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开始,延续到将近年底的一波硅料、玻璃涨价潮,让下游企业,特别是下游组件企业叫苦不迭。本以为经过一轮涨价的光伏市场会平静一段时间,没想到2021年开年不久,上游市场又开始涨声一片。
硅片、电池片新年再涨
2月26日,隆基股份发布3月份硅片价格,单晶硅片报价全面上调,G1、M6(170μm)单晶硅片报价分别从3.25元/片和3.35元/片上涨到3.55元/片和3.65元/片,每片上涨0.3元,涨幅高达9%;M10(175μm)单晶硅片价格从4.05元/片,上涨至4.44元/片,每片上涨0.39元/片,涨幅高达9.6%。
紧随隆基之后,2月26日,通威也发布了3月份电池片价格。其中,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8.75单价为0.96元/瓦,相比1月26日上涨了5分,涨幅为5.49%。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66定价为1.00元/瓦,同样上涨5分,涨幅为5.26%;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210定价为1.04,同样上涨5分,涨幅为5.05%。只有多晶电池金刚线157保持不变,0.62元/瓦。
对于此轮硅片、电池片价格的突然上涨,外界众说纷纭,但不管最终原因是什么,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这是一次市场行为,价格上涨只受市场本身变化影响,并不以下游企业的主观意识而改变。
用稳健对抗随机涨价
这样说来,身处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难道就只能听之任之,无可作为?并非如此!市场行为比较随机、不好掌控,但经营策略却可以掌控。特别是在瞬息万变、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如果能做到稳健经营,从长远利益着眼,不急功近利,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也就不惧市场上的任何风云变幻了。而晶澳无疑就是这样一家优秀企业。
晶澳成立于2005年,两年后就实现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13个销售公司,产品足迹遍布135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来,其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业务均牢牢霸占着全球前十企业的位置,其中2014—2016年,电池片规模雄踞全球“首把交椅”;2018—2019年,组件出货量攀升至全球第二位。而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中,晶澳位居第三。
出货量连续十年稳居前十、最近五年稳居前五,晶澳的稳定出货量,源于其稳健的经营策略。
稳健经营从选品开始
稳健的经营,从选择产品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远的不提,就以去年为例。2020年5月,晶澳发布了DeepBlue 3.0,该系列面向182尺寸硅片的组件,并在8月启动量产。该组件采用M10(182mm*182mm)标准尺寸掺镓高稳定性硅片和PERCIUM+电池升级技术,优化了电池的正背面钝化性能和电池长波响应,同时叠加半片电池技术和 11 根主栅结构设计,有效降低电阻损耗,提升电池受光面积,182尺寸PERC电池的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3.1%。在高效电池技术基础上,通过优化激光切割工艺和版型设计,组件效率提升0.4%,发挥出了当前产业链在大尺寸设计与产线管控方面的高水平。
“当初选择182组件,首先考虑的就是客户投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单纯的只考虑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相关负责人介绍,晶澳DeepBlue 3.0系列组件,不但实现了单瓦成本的下降和主要功率的上升,而且为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以迪拜360MW项目为例,使用545W组件,其中3.6MW单元作为一个标准子方阵,采用1500V组串型逆变器方案。每个标准子方阵配置一台3200kVA箱式变压器,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设定为1.1,与400W组件相比支架用量降低8%,桩基础用量降低17%,线缆用量降低19%,BOS成本降低18%。
持续研发保持稳健创新能力
光伏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选对产品只是一方面,能否让选择的产品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迭代能力,更加考验一个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在这方面,晶澳同样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据了解,早在2010年,晶澳就投资1.6亿元建设了独立的研发中心,配备有包括一线操作试验室,中试车间操作人工、各级别的研发工程师、项目与厂务管理人员,高级研发人员,资深科学家等在内,非常专业并且规模与晶澳业务规模相匹配的研发团队。每年研发几十个大小项目,即便在行业最困难的时期,都是力保研发。以2020年为例,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化布局的光伏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晶澳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仍在研发上投入了6.2亿元,占总营收的5.7%,较上年同期增长30%。
研发上的持续投入,让晶澳的技术多年领跑:2013年,在行业内率先突破工业化丝网印刷P-型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20%大关;2014年,率先量产高效单晶PERC电池。目前量产的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3%。;2020年,继续优化Percium+电池技术,利用超大尺寸硅片,在现有的量产P-型Percium+电池技术基础上,使组件功率达到545W以上,进一步降低组件单瓦成本。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晶澳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816项,其中发明专利111项,成功入选“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和“工信部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含金量十足。
稳健不保守 该出手时就出手
稳健、低调是晶澳的标签,也帮助晶澳在风急浪险的光伏行业中度过了很多危机。但凡事都有两面,过分稳健的反面,往往意味着固执保守。不过在晶澳身上,这一点并不适用。
2021年2月28日,晶澳再度公布扩产公告,同意公司下属子公司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建设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项目投资总额50.24亿元,项目资金为自筹资金,来源于股东出资款、股东贷款、金融机构贷款等。公告显示,项目内容包括建设拉晶车间、线切车间及仓储动力等配套设施,购置单晶炉、线切机等生产及配套设备,形成年产20GW拉晶及切片生产能力。
除了硅片项目,早在一个多月前的1月24日晚间,晶澳科技还曾发布公告称,拟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电池和组件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一期为10GW电池和6GW组件项目,拟投资总额60亿;二期拟投资总额40亿。
而时间再往前追溯一年,晶澳的扩产计划更为凶猛。2020年1月2日,晶澳重磅发布义乌5GW电池+10GW组件(后调整为10GW电池+10GW组件)的投资公告,正式开启新一轮扩产计划。此后,2月、3月、4月、8月、9月、12月,晶澳又多次发布扩产计划,扩产产能囊括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020年,晶澳已宣布超过300亿元的产能扩建项目,包括曲靖2GW、包头3GW硅片,义乌5GW、宁晋3.6GW电池,扬州4GW、奉贤3GW、义乌5GW组件扩产及技改产能相继落地。到2020年底,晶澳在硅片、电池片、组件上的产能已分别提升为18GW、18GW、23GW。
稳健一体化布局应对涨价危机
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晶澳还通过与硅料、辅材厂商签订合作长单,以保障供应持续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完善产业协同能力。据统计,过去一年,晶澳分别与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两大硅料大厂签约,为未来5年锁定12.96—14.04万吨硅料;玻璃方面,与彩虹新能源、亚玛顿分别签下21亿元的采购合同。
在垂直领域的扩张为何如此凶猛?“上游原材料以及光伏辅材的价格上涨对于组件厂商的影响较大,而拥有垂直一体化的布局能够有效降低产业链各个环节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晶澳相关负责人解释,稳健不代表保守,晶澳的一体化布局最为均衡,匹配度也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不仅能够更好的应对涨价危机,也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健康持久发展。
对于新一轮的涨价潮,该负责人认为,本轮硅料、硅片、电池价格上涨是新年的第一轮价格变动,上游产业链和下游企业间的价格博弈将在2021年贯穿始终。纵观行业形势,近期并没有发生与2020年情形相似的突发事件的影响,引起本轮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是节前备货潮以及硅料短缺氛围下的恐慌情绪,相信在市场机制下,上下游企业将能在短期内达成价格与需求方面的共识,对晶澳的经营策略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未来,晶澳将一如既往的持续保持稳健经营,不负市场和投资人对晶澳的认可和长期支持。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去年7月份开始,延续到将近年底的一波硅料、玻璃涨价潮,让下游企业,特别是下游组件企业叫苦不迭。本以为经过一轮涨价的光伏市场会平静一段时间,没想到2021年开年不久,上游市场又开始涨声一片。硅片、电池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