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江西、陕西先后发布征求本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的文件,标志着2021年国内开展电力现货交易的省份持续扩容。然而,在现货市场阵容不断壮大的同时,市场隐忧却在逐步显现。
据记者了解,在2017年国家确定的八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基本都已开展了全月结算试运行,其中山西和甘肃等省完成了多月连续结算试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与山东省第三次调电运行及试结算中产生巨额“不平衡资金”类似,广东、山西、甘肃也相继暴露问题。但在下半年长周期试结算中,各现货市场不平衡资金却如“变魔术”般消失了。对此,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各试点通过记账方式将不平衡资金转移至发电企业,“看似抹平了,实则仍然存在,如不解决根本问题,现货市场仍将处于停摆局面。”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
“以用定发”不可取,
治标不治本且有违市场公平
目前各现货试点处理不平衡资金以“以用定发”为主。“‘以用定发’,就是用人为方式严格匹配市场发用电、计划发用电,不会产生不平衡资金。”广东一位售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金融实验室主任赵俊华指出:“事实上,‘以用定发’不是现货市场规则的一部分,而是目前部分省份缓解不平衡资金的一种手段。”
据了解,从今年8月全月结算试运行结果看,不平衡资金的消失,就是采用了“以用定发”手段,山西、甘肃便是如此。
上述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以用定发”结果看似皆大欢喜,其实副作用明显。“这种方式,只能在账面上将不平衡资金做小甚至消除,实际市场化机组为此买单,俨然治标不治本。交易过程中,市场化机组以最高可达1.5元/千瓦时的高电价买入电量,再以0.3元/千瓦时的基数电量价格卖给电网,达到所谓的平衡。”
除了“以用定发”,部分试点还通过修改供热电量曲线减少不平衡资金。
中嘉能集团首席交易官张骥举例称,某试点地区结算试运行中本应采用“以热定电”的方式分解供热电量曲线,但实际却按照现货价格高低的方式分解,导致供热机组更多电量以较低的现货低价格结算,造成发电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承担民生供热职责的机组为双轨制不平衡资金买单,且影响供热稳定。”
不平衡资金规模扩大,
说明双轨制影响市场程度加深
张骥指出,市场对不平衡资金的过度关注,致使试点省份想方设法“做小”不平衡资金。“这只是缓兵之计,关键还是要针对产生不平衡资金的双轨制下手。”
双轨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特殊价格管理制度,指同一物品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一种是计划定价,另一种是市场定价。但目前,双轨制是否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呢?
据了解,目前国外电力市场也存在双轨制模式,比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专家肖望曾撰文指出,从总量看,安大略省每年产生的不平衡资金规模大约为80-120亿加元,而现货市场电费大约为20亿加元。相比之下,山东今年不平衡资金度电分摊0.013元,总额只有近亿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不平衡资金规模的大小,并非衡量市场设计好坏的指标,而是佐证了双轨制对电力市场的影响程度。“不平衡资金规模越大,双轨制和市场化矛盾越突出。为避免不平衡资金进一步扩大,我国现货市场建设应及时止损。”
在张骥看来,双轨制模式下的电力现货市场难以为继。“未来,越来越多的电源和负荷将进入市场,但现行交易模式明显无法支持其扩大规模。江苏、广东和山东等市场化用户较多的省份,2021年市场化电量规模均未比上一年增加便是证明。”
应该充分暴露合理分摊,
双轨并为一轨才是正解
肖望认为,双轨制不平衡资金的本质可理解为巨大的“交叉补贴资金池”,可分解为广义上的“新能源补贴+核电补贴+水电补贴+跨省区送受电补贴+省内供热+优先发电、优先用电补贴”。
对于不平衡资金的分摊方式,肖望表示,处理关键在于各方均能认可的疏导原则和方式,而非将所有费用强制、不合理地分摊给某类主体,盲目缩减不平衡资金的规模。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目前很多试点省份试运行中没有不平衡资金,通过调整结算,用记账方式‘抹平’。只要双轨制存在,电力现货市场就会产生不平衡资金。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市场化是解决不了的,只能通过取消双轨制解决。”
对此,赵俊华表示赞同:“解决不平衡资金的根本手段还是加速市场化改革,消除价格双轨制。”
张骥也指出,从根本上消除不平衡资金,必须逐步取消优先发电计划,使全部电源(至少是全部统调电源)进入市场,即双规并为一轨。“当前,应该让其充分暴露合理分摊,再建立机制逐步过渡到市场。”
针对计划如何过渡到市场的问题,肖望指出,与成熟电力市场的结算关系相比,当前国内各现货市场试点结算关系并未真正厘清,往往将计划体系下的各类补贴混为一谈。“要过渡到市场,首先要彻底理顺现有结算关系,再重新清算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损益,构建透明高效的过渡机制。”
短评丨敢为电改“心脏”动手术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步入深水区,电力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日渐显现。今年以来,包括山东、山西、广东、甘肃在内的现货试点省区均在长周期结算中暴露出不平衡资金问题,令市场哗然。
无现货不市场,充分说明了现货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不平衡资金的出现,给现货市场带来了“阵痛”,而这个痛点,正是电力价格的双轨制与电力市场化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矛盾。双轨制具有自身惯性,而市场化有自身诉求,从市场建设的角度看,是前者掣肘了后者顺畅运行,自然也就造成不平衡资金频现。
“症结”找到了,但各试点牺牲供热、做账抹平、敷衍了事的应对措施明显错了方向,乱了阵脚。如此不动真格、藏着掖着,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充分暴露问题、合理分摊资金、理顺分配机制才是正解。
现货市场是电改的“心脏”,其正常运转不仅关乎电改成败和电力系统效率的提升,更关乎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节能增效、民生保障、产业用能等各个领域,无不与之相关。所以,现货市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不推不行的关键时刻。
业内普遍预计,如果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电力系统需要再增加60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而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只有7.9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这意味着,未来4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将增长6.5倍左右。
对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成本高的短板,行业普遍共识是:电力市场是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现行经济体制下的唯一“钥匙”,不能停滞。
能源转型迫在眉睫、电力市场改革当前,当原有的调度和交易体系无法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需求时,更需要主管部门、相关利益方下定决心,重构物理网络和运行规则,对现货市场这样的核心环节大胆动手术,而非掩耳盗铃,阻碍改革进程。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近日,安徽、江西、陕西先后发布征求本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的文件,标志着2021年国内开展电力现货交易的省份持续扩容。然而,在现货市场阵容不断壮大的同时,市场隐忧却在逐步显现。据记者了解,在2017年国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