常的事就更多了。晶硅的成分是硅,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硅,但很多人在固态玻璃上作硅薄膜就是不成功,施想固态不行,试试液态或者固液临界态,说不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子。嘿,就这么一个大胆的想法,被他反复试验,最后竟然做成了,成功了,变成了玻璃上生长晶硅薄膜成功的世界第一人,无限荣耀,专利持有人。从做科研的选题和后来的突破和试验成功,有人后来分析总结出施性格中的创新、大胆和冒险风格。

马丁当年从加拿大毕业到澳大利亚研究光伏,原因之一就是澳洲阳光资源第一好,西部空地特别多,这点与中国类似。受日本新阳光计划影响,马丁教授原本的学术到商业的理念更强烈,现在施的全球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的发明,使得马丁等人决定将其专利投入工业化和商业化。1995年Pacific Solar成立,马丁当头,大弟子出师到堪培拉大学当老师,二弟子施图尔特.温海姆担纲主要工作,博士刚毕业的施正荣担任研发和技术总监,施也从穷学生一举变为澳洲的高科技白领,年薪10万澳元以上,买了海边别墅,家里也是人丁兴旺,老大有了,老二还会远吗。

然而学术上的全球首创,并不意味着工业化就可行,更不用谈商业化了,结果可想而知,尽管新州政府给力了,但联邦政府的反向激励政策使得原本不易成功的项目变得更渺茫。1995-1999年,眼见工业化和商业化无法成功,施提出了采用主流技术上马晶硅电池的设想,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未能成行,而Pacific Solar由此错过了光伏史上第一次黄金期的光伏春秋初兴时代。

项目不成,施想走别的路子,包括开餐馆,毕竟手头还有一笔很大的积累,或者到美国去,那个曾经日思梦想的地方,美国一个科研机构给出很好的Offer(待遇)。就在这时,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同乡杨怀进提出或可考虑回国产业化,商业化。

光宗耀祖、报效祖国历来是华人的传统,施觉得也未尝不可尝试。杨打头阵,回国考察了一番,觉得有些希望;施正式出马,进行深度考察和寻求接受方和合作方。

转了一圈南北大半个中国,包含老家江苏扬中,大上海和最In的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等,当时光伏生产的主战场云南昆明、浙江宁波、河北秦皇岛等,几乎一无所获,倒是诞生现代工商业巨子荣氏家族的小上海——无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毕竟当时IT电脑是个热门货,太阳能热水器也才刚刚兴起,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太阳能光伏发电了。太超前了,即使不是海归骗子,那也是概念产品,算了,别碰他,甭理他。无锡方面,即便表示了兴趣,也还是选择了小心,小心,小心,再小心。先是安排专人到澳洲考察,然后提出施个人出资参股25%,以便套牢施。

当时施博士的老丈人一盆冷水认为一介书生这样做不合适,毕竟太冒险,且成功概率很低,失败概率很高。但施博士最终还是决定冒险试一试,大不了不行,再回大学搞科研去。

2001年施正式回到中国,更确切的说是,无锡,无锡新区旺庄街道下属的科技创新园区的100多平米的办公室开始了创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孵化中。

话分两头,这边施顶着家人的压力和劝阻,义无反顾的连人带钱和技术跳进无锡这个别人眼里的火坑了。那边无锡政府,也开始了全面动员,太阳能发电太遥远了,何况在澳洲都搞不定,在中国恐怕更不行,各企业不太愿意,最后还是无锡政府给力,行政命令,无锡国企,小天鹅等投钱了,纯粹是当政治任务,大不了打水漂了。就这样,尚德在国内外、业内外的不被看好声中和怀疑下孵化和诞生了。

国人和业界的怀疑当时看来也无可非议,不无道理,首先,当时国内的厂家主要还是500千瓦级的产线,产出往往是上百千瓦;其次是国内基本没市场,国外市场日本很大,进不去,美国和德国也不好进去;最后也是最大的担心,施学的和在澳洲玩的是薄膜,到无锡搞晶硅,且一上就是10兆瓦的生产线太吓人,能行吗,即便搞出来,卖哪去。

正是这些疑虑和现实的问题,使得没出生的尚德项目就充满被怀疑,出生了注定举步维艰,事实正是如此。人才没有,技术不精,设备迟迟不到位,到位了不产出,产出了不达效率,这时候,资金告急,就连清洗公司也要来搬设备,这时候外界的疑虑和压力可想而知,那些给力支持的政府官员和无锡政府也是进退两难。人心浮动,眼看船要沉了,部分人只得选择先跳船。

内外交困,兄弟离开,一切情有可原,只是连一起创业的兄弟都不能罩住,对不住了,施博士心里很不是滋味,暗自发誓哪怕做死在无锡也要搞出来,这才对得起一起回来创业的兄弟,对得起请自己回来的无锡政府和与自己一起进退的政府官员如王荣书记、兼任尚德董事长经贸委主任李延人、投资公司张维国等,才能对得起大小股东、董事会,为尚德呕心沥血的尚德的,下至一线员工,尤其是日夜战斗在一起的尚德研发、生产、工艺人员。

背水一战。咬牙,咬牙,再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还是坚持,终于历经两年多,尚德出产了,挺过气来了。接下来,那就是满世界找市场,国内、国际到处跑。正好日本、德国政策好,市场一日千里,市场供不应求,终于开花,终于结果,尤其西部送电下乡就如及时雨给尚德和中国光伏产业一缕阳光。

与此同时,尚德也开始介入国内正热的太阳能热利用领域,选择热泵等技术方向,准备两条腿走路。

也就在尚德左冲右突的艰难时刻,德国绿党和社民党党政府上台,给尚德和世界光伏产业送来了春风、雨露,可谓尚德的东风、及时雨。2003年具有国际视野的施正荣博士,知道德国施罗德政府上台,出台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光伏市场可能将象日本一样爆发,建议再上一条线。股东们和董事会出于行业的前景的谨慎,建议缓缓,先把第一条线运营好,先把本钱捞回来,赚好了再考虑下一步是否扩产,其实这是正常的商业心理,无可非议。

施博士再次大胆冒险了,选择未回本就接着上,半价买了一条线,这次德国市场帮了大忙,2004年德国市场增长三倍,且超越日本,高达363兆瓦,比2002年全球新增装机350兆瓦还多,全球光伏市场一举转入供不应求的新阶段,年均增长50%以上。施赌对了,大赢,赢者通吃,尚德一路飙升,接连扩产。2004年进入全球第十一,2005年跃居全球第八,2006年跃居全球前四。

2004年尚德开始选择上市,新加坡、香港或者纳斯达克,到2004年尚德开始盈利,前景看好,很多交易所可以选择,就连美国纽交所也主动接触尚德。只是建议尚德的国资身份要除去,才能上市,且卖个好价钱,可是当年被参股的国资股东也不愿意,这可是丑小鸭变小天鹅啊。成也国资,不能毁也国资啊。

无锡政府也左右为难。一方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阻挡不了,二则此前国资到国外上市,都是找老外战略参股,就连银行、石油等中国最牛皮、最垄断、最暴利的国企也得被老外狠狠斩下一刀,原始股一元,一上市变成十多元,老外倒手赚十多倍,多怨,可当时的国际形势就是如此,不当冤大头,国资根本不入老外法眼。老外能赚十倍、甚或几十倍,国资却要缩水十倍,天理难容,可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潜规则。

与其尚德背着国资背景上不不了市,或者上市市值要么老外参股和包装后的十倍,要么国资的缩水十倍上市。与其如此,无锡政府最后拍板,肉烂在锅里总比送人还嫌肥要好。国资见好就收,赚个10-20倍,至于上市后可能赚的100倍,哪怕1000倍,那命中注定,眼下只属于外资,不属于国资有啥法子呢。再说了施博士要是赌气被逼走了,最后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双输又何必呢。

这就是博弈论,这就是共赢,尚德赢了,大赢,大赚,无锡政府和国资表面看大输,确也可以偷着乐,毕竟共赢,只是大赢与小赢而已。并且舆论上和感情上,还让尚德和施博士从此永不能忘记无锡的恩情,更何况尚德越大,越赚钱,无锡的实惠将水涨船高、细水长流,说不定尚德成为第二个荣氏家族,抑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呢。君不见,尚德上市后,施正荣百忙中首先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第一笔大款项就是给无锡慈善会捐款2000万元,帮助无锡老弱病残。

刚好当时无锡苏州领导对调,新上任市委书记杨卫泽此前担任苏州市长,曾经作为学员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过,杨书记思路开阔,这大概也受到此前苏州老市长章新胜和中新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的影响吧。杨市长在苏州多年,有多年与众多外资500强招商和服务过的经历。

世界500强再强再大,那是别家的孩子,作为市长也得小心伺候着,其产生的GDP也只是打工收入而已,要是中国能诞生自己的世界500强就好了。当时国家、江苏方方面面更为苏州和苏南乃至中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和发展战略哪怕思路而暗自焦灼。

这不,曾经诞生荣氏家族的无锡,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尚德和施正荣,可谓三个代表的典型代表,能够代表无锡、苏南,江苏乃至中国,代表民营、代表高科技、代表新能源,最后更能代表海归知识分子尤其博士科学家创业成功的样板荣登世界资本殿堂。此等好事,以前从来没有,要有也是国字号的银行、石油等,且是主动打折送到美国华尔街,且很高兴被老美斩去九成肉的。尚德,民企,是被老外抛绣球选妃选上的,那又有啥好犹豫的呢。

新上任杨书记和无锡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一番合计,多番交流,与各方面沟通做工作,松绑放行,扶上马送一程。

无锡政府咬牙松手,尚德上市美纽交所,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尚德红旗满华尔街(尚德标志为两面红色飞扬的红旗)。全国媒体、大街小巷到处传颂的就是尚德和施正荣一夜暴富成亿万阳光富豪的大标题,整版故事和相关题材。

2005年的中国,是中国人疯狂追求财富的时代,太多人的指望一夜暴富,施正荣和尚德无意中与中国的IT公司如美国上市的新浪、网易等,给了人们有一条阳光之路、康庄大道。中国人山寨的能力特强,尚德和施正荣一下子被榜样,从此无数个尚德一夜之间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这其中有一些早于无锡尚德诞生,更多的则是其后诞生,但不约而同选择了美国上市,如天合、英利、南京中电、河北晶澳、浙江昱辉、南通林洋、苏州阿特斯,形成光伏战国时代的中国光伏占据世界半壁江山和中国光伏军团现象。

上市后的无锡尚德和施正荣乘势而上,上游与硅料巨头如MEMC结盟,参股更多硅料项目,下游并购日本MSK,产能连续倍增,收获了2010年登顶世界第一的辉煌,但也不小心遭遇2008金融危机的黑色星期五和光伏产业的滑铁卢。

金融危机后,国家4万亿救经济,举国大干新兴战略产业,光伏成为首选,据传全国600多个市,最多有100,甚至有人说400多个市将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列入重点扶持产业、项目,全国搞了上百个光伏产业园区,一下子兴起上千家光伏企业。市场就那么大,即便扩大1倍,2-3倍,但产能和产业扩大5倍,10倍,甚至百倍,这能行吗?尚德作为老大,冲在最前面,能躲过这一劫吗?大家也在呼吁关注产能即将过剩,可是又有谁听呢?此为后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尚德巨人和施博士后来遭遇光伏行业的双反,撞上欧美政府冰山,尚德倒下,此后尚德又重组成功,正在重新站起,王者必将再次归来。

而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博士,回归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担任教授,再次做起学问、搞起研究,带起博士生,开始天使投资,扶持和孵化新人、新技术、黑科技。

2017年施博士及其扶持孵化的以其得力干将,前尚德COO龙国柱为首的创业公司推出柔性光伏,开始新一轮光伏之旅。这些更是后话,详细见《光伏战国》。

文章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5 2021/06

《光伏春秋》春秋中兴之全球电池组件巨子(七)

第一节 中尚德 海归国资混血儿举步维艰 草船借箭美上市举国学施2000年刚刚步入21世纪的中国,对于扑面而来的WTO、全球一体化和IT浪潮可谓很热,很热,可更多的是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国企脱困的关注,21世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