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方因素影响,预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会缩减至二三十家。”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非常艰难的时期,企业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产业链协作配合、共渡难关。”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今年7-10月遭遇“四连降”,且下降幅度有持续扩大趋势,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07GWh,同比下降31.35%,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滑。
艰难时刻,动力电池企业该如何跨过这道坎?
业绩“冰火两重天” 淘汰赛升级
自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减半、地方补贴取消,企业获取补贴的能量密度门槛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企业应收账款和坏账风险增加,经营压力陡增。
“由于下游新能源车企资金链压力的传导,同时上游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市场洗牌进一步加剧。”11月15日,在天津举办的第四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指出。
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在新能源汽车上有装机数据的动力电池企业达85家,而今年1-9月,这一数据降至69家。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可能有16家电池企业已经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或至少在今年内暂时退出了。
刘彦龙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当前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业绩。2019年1-10月,动力电池前10家企业装机量合计市场份额达88%,仅宁德时代一家占比就近50%,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企业占比超七成,寡头效应愈加明显。
前两家头部企业的份额不断提升,意味着剩余市场空间的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第二、三梯队动力电池企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刘彦龙表示。
推动动力电池行业淘汰赛升级的,还有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加码。日韩电池巨头LG化学、三星、松下等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等,将促使动力电池行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刘彦龙认为,受多方因素影响,预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会缩减至二三十家。
走谨慎路线 多元化发展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变得更有针对性,也更谨慎,开始试图根据自身优势寻找适合的细分市场,提早布局和行动。
“亿纬锂能始终关注市场发展,严控风险,不追求无限的扩大规模,专注踏实做好可靠的产品,目前软包三元电池已进入整车厂体系,且已批量交付。”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说。
对于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来说,持续的技术创新成为其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砝码。“动力电池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必须加大创新投入。过去三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累计达50亿元,专利申请数量超4800件。”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表示。
鉴于降本增效的压力,不少动力电池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如,比亚迪计划于明年5-6月份推出全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50%,寿命长达8年、120万公里,成本下降约30%;国轩高科已完成了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90Wh/kg的产品升级,配套的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达140Wh/kg,能满足新能源汽车4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
业务多元化是动力电池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另一条路径。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以来,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争相进入储能市场,宁德时代、南都电源、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排名领先的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已在储能领域进行了长远规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外,在电动化的其他领域,如电动船舶、电动工程机械、电动飞机等,以及人工智能市场、智能穿戴产品市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快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全产业链协同 共渡难关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无论是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新能源汽车乃至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补贴退坡与市场竞争加剧,更倒逼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记者了解到,宁德时代今年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省去电池模组组装环节,较传统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50%,有助于大幅降低电池制造成本。蜂巢能源研发出无钴材料和四元材料两种材料体系的新型电池,循环性能优于高镍三元锂电池,耐热性更好、产气少、安全性更高。
如何兼顾续航能力与安全性,始终是动力电池发展的“痛点”。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平认为,从整车厂角度来看,大家对于动力电池的关注点仍集中在安全性、续航里程、动力性、成本、充电便利性、使用寿命等方面,其中,安全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应为了片面追求高比能量而忽略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进一步指出,提升动力电池各项安全性能是整个应用系统安全的基本保证,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不能单纯完全归咎于电池,需要各个环节共同推动。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现阶段发展遭遇“寒冬”,但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动力电池行业也将逐渐回归理性,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非常艰难的时期,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产业链协作配合、共渡难关。”刘彦龙指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促进动力电池与材料、零部件、装备、整车等产业紧密联动,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受多方因素影响,预计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会缩减至二三十家。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非常艰难的时期,企业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产业链协作配合、共渡难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