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史卫利团队戴着口罩完成了敲钟仪式。
他所创办的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科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股票代码为“300842”,发行价格为15.96元/股,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
史卫利在上市仪式中表示,十年来,帝科股份通过自主创新,有力推动了光伏导电银浆的国产化进程,现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导电银浆供应商之一。
两个月后截止发稿之时,帝科股价上涨到67.70元,标志着国产正面银浆终于诞生了在行业与资本市场均具备话语权的第一股,也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块短板——正银,正被中国企业逐步补全。
这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国产化最艰难的环节,长期以来,正银市场一直由贺利氏、杜邦、三星和硕禾等四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硕禾还是在台湾地区。
这是光伏国产化道路上的最后一块短板。
正银之路:直线竞速
2013年,浙大毕业留美读博主攻微电子纳米材料领域的史卫利从全球500强企业离职创业,回国加入帝科。即使已经是业内最顶尖的专业人士,但创办正银企业的难度仍然超出了史卫利的想象。
正面银浆到底有多难?
从重要性来看,性价比并不能影响客户决策。在银浆性能达到前,价格竞争力为零。
技术特点上,银浆属于材料领域,决定了它的研发过程充满试错,银粉、玻璃体系配比、有机系统优化,上百种辅料搭配出想要的性能,不止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还有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成本。
站在光伏电池效率提升的角度,正面银浆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大部分时候的电池效率提升都是由于正银性能改进所带来的,所以在正银的世界,所谓的性价比,性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而电池效率提升的另一个途径——新技术路线,也离不开正银的支撑,正银企业要针对不同技术路线开发不同的产品,无疑又增加了研发与经营难度。
此外,正银的PK并不像背板、支架、逆变器等光伏的其它环节是一个长期的耐候对比,不同正银产品之间的测试对比,快则一个小时内就会评测出效率、使用性、拉力等结果,所以性能不占优的企业,根本没有进入市场的机会。如同百米赛跑一样,10秒内出结果,越简单纯粹,竞争难度越大。
材料科学、性能为王、准入门槛极高,这几个特性决定了正银领域不能用中国企业所擅长的弯道超车和性价比等优势。正银的竞争更像是直线竞速,无论参赛者在场下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但到了赛场上,指标只有一个:速度。
这是一个没办法打游击,只能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只是大陆的正银企业,贺利氏、杜邦、三星这样的国外企业与台湾地区的硕禾都是倍感压力,不敢松懈。这种淘汰并不只限于国内厂商,猝死的企业并不少见,在银浆领域超过25年的国外企业福禄最后将业务卖给了贺利氏,而德国巨头巴斯夫也在昙花一现后,基本退出了银浆市场。
国产正银企业,同样只能在“性能”这一条直赛道上奔跑,他们起步晚,所以要跑得更快。
速度与激情
当年,帝科推出第一款产品,正当踌躇满志之时,随即被市场上了一课:原来新品对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售价各方面都占据优势,但新品推出正好赶上竞争对手产品升级,刚问世就被淘汰,史卫利和团队遭遇了当头一棒。
很残酷。但一年后,这种打击还会再重复一次。
接连两年的打击让帝科团队感受到了浓浓的挫败感,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研发设备、平台搭建、原材料采购和人才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创业团队来说压力巨大。
“刚刚赶上的时候,发现竞争对手又跑到了前面。”最难的时候,史卫利坦言也曾挣扎、犹豫过,但对于自身技术实力和正银行业前景的信心让他选择了坚守。
正银的战场,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撤退可言。
史卫利在校友圈和朋友圈中寻找对正银国产化怀揣梦想的朋友,将研发团队进行了升级。
对手动作快,帝科就做到更快。
史卫利决定抓住正银竞争中的另一个关键点:定制化。与很多外界想象不同的是,银浆其实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产品而不是标准耗材,使用过程中因技术条件、工作环境、工艺等不同,对银浆的需求也不相同。
中国企业虽然在正银领域起步较晚,也面临上述的很多不利条件,但有一点是它们的独有优势:和产业链走得更近。
帝科开始将“冲刺”变成常态,加速奔跑。两年多的时间,帝科建立了上千种的配方体系,研发实验室中每周都有几十种配方进行DOE(试验设计),他们还充分发挥了产业链在中国的优势,主动走到电池企业的车间与实验室,与客户一起进行配方改进。
“银浆是完全技术驱动型的产品。”史卫利感慨,“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主动改进提升电池的效率。外人觉得银浆这行业很神奇,那么一点就带来这么大的差异,决定了电池的性能,但银浆厂每天的研发、改进压力很大,很痛苦。”
2015年初,帝科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甚至高于主流进口正银厂商的产品,但客户却仍然对国产正银充满了不信任:“那时客户要求我们产品性能比进口浆料好,价格却要低不少才能有机会。”史卫利回忆那段伴随着质疑的日子,“随着时间积累,我们的产品从效率到稳定性各方面都证明了自己,客户对国产正银也越来越认可。”当年帝科推出了L020h20k系列正银浆料,被誉为正银行业的黑马,也引起了一线厂商客户的关注。
恰逢2015年底,银浆供应链出现紧张,中国电池企业开始主动思考供应链安全,更积极的接触国产正银企业做备选方案。
帝科抓住了这个机会。2016年帝科推出了DK91X系列高效金属化银浆,相比进口正银可以实现更高的电池转换效率,通威成为电池片大厂中第一个选用帝科产品的客户。
至此,帝科的局面已经打开,而由于导电浆料占电池非硅成本的50%-60%,其中主要由正银贡献。正银实现国产化后,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成本下降,实现平价上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帝科股份的导电银浆产品应用于光伏电池片的生产,在单/多晶BSF电池、单/多晶PERC电池、下一代N型电池、分步印刷、无网结印刷等应用上具有多系列产品。
降本、提效与换赛道:国产正银的“3.0时代”
目前,帝科除晶硅太阳能电池导电银浆之外,还积极研发和推广太阳能叠瓦组件导电胶、半导体电子封装材料等多类别产品,其中半导体芯片粘接导电胶已于 2019 年开始推广并形成销售,发展过程中先后吸引了TCL创投、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股权投资中心、东方富海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史卫利告诉Solarbe索比光伏网,上市之后,帝科能够更放开手脚,通过资金与品牌的提升,开拓更大体量的客户,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研发。目前帝科的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到35%以上,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企业。而目前半导体行业由于受到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辅材国产化的需求更为迫切。
SNEC 2020期间,帝科在进一步升级P型PERC电池导电银浆推动高方阻工艺与无网结印刷技术发展的同时,首次完整展示了面向下一代高效N型电池的全套金属化解决方案,包括TOPCon电池与HJT电池。据悉,帝科已经协助多家行业领先客户实现了>23%的P型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实现了>24%的N型电池转换效率。
回顾过去,史卫利将国产正银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国产化1.0”阶段,国产正银做到性能相当,成本具备优势;“2.0”阶段,性能优于国外产品,扭转中国厂商的固有观念,将国产正银从降本手段变为提效手段;而现在将迈入“3.0”时代,在切换技术赛道时,在N型版块实现超越。
“N型技术上,反而是国内的正银企业准备更充分。”史卫利说:“帝科已经协助行业领先客户实现了>24%的N型电池转换效率。同时N型双面电池导电银浆使用量是P型电池正银的两到三倍,对我们的业务也将是巨大的拉动。”
新的赛道会有新的故事:过去十年中国正银企业从跟跑到齐头并进,未来十年,同一起跑线甚至开始领跑的帝科这样的国产正银企业又会给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两个月前,史卫利团队戴着口罩完成了敲钟仪式。他所创办的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科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股票代码为300842,发行价格为15.96元/股,对应的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