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16日,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在15日上午的主题论坛4——“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李泓分享了“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重点专项规划的要点。他通过对“十三五”和“十四五”储能发展方向的对比,讲述了储能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可能实现的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李泓
李泓指出:“‘十三五’期间储能的度电成本约为0.4-0.6元每度,‘十四五’期间通过显著提高循环性、日历寿命、能量效率以及提高能量密度,发展低成本储能技术,降低初次采购成本,储能的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1-0.2元,降本幅度超过三倍!储能的预期服务寿命从‘十三五’的8-10年,提高到‘十四五’的超过20年,整个储能的寿命延长1倍。储能电站的循环次数也将从之前的0.5万-1万次,提高到1.5万次以上。”除此之外,储能在“十四五”期间的安全性也会大幅提高,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同时通过发展智能传感、智能预测、预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控制等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的智能化程度将大幅提高。
谈到“十四五”期间关于储能的重点专项布局,李泓分析说,在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都有不同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规划。在电源侧的重点在于中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以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波动问题。
在电网侧,重点专项主要布局在短时高频储能技术和特大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解决电网实时功率平衡的需求。
在负荷侧,超长时间储能技术和智能用电与供需互动技术是主要方向,以此提高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的消纳水平。
谈到2021年的储能和智能电网重点专项拟支持项目的任务清单,李泓介绍说:“有六大技术方向,包含7个储能技术和14个电网技术的任务清单。这些技术将成为2021年的重点专项主要研究的方向。”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储能项目的储能时长大约在2小时以内,因为涉及成本等因素,鲜有超过4小时的储能项目,但从“十四五”储能技术规划的趋势看,超过4个小时的中长时间的储能技术是规划的一个重点。
李泓认为,对于大于4小时的储能,主要研发的技术将围绕新型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其它新型技术等不同的储能技术展开,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适合的技术路线才是正解。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4月14日16日,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在15日上午的主题论坛4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李泓分享了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重点专项规划的要点。他通过对十三五和十四五储能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