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太阳电池产业和市场发展举世瞩目,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组件出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在50%以上,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从常规电池到PERC的升级转换,一线企业开始关注或者投产更高转换效率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2018年10月末,第一届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国际研讨会于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召开,上海微系统所刘正新研究员和于利希研究中心Kaining Ding教授联合担任会议主席。研讨会对促进SHJ太阳电池的技术交流,搭建科研与产业对接的窗口,引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意义。
刘正新博士
2011年从日本回国工作,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嘉定园区组建新能源技术中心,研究方向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标准太阳电池校准和太阳电池标准测试,太阳电池发电特性及可靠性,以及与太阳电池相关的新材料和新器件结构研究,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2%以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刘正新在日本工作了16年多,曾把球形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从7%以下提高到12%以上;还曾在厚度为100微米的单晶硅片上,取得了17.3%的转换效率。他曾承担和参与过5个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机构(NEDO)的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拥有7项日本专利。
随着异质结产业技术的发展,刘正新博士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异质结技术及产业化的研究,为推动异质结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3年作为上海微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参与“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建设。
2017年,彩虹太阳能无人机圆满完成临近空间飞行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中心制备的“超薄柔性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首次成功应用于该机的能源系统,整个试飞过程中该型太阳电池功率输出稳定,结构可靠,为试飞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大力支持。解决了我国柔性高效率太阳电池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临近空间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8年5月,“高效率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专题研讨会-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嘉定园区新微大厦会议中心举办。
刘正新在报告中指出:“SHJ太阳电池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欧盟、美国、日本都作为国家重点项目进行深化研究和产业化推广。近年来,该技术在中国光伏行业也备受关注,在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SHJ关键技术和装备得到突破,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光伏行业的规模化优势,利用产学研合作研究机制加快推进SHJ的产业化”。
提高电池效率“等不起”
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研发设备极其精密复杂,为此新能源技术中心建了两间一万级净化室:一间设置中国第一套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HIT)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中试研发线,不仅可研发关键技术,还有1兆瓦以上的中试能力。
“到2020年,研究开发转换效率达到25%以上的晶体硅和高效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国后,刘正新提出工作目标,并做成展板挂在会议室里,随时提醒每位科研人员。
现在这个时候即将到来,我们期待刘正新博士还有他带领的团队给我们带来新的突破。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近年来,中国太阳电池产业和市场发展举世瞩目,产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组件出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市场占有率也在50%以上,大部分企业完成了从常规电池到PERC的升级转换,一线企业开始关注或者投产更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