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去年12月发起了一场反对强迫劳动的运动,为太阳能组件原材料制定了供应链追溯协议,并“强烈鼓励”协议中的成员企业将其供应链迁出中国新疆地区。
今年2月初,SEIA还和175家成员公司签署了一项反对太阳能供应链中强迫劳动的承诺。在接受采访时,SE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 宣布了一个目标,要求企业在6月前重新调整供应链。
图源:Pexels, pixabay
现如今,全球太阳能晶片生产几乎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但大多不在新疆。
那情况就可能变成这样:晶片制造商会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多晶硅批量混合在一起,而为了提供“无疆”晶片,他们会在部分生产中剔除来自新疆的原料。而这些原料之后用于生产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也包括欧洲,因为他们可能也会要求产品与强迫劳动事件无关。
另外,像CEA(Clean Energy Associates)等咨询公司还会提供供应链审计,以确保在海关获取必要证据。
但就产量而言,晶片生产的这种转变对当前格局不会构成重大挑战。2020年,美国和欧洲的光伏装机总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
相比之下,2020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的约45%来自新疆的四家制造商,包括大全、新特、新疆协鑫和东方希望。而这意味着剩余的55%是产自新疆以外的地区(35%产自中国其他地区,20%产自中国以外)。
这足以满足美国和欧洲的光伏市场需求。但如果国际项目开发商加入反强迫劳动的行列,光伏供应链可能会出现重大摩擦。
西方有限的供应链基础
超低碳太阳能联盟(Ultra Low-Carbon Solar Alliance)执行董事Michael Parr目前表示,美国和欧洲过剩的多晶硅产能可能会短暂支撑供应链从新疆转移出去。不过,就现实情况来说,这样的贡献微不足道。
目前他能想到的也只有一个在德国的1600吨的小工厂,除此之外,欧洲再无。在美国,REC Silicon在华盛顿州摩西湖的封存工厂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的退役反应堆也仅仅只能提供4万公吨的额外产能。然而,新疆的四家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就要实现33万吨的产能。
即使在美国再增加4万吨,也需要在中国境外拥有14GW的晶片产能来消解这个量。而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规模。
因此,要建立一个可供选择的供应链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译自PV-magazine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去年12月发起了一场反对强迫劳动的运动,为太阳能组件原材料制定了供应链追溯协议,并强烈鼓励协议中的成员企业将其供应链迁出中国新疆地区。今年2月初,SEIA还和175家成员公司签署了一项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