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春秋》春秋初兴时代之霸主(一)

索比光伏网2021-06-25 15:46:04 《光伏春秋》春秋初兴时代之霸主(一)-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本章导读:

美国70年代卡特总统就发起节能这场“道义上的战争”,却受到成功者的桎梏——石油毕竟曾经是美国的天下,时至今日收效有限,日本和德国作为经济强国、能源小国反而在节能和新能源这场能源战争上占据上风,值得深思。

九十年代世界政坛和财经领域的三大超级霸主的美国、日本和德国,而作为新能源和新兴产业的光伏三大霸主亦是如此。

而对于亚洲中坚和发动机的日本国,尽管我们可能无法记住九十年代如走马灯一样的日本首相历任人选,却也不应忘记开启新阳光政策新政的宫泽喜一、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等。

而对于欧洲中坚和发动机的德意志,人们自然无法忘记执政十六年之久和统一德国的历史功臣和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科尔和后期之秀、平民政治家——施罗德。

而对于世界中坚和发动机的美利坚,人们自然无法忘记执政十六年之久和两代接连的政治家族——布什家族的老布什和小布什和后期之秀、平民政治家——克林顿,尤其后者及其副总统戈尔以两个信息和新能源高速公路闻名于世。美国人和世界将会记住克林顿,光伏业界等更会铭记克林顿对美国和世界光伏和新能源的贡献——克林顿百万屋顶计划。也请那个在白宫屋顶安装太阳能、发起节能这场道义上的战胜的老总统——卡特。

美日德可归入第一阵营,英法意可归入第二阵营的光伏霸主,荷兰和西班牙尽管国力不太强大,但亦可敬陪末座,列入第三大阵营的光伏霸主。

第一节 超级霸主之美国 经济能源双危机难转型 积重难返光伏先热后冷

在美国的身上,人们深刻经历、感受和体会了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利弊,尤其是美国通过四十年凯恩斯经济带来六十年代的超级大繁荣,却也埋下七十-九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的间隔而又总体持续近三十年的不断爆发。美国七十年代的沉沦和八十年代里根政府重拾自由经济政策,尽量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进行拾遗补缺,相得益彰,迎来美国经济的再次强劲复苏。这提醒人们,凯恩斯政策只能作为辅助,关键的还是要靠市场本身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点不容置疑和改变。这也值得今天的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一、 六十年代——美国伟大社会加速其盛极而衰

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最最强大的经济和工业,美国拥有占当时世界总量80%以上的黄金储备,美苏称霸也一美国为首的西方为主,也就是世界以美国和美国经济模式和美国模式为主导。国际货币体系也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开始施行。然而美元的这种“硬朗”仅仅维持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六十年代,参议员肯尼迪当选总统,开始改革,力图维持、恢复和再造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但美国总统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顺理成章出任总统,但继续发扬光大肯尼迪的理想和政治遗产。

1964年5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次开学典礼上,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他的“伟大的社会”愿望。随后,他坚持推行了这项计划,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并向贫困宣战”,福利范围和对象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在一块丰饶的土地上,家家都不容生活于绝望的贫困中……”约翰逊称。

“约翰逊总统的一个‘伟大社会’的计划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急剧膨胀,但是,约翰斯忽略了一点,在这项庞大的财政政策背后是必须要有庞大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的,而那时候的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悄然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伟大的社会”正是由于在经济景气扩张阶段、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阶段制定各项福利计划的,福利标准订得偏高。到1969年,社会福利开支已经上升到1271.49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

而与此同时,在貌似繁荣的经济背后,美国国力开始衰弱,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开始逐步下滑,导致贸易顺差不断减少,最终贸易逆差出现了。

从外部来看,原来位居二线和三线的小弟们如德国、西欧、日本以及澳洲等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与传统的老大哥开始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而这些国家的成本、福利等比较低,更具有竞争力。从内部看,约翰逊总统“伟大的社会”的梦想让美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福利和政府开支快速飙升,美国人开始飘飘然,失去了原先清教徒所持有的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的好传统,一些人更在好日子开始迷茫,开始,加上福利开支,使得企业、产业、社会和国家的活力下降、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而这种苗头开始后短期很难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也很难改变,那就是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内部形成恶性循环,外部的竞争又加剧这一态势,美国开始从贸易顺差国,变成贸易逆差国,渐渐的国库开始空了,不得不开始借债维持,如果及时改革,那么滚雪球的发展过程中或可解决问题,但怕就怕,债务越滚越大,问题越来越多,最后积重难返。企业如此,产业如此,国家如此,家庭亦如此。美国开始走向巅峰后的下坡路,这与昔日盛极一时的中华大帝国、日不落大英帝国又何其相似?

尼克松在1968 年11 月总统竞选中,以微弱多数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汉弗来,当选为美国第37 任总统。他就任时,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严重的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战后美国以联邦政府干预、调节为主要特点,以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为主要手段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新的危机,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加上美国统治者坚持奉行侵略政策,不断扩大侵越战争,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1968 年财政赤字高达252 亿美元。通货膨胀随之严重,消费物价指数在1965 年以后的4 年里每年平均上涨3.8%,比60 年代前期高出3 倍。对外贸易状况也显露出由盛到衰的迹象。60 年代前半期每年平均还有54 亿美元的顺差,1968 年对外贸易顺差仅8.37 亿美元。在尼克松就职之后,1971 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许多美国人在1968 年就已意识到这种变化的趋势。《时代》杂志主编黑德利·多诺万则在1969 年初的公开演说中宣告“美国世纪”的衰落。

黄金有限,坐吃山空。贸易逆差和借债累计越来越多,结果可想而知。1971年8月15日,这一天是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投降纪念日的二十六周年。也是世界战后和平发展繁荣的二十五年。不过这一天,将被另外一件事取代,成为新的历史纪元。那就是,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标志二次大战的战后世界经济和财政、贸易、货币体系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顷刻瓦解。

高额的财政赤字让美国经济不堪重负。不仅如此,两年后,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失去的十年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往往通过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投资,而一旦经济陷入不景气、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下降时,标准过高的福利计划就会使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形成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约翰逊的伟大的社会的梦想让美国政府背上巨大的包袱,也让美国企业、产业和经济以及社会进一步失去动力、竞争力,于此同时,西欧日本等正在奋起直追。约翰逊的伟大的社会的梦想让美国政府背上巨大的包袱,让美国人民和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为此付出代价来偿还。这也是如此二十一世纪小布什时代经济危机和奥巴马政府和人民困境的由来。

1968年,尼克松上台时,美国经济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他的经济顾问认为这是由“伟大社会”的庞大开支造成的。于是尼克松政府最初采取了共和党传统的保守措施,诸如削减联邦开支,紧缩货币和信贷。但结果却造成急剧的经济下降,失业人数继续增长,对于克服通货膨胀则完全无济于事,而且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胀”现象。为摆脱困境,尼克松决定改弦易辙。

1971 年1 月尼克松宣布,他要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并宣称“我现在也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显然,他被迫放弃了限制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要象他的前任民主党总统一样,采取赤字开支战略,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他又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咎于工人工资过高,使资方不得不把成本增加转移到价格上去。于是,尼克松决定采取刺激经济的非常措施。1971 年8 月15 日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 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新经济政策曾一度对急剧发展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未能为解决滞胀问题找到出路。加上1973 年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猛涨。到1974 年4 月新经济政策宣告收场时,美国通货膨胀率已猛升到12.2%,突破两位数大关。美国经济再次陷入滞胀困境。尼克松不得不承认,“后果是很不愉快的”。

尼克松还把美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归咎于过去 1/3 世纪中,权力和责任集中于华盛顿,造成了一个运转不灵、效率低下的庞大官僚机构。于是提出了“还权于州”,“还政于民”的口号,主张实行“新联邦主义”。主要措施是税收分享。1972 年10 月,尼克松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分享岁入法”,计划在五年期间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共同分享301 亿美元的联邦岁入,其目的是扩大州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和它们干预经济的作用,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减少或消除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借以克服“滞胀”型危机。从实施效果看,以税收分享形式发放给州和地方政府的岁入,只相当于同期内州和地方政府开支的5%,可说是杯水车薪。在解决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政府间关系失调的问题上,未取得多大进展。

1972 年大选中,尼克松在50 个州中的49 个州获胜,连任总统。正当他踌躇满志时,导致他下台的“水门事件”丑闻被揭发出来了。副总统福特接替尼克松任总统。福特接任总统后,又任命纳尔逊·洛克菲勒为副总统。由于福特本人是在1973 年10 月副总统阿格纽因被控偷税和受贿而辞职后由尼克松挑选为副总统的,由于洛克菲勒又是福特任命的,所以这一届的正副总统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都未经民选产生。福特是个保守分子,拿不出解决危机的有力措施。他上台后一个月就宣布赦免尼克松任职期间的“一切罪行”,从而使他的威望和政治信誉迅速下降。“水门事件”使美国人对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感到沮丧、幻灭和失望。很可惜,美国人因丑闻让一个总统下台,这是符合法理和政治的,但不幸的也因此错失了一个可能很优秀的总统,也错失了又一次解决危机的关键四年。

1976 年11 月总统竞选中,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击败福特,当选为美国第39 任总统。卡特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滞胀危机和能源问题。1977 年2 月2 日,卡特在首次炉边谈话中宣称,他是“在近40 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降中上台的”,表示要努力从衰退中恢复过来。但是卡特并没有提出什么对付滞胀的有效措施。他一面继续使用自由主义措施,一面又试图从保守主义中找办法,在政策上表现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卡特执政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1977 年1 月31 日,卡特向国会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包括“回扣”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50 美元,总额为114 亿美元;此外,包括减税和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这是一个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的方案。这些措施确曾对经济复苏和增加就业起到一定作用。1977年和1978 年美国经济曾有所增长,失业率有所降低。但是,这一政策的后果是加剧了通货膨胀。1978 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9.6%,1980 年初,物价上涨年率猛升到18%。卡特政府被迫对通货膨胀采取比较有力的行动,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信贷、节约能源等。但控制信贷的结果,立即使利率腾飞,扼杀了住房建筑、汽车购买和其它产业的供血来源。加上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的购买力元气大伤,终于导致1980 年上半年的衰退,战后美国第7 次经济危机降临。卡特在医治70 年代的滞胀方面未获成功。卡特政府政策的左右摇摆,忽而侧重刺激生产,忽而又转向平抑物价,固然表现其指挥失当,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盛到衰时,无论凯恩斯主义抑或是传统的共和党政策都难以开出有效医治美国经济的药方。而卡特的中间道路政策只是表现得更被动、更摇摆,以致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

1971年5月,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了13.03亿美元逆差,这是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与之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不断下降,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于1968年曾创纪录地达到252亿美元,而到1971年6月底美国的财政年度结束时,仍高达232亿美元。197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个月。

而美国股市也步入“失去的十年”。1969年12月31日,道琼斯指数是800.36点,到了1979年12月31日仅仅为838.74点;标普500指数1969年5月31是104.6点,而1979年5月31日的指数为99.73点,同期工业产出的同比增幅为34.7%。十年中,美国股市也出现过波段牛市,1975年至1976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60%,然而只是昙花一现。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

七十年代有两个主要的政治特征,至今仍影响着美国政坛。一个是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同时留下的后遗症:巨大的失望。紧随着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民主党人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的前沿。在整个七十年代,美国选民们都患上了水门事件的后遗症。同时,七十年代也目睹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私企巨头的潦倒。大量日本汽车的进口代替了美国汽车工业中心底特律。克莱斯勒公司甚至沦落到乞讨境地,公司的留存靠的竟然是国家纳税人的融资。三十年后历史重现这一幕。

三、 八九十年代——里根带来复苏却又留下双重祸根

1980 年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以巨大优势击败卡特,成为合众国第40 任总统。里根上台后实行“新保守主义”。所谓“保守”是宣扬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政府不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己”的说法就是里根提出的。里根1981 年2 月18 日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有四根支柱,这就是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它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有人称之为“里根革命”。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并不相同。但它们的经济哲学是一脉相通的。供应学派主张从需求决定供给转到供应创造需求;强调只要把高额累进所得税的税率降低,资本家就愿意投资,工人就愿意工作,消费者就愿意储蓄,经济自然就会高涨,赤字自然就会缩小甚至消灭。货币学派主张紧缩货币供应量,认为这是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导致繁荣的唯一办法。其共同点是尽量减少政府干预,创造一种良好的客观环境,让企业家自由发展。

数据显示,1986-1989年。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下降到3%-4%。同时,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GNP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从9.6%下降到1989年的5.3%,为1973年以来最低。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在1983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而道琼斯指数也从1980年的875点起步,1981年3月突破1000点,1983年末收于1258点。

“里根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协调。在减税中给企业主和富人以更多的好处,被公认为“劫贫济富”计划。各种投资优惠和加速折旧措施,都没有跳出“掮客国家”对特殊利益集团的优惠待遇。为对付1981 年7 月至1982 年的严重衰退和工业生产的下降,1982 年6 月,国会又通过增税法案。这些措施的确成为1983—1984 年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两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3.5%和6.8%,通货膨胀得到暂时控制,失业率有所下降,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在1984 年增长率高达15%。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里根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美国如此庞大的财政赤字得以维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发行国债,而当时日本等国资金大举进入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债,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种政策的负面结果是,使美国背上了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双胞胎赤字”,成为美国经济的“毒瘤”,并一直延续至今。

“里根革命”也给美国留下巨大隐患。美国经济陷入“三高一低”,即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里根执政8 年累计财政赤字为1.5 万亿美元,比以前历届总统在204 年中累计的财政赤字总和还多。里根任期内,外贸连年出现逆差,从1981 年到1987 年,美国外贸逆差总额达8 615 亿美元。1986 年,西德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这反映了美国商品竞争力的下降。外贸逆差使美国的国际收支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 年,美国从1914 年以来首次沦为净债务国,而且是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债务国。在“三高”的情况下,美元不能不步步贬值。面对上述问题,美国政府始终拿不出有效的措施。

从1989 年起,担任总统的前副总统共和党人布什,继续推行实行了八年之久的“里根经济学”,经济上无所建树。从1990 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经济步入了战后第九次衰退。在这次战后最长的衰退中,新兴工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未能补上制造业工厂关闭所造成的失业,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自30 年代大危机以来,美国人的工资水平头一次出现下降。全国平均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人数近1000 万,每10 个美国人就有一个是靠政府救济度日的。这时,“里根经济学”的后遗症也开始发作。里根时代积累的庞大国债限制了布什政府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调节经济的能力。经济衰退使得其他社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医疗体制的缺陷,教育质量的下降,城建设施和住房衰败,瘾君子和无家可归者有增无已,种族冲突加剧??无一不令人沮丧,多数美国人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

从上述情况说明,保守主义政策对解决美国问题亦无能为力。美国人民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参加1992 年总统竞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抓住经济问题要害不放并高举起“变革”的旗号,终于以压倒性胜利战胜布什而当选为美国第42 任第54 届总统。

四、 七捧八摔——光伏产业在美国首次遭遇过山车

美利坚合众国是50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制共和制国家。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同盟国获得胜利,使美国奠定了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经历数十年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年轻与活力、多样性与开放、冒险精神和创造才能成就美国。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探明煤储量35966亿多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多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多立方米。森林面积44亿多亩,覆盖率达33%。

尽管美国资源丰富,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和现代化社会生活,使得美国人口、经济、工业总量、能耗、总能源和总资源消耗急剧飙升,从而使得资源消耗速度飙升,很快从能源、资源大国变成消耗大国,生产大国变成进口大国。尤其是石油,美国就从二十世纪之初的石油生产出口大国快速转变,战后美国慢慢的变成了石油进口大国。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与日本、德国等资源缺乏国一样陷入困境,迫使美国开始启动石油替代和新能源发展之路。

与石油一样,美国可说是现代光伏诞生之地、发展之地、应用之地。1853年美国宾州发现石油,1954年恰宾和皮尔逊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第一块薄膜太阳电池。1955年第一个光电航标灯问世,美国RCA研究砷化镓太阳电池,1958年 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源。1960年硅太阳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1978年美国建成100kWp太阳地面光伏电站,1983年美国建成1MWp光伏电站。

病急乱投医。这个时候,光伏进入科学家和政客的视野。人们寄望科学家尽快降低成本,使得光伏发电能够民用,解决石油和能源危机问题。而一些科学家和企业也乐观预测,未来十年可以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需要政府这十年的大力扶持。因此,太阳能光伏一时间成为美国上上下下的热点和希望所在。

1974年,美国议会通过“太阳能研发和试点法案”,日后美国联邦政府拨款高达60亿美金来促进太阳能的研发和推广。同年,佛罗里达太阳能中心开始运作,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重要部分,这成为日后美国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的研发和实验基地。

1977年,太阳能研究所成立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日后成为世界闻名的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重要部分,这成为日后美国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的研发和实验基地。

1977年,总统Jimmy Carter(吉米.卡特)在白宫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并且对于安装使用太阳能系统予以补贴激励。

1977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超过500千瓦。要知道此前的计算单位往往是瓦,甚至更小的0.1瓦,因为当时电池面积小,效率低,价格居高不下,产量小,应用很小,主要还是太空和地面讯通基站等特殊应用。这在当时就是天量了。

70年代末的“ 能源危机 “的风潮公众的利益,利用太阳能: 光伏并主动和被动式太阳能,包括在建筑和离网型建筑和家居网站。

1980年,John Perlin (约翰.培林)和 Ken Butti(肯.布迪)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出版——《A Golden Thread(一条金丝)》,该书覆盖了2500年历史,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太阳能技术,讲到现代最新太阳能技术。这展示了过去和未来人类使用太阳能的一条通往罗马的康庄大道。

1980年,在University of Delaware(特拉华大学)The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能源转换研究所)开发出第一个薄膜太阳能电池,超过10%的效率,采用Cu2S/CdS(铜硒/镉硒)技术。这更给人们予以薄膜第二代未来可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及早普及光伏发电的希望。

问题是科学和产业的进步,多数时候是不能拔苗助长的,很多情况下可能适得其反。有些东西的孕育和突破需要时间的积累而非短时间的快速公关突破。

如果说卡特总统对美国和世界要有很大贡献的话,可能就是其对于新能源的重视,对于太阳能的极大重视和扶持。人们对光伏发电解决能源危机寄予厚望,光伏而因此热起来,石油巨头们也不敢小觑,开始大举进入当时还很弱小的光伏,不过相对石油的巨大营收,光伏投入和营收至多是沧海一粟,抑或九牛一毛罢了。吉米.卡特造就了光伏光热的大发展,但也带来投资过热和拔苗助长,让光伏染上政府政策依赖症,带来日后里根政策取消后的第一个自由落体、过山车。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背景下,如果不是中东石油革命带来石油价格的急剧飙升,一时间让习惯了低价无限石油供应和使用的“车轮上的美国”感觉车轮快不转了,需要排队加油,需要应对18%左右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也正是这种背景下,人们才急匆匆想到要发展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但是当时就连光热也处于发展初期,更不要提光伏了,毕竟那是很昂贵,且主要应用太空电源这些相对不计成本的领域。

自然,急匆匆的拔苗助长,不可能带来科学的成长和可持续的回报。但客观的讲,美国政府、产业界尤其石油界的相对宽裕的大量资金的进入,还是给光伏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带来了大量的财力资源,自然也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进入这一领域,这为此后光伏电池组件效率快速提升,为九十年代末的第二波政府扶持和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十年代初,里根总统上台,大力推进遏制美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首先是解决石油和能源危机,通过强迫中东石油大降价,解决了美国和世界石油和能源危机,也降低了通货膨胀,整个企业、产业、工业、经济、社会乃至国家和世界的成本,美国和全世界因此得益,而里根的减税,减支,减负,给企业送去活力,也促进了企业和产业的复苏。,对企业、产业和美国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也为九十年代末克林顿上台后推行新经济打下了一些基础。

对光伏和新能源而言,里根总统让世界石油大降价已经给虚火过旺的光伏浇上了一盆冷水,等于是釜底抽薪,使得光伏发电不具有竞争力和前景,这使得此前企业、产业的投资变得基本毫无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看到短期没有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石油界、投资界也萌生退意,而政府将原先的扶持政策,科研项目大幅甚或取消掉,这让已经介入光伏科研、先期投入项目的企业和个人损失惨重。

短短一年时间,美国光伏十去其九。但是坚持下来的,就成了希望的火种。今天世界知名的光伏大佬如Sun Power,如First Solar 等从血脉上讲,也是那一批的幸存者及其后辈。

文章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5 2021/06

《光伏春秋》春秋初兴时代之霸主(一)

本章导读:美国70年代卡特总统就发起节能这场道义上的战争,却受到成功者的桎梏石油毕竟曾经是美国的天下,时至今日收效有限,日本和德国作为经济强国、能源小国反而在节能和新能源这场能源战争上占据上风,值得深思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