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企业自诩的各种“重量级”产品层出不穷,热热闹闹的“跨界再升级”和“战略合作签约”频频见诸报端,一些企业的高管也亲自站台行业会议,为储能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增砖添瓦。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还在加入战团,全球储能市场似乎是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然而,面对新的“风口”与持续的热闹,相比部分企业的高举高打,作为全球储能系统集成的优秀品牌,已在储能行业深耕7年的沃太能源,却似乎显得过于安静和保守了。
沃太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袁宏亮
“储能元年”到了?
一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本是好事,说明行业前景好有发展前途,大家都有钱赚了。但储能的发展形势与其他行业不同,一直都处在未来看上去很美,但并不容易达到的局面。
从2016年起,新能源江湖上就有“储能元年到了”这样的说法,也确实这两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储能的关注愈发突出,在电源结构、用电负荷、电价结构、资源分布、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不尽相同,使得各地布局储能项目的侧重方向也不尽相同。
行业内大家也都有明显的感觉,储能市场景气度确实有所提升,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包括调峰调频、平滑输出、动态扩容、需求响应、光伏自发自用等。但同时储能市场也被质疑存在大量伪需求,甚至“储能元年”也被指言之过早。
其实“储能元年”何时到来这个问题,早在五年前,储能行业还很稚嫩、圈子还很小的时候,早先一批的入局者就已经在讨论了。
“如何去定义这个元年,我们理工科出身的人更喜欢用量化的标准,肯定不是用舆论和媒体关注度的高低去评判,也并非因行业突然有了几个大项目,这一年就可以被定义为储能发展元年了”,沃太能源创始人兼董事长袁宏亮说。
在袁宏亮看来,“元年”就意味着其后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市场体量要保持持续增长。如果后期不是持续增长的话,只能说是昙花一现,不能说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元年。再从行业规模来说,如果今年装机量是几十兆瓦时,甚至几百兆瓦时,次年又回落到几十兆瓦时,第三年又升至几个吉瓦时,市场处于这样的波动状态,简单地把它定义成元年其实也不准确。
此前中关村储能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判断,2018年储能年产值有望达到的50亿元,相比光伏和电动汽车成百上千亿的产值而言,依然是个小数目,但这个数值足以让储能从依附与夹缝的态势中挣脱出来,如果加上它的成长率和扩散性,这可让它具有独立产业的一些关键特点。
2018年对于储能行业来说,确实迎来了新的市场增长点。但现在就下结论为“储能元年”可能还不够准确,但是说储能行至黎明前夜并不过分。
储能作为新兴产业,就如同活力四射的青少年,未来充满期许,同时它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既然3年前新能源江湖上就开始预判“储能元年到了”,尤其去年这样的声音在行业内更为浓烈,可以肯定储能发展势头积极向好。
数据和事实更具有说服力。根据CNESA的产业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180.9GW,同比增长3%,其中2018年,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5.5GW,其中电化学储能的新增投运规模最大,为3.5GW,同比增长288%。
“储能元年”到或者没到,在储能市场向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中,参与企业都应该加强研发与探索,对新技术创新的“投注”葆有热情。
亚当?斯密视人为“经济人”,即总是受利益驱动。艾米尔?涂尔干则把人当作“社会人”,其行为受名誉驱动。
相信储能市场的新老企业都会受这两种力量的牵引。但我们都可能要扪心自问,是只要利,而无所谓荣誉?是只要在储能市场大爆发时揩点油,赚点快钱就走人,还是要充满担当和责任的与这个行业同成长共发展?
袁宏亮和他执掌的沃太能源,属于后者。
长线发展
2012年,沃太能源正式亮相。不到7年的时间,实现从第一台户用储能系统到全功率段储能系统产品的全覆盖,从最初的3人壮大至200人团队,从厂房一千平方米扩张至一万平方米,从国内起家到走向海外市场,沃太能源围绕储能进行的布局已颇为完整。在户用和工商业储能领域已形成犄角之势。
所谓“由力而起,由善而达”。在国际能源网《高端说》的访谈中,袁宏亮对沃太能源的全局定位和市场策略毫不遮掩。对于沃太能源的初步成功,粗略归纳,前因有三:其一是入局时机对;其二是首战海外市场;其三是选对模式,光储融合路线,主抓小型家用储能项目。
沃太能源50kW/567kWh泰国大山音乐节并离网项目
在很多时候,准确的预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天赋。“当时,我们认为2012年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太早了,肯定撑不到这个市场真正开始的那天,太晚了,适合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会被其他的企业压缩。”袁宏亮说。
在2011年的时候,德国宣布放弃核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35%,并在2050年提高到80%。这一政策目标为储能技术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前景,它们纷纷设立实验室或示范性项目,一边累积实际数据以进行技术储备,一边用软件模拟效果说服潜在的客户,从而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器。
在2012年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宣布加强能源安全多项新举措,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资助4300万美元用于储能技术。
除此之外,欧洲各国也开始陆续出台相应的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对于这一系列的风向变化,当时身处德国的袁宏亮不可能没有感知。加上海外国家居民用电电价普遍居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家庭能源的认知也普遍居高,正是进入市场、开拓市场的关键节点。
虽然说中国也是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到了储能,但那时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极为迟缓,缺乏灵活性和自由度,只有零星的示范项目。至此,袁宏亮带着刚出生的沃太能源直奔海外。
“如果七八年前我们选择国内市场,选择大型储能的话,我们企业肯定活不到今天”,袁宏亮庆幸当时走对这一步。
其实,对于初创企业,比实现增长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逐渐清晰。日后的事实证明,这些先觉者最终因为超前的远见得到了回报,而那些回避或没有思及这一问题的创业者们的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时袁宏亮分析,对于一家要在储能领域长期发展的公司,是要针对性把储能定义为必需品,用于无电、少电、缺电这种地区的发展,还是把储能作为一个投资品,跟太阳能发电结合,谷电峰用,然后卖给国外用电电价较高的用户。后者最核心的是,能够满足用户投资收益最低门槛。这恰恰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所能够把控的,这也是沃太能源最初选择小型家用储能市场的根本原因。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期间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落地,中国的锂电池产能迎来扩张高峰,带动了锂电池电芯价格的快速下降,更进一步促进了沃太能源系统产品价格的下降,为其拓展市场创造了优势条件。
与此同时,袁宏亮也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同样市场自由度较高的工商业储能项目上,并以稳定的势头在海外储能市场扩张自己的产业版图。
至此,沃太能源的储能布局中,形成了发力储能户用市场和工商业市场的“双核心”模式,储能系统集成商领导品牌,初具规模。
目前为止,沃太能源在全球安装的储能系统接近2万套,总容量超过250MWh。2017年营收首破亿元之后,2019年预计实现营收4-5亿元。
在沃太能源的产业版图里,大型储能项目这一块稍有欠缺,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增多,储能逐步走向台前,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逐渐增多,积蓄已久的沃太能源恰好找到了下一个发力点。
“本分”与“野心”
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决定了袁宏亮的工作重心。“没有储能,光伏发电不具备可持续性;没有光伏,储能不具备经济有效性。相信储能技术才是新能源的未来。”
实际上,沃太能源能够在储能这个不知道何时才能爆发的行当“活下来”,并实现盈利极为不易,要知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数十年间欠薪、停工、倒闭的企业太多了,存活超过十年的企业都屈指可数。这赤裸裸展现了储能市场的莫测、残酷与无情。
沃太能源光靠准确趋势预判与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年,袁宏亮一直强调本本分分做技术。当年带领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写产品程序,搞技术研发的场景袁宏亮历历在目。
“我们不会像这个行业内的部分企业那样,做一个拷贝者或者是一个跟随者。不会等别人产品做出来以后,把产品买来拆卸,然后再找一些技术人员开始照着研发,甚至直接从竞争对手挖一些能带成熟方案的人过来,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里,非常普遍。”袁宏亮说。
对于沃太能源来说,必须要掌握储能云平台Alpha Cloud、能量管理系统EMS、锂电池的管理系统BMS方面的核心技术。这样企业长期运行,才不至于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系统成本方面也可以做进一步优化。
诸如“保证系统在家庭供电中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尽可能提高用电自发自用比例,同时设备实时的运行情况都要上传云端,用户在手机上就可实时看到家中用电情况;锂电池每天充放电(非满充满放)几十次,并且要保证10年以上使用寿命”等这类实际让用户收益问题,袁宏亮和研发团队一直都在做自我突破。
直到2014年,沃太能源的储能系统才完成试产及开始小批量出货。其后的这几年,沃太能源的储能系统产品一直保持较高的迭代强度和速度,目前已经顺利完成4次迭代升级。目前正在向全功率段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智慧能源管理方案提供商做进一步努力。
无论是对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而言,提供优质的系统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是企业深入市场的迫切需求。
袁弘亮说:“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所有的市场都适合我们去做,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做精,我们要专注于我们的擅长的事情,把我们能够做好的产品和服务做好,为用户创造价值,就可以了。”
他和他的团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创业“本心”。基于智能光伏可视化控制、开放的物联网平台、VPP社区能源网络平台以及终身免费升级等人性化家居设计理念,今年6月份,沃太能源全新推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Alpha Home”,开始主打人机交互和智能家居概念,冲破传统意义上的人们对储能系统的理解。
沃太能源500kW/1483kWh缅甸农村智能微电网项目
本着对市场负责任的态度,沃太能源赢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信任。迄今为止,沃太能源已经打开了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储能市场,并且还在持续扩大。
未来看上去很美,但并不易达到,这些年的辛酸与苦辣只有袁宏亮自己清楚。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有非常高的不良率,这个不良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在海外的售后人员,一个星期要开车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去为用户解决产品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交过的昂贵学费。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这个坚持意味着,我们不是想挣眼前两年或者五年钱,这样的公司,当产品出现大批量的问题,就把公司关掉或者注销,让客户连追债都追不到的公司。我们的售后人员都是尽心尽力地帮用户解决问题,然后把真正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研发部,就这样不断迭代、升级。目前我们产品的不良率已经降低至万分之1.2以下。”袁宏亮没有回避那些残酷的现实。
沃太能源一直在本本分分做研发、做产品,但这远远不是袁宏亮的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及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让清洁能源最大化地惠及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他也希望在三年之内,沃太能源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份额能各占一半。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给每一位用户、奋斗者以及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沃太能源的未来,是璀璨还是暗淡,用流逝的时间来证明,或许是最好的。
在访谈的最后,袁宏亮说要“心态归零”。
他的案头上,最近摆放着的一本书是乔纳森·海特《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将人的心流分成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这可能也是现阶段袁宏亮的真实内心写照吧!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过去的一年里,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涌现出了多头并进的态势。项目迅速累积、场景不断扩大,储能的市场容量,也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增长。这个让工业、能源万物互联的新兴产业,被怀抱野心的工业强国,不约而同地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