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日本MITSUBISHI 硅料晶硅薄膜齐发力 硅料电池称雄双前五
提起日本MITSUBISHI(三菱),国人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龙主演《我是谁WHO AM I 》的电影和电影里成龙的坐骑——三菱汽车。三菱是日本最大的集团之一,覆盖了从产品到渠道,从工业到军事的产业链,从百货到电子,从化工到机电;在太阳能方面,三菱同样不可小觑,无论是上游硅料还是下游电池制造,逆变器以及光伏系统,三菱均有所建树。80年代三菱电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首先选择进入其电力电子的专业强项领域,光伏逆变器,成为日本市场逆变器的先导;在九十年代日本和国际光伏市场启动后,随后布局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占据日本市场和先后进军欧美等国家市场;而在硅料领域也是巨头之一。
1974年三菱开始光伏技术的研究,1976年建立了太空卫星业务,联合其他企业参与。
1981年三菱还与日本新能源发展机构(NEDO)及其他企业合资商业化研发和生产光伏逆变器。
1982年工业化应用光伏逆变器投放市场。
1985年三菱光伏逆变器产出突破1兆瓦,其中包括200KW和2个400KW的逆变器。
1987年三菱开始研发家用光伏逆变器。
1993年三菱生产且交付750KW的当时可能日本最大的逆变器。
1996年三菱延伸业务进入家用光伏发电系统,在Nakatsugawa工场开始家用系统业务。
1997年三菱开始家用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和销售。
1998年三菱建立Lida光伏工厂,开始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当年以产出0.8兆瓦跃居全球第二十一,处于二十强门口。
1999年三菱电池产出激增到4.5兆瓦,一举跃居全球第六。同年,三菱设计的屋顶集成组件获得好设计奖。
2000年三菱电池产出增长三倍到12兆瓦,继续位居全球第六。当年三菱开始销售工业光伏逆变器10KW系列产品。
2001年三菱电池产能拓展到25兆瓦,产出增长到14兆瓦,与三洋并列全球前五。同年三菱所设计的尖屋顶光伏系统获得第六届新能源奖。
2002年三菱电池产出倍增到24兆瓦,与三洋26兆瓦产出略低一些,再次位居第六。同年三菱开始家用户外光伏逆变器和升压装置。
2003年1月三菱电池产能跃居35兆瓦,同年九月产能跃居50兆瓦,2003年产出增长到40兆瓦,首次超越三洋(三洋产出35兆瓦),跃居第五。同年三菱建立东京工厂,开始组件生产。同年,针对国际趋势,启动无铅(Lead Free)组件生产。
2004年7月三菱电池产能拓展到90兆瓦,三菱当年产出倍增到75兆瓦,与德国QCELL并列第四。同年三菱开始商业化销售小容量和户外家用光伏逆变器。
2005年4月三菱电池产能拓展到135兆瓦,产出增长到100兆瓦,再次位居第五。同年三菱开始销售带数据监控系统的工业化光伏逆变器。同年在NAGANO工厂建立家用逆变器生产线。
2005年三菱国际化战略部署扩展,启动美国市场的组件销售。
2006年三菱启动商业化销售当时业界效率最高95.5%的家用光伏逆变器。国际化战略再延伸,进军欧洲,继组件之后启动欧洲市场的逆变器销售。此后,2007、2008和2009年三菱多晶硅电池18%、18.6%和18.9%的电池效率取得世界纪录。2010年钻石支架系统和DC系统方案进军美国市场。
在光伏初兴的末期,三菱切入光伏电池生产,叩门二十强,光伏中兴时期则长期占据全球前十,主要位居第五左右。在光伏巅峰时期,受中国光伏和日本自身市场的萎缩而逐渐退出前十,此为后话。
话分两头,再来说说三菱涉及的上游硅料行业。首先三菱自身建设有3000吨的硅料工厂,以及三菱作为大股东在美国与其他公司合资建设的Hemlock,位居全球七大硅料巨头之首,在光伏中兴时期切入太阳能硅料生产,继续位居第一。只是在光伏巅峰时代遭遇亚太企业后起之秀韩国OCI和中国GCL等的挑战,但Hemlock亦在大幅扩张产能,以期继续保持老大,此为后话。详细见后续有关Hemlock章节。
这就是三菱,这就是日本企业,间接或直接掌握产业链的上下游,硅料行业可谓间接老大,直接前十,电池组件领域也是前十。
只是后来在亚太企业冲击下,三菱在光伏领域多项业务裹步不前,逐步退出一线主流,殊为可惜!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第八节 日本MITSUBISHI 硅料晶硅薄膜齐发力 硅料电池称雄双前五提起日本MITSUBISHI(三菱),国人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龙主演《我是谁WHO AM I》的电影和电影里成龙的坐骑三菱汽车。三菱是日本最大的集团之一,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