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记忆可以勾起回忆,
唤起人们重拾那些跌落在尘埃中的故事,
收获发展带来的感动。
灿烂的阳光下,提灌而来的河水正从引水管道汩汩冒出,流进一个个蓄水池,再分流到一片片土地,让土地上青葱的青稞如饮甘露。
这是12月16日,笔者在得荣县松麦镇扎顶村见到的生动一幕。该村61岁的村委会主任阿青说:“以往做梦都没想到山下三四百米的水会‘爬’上山。”
哲学家说:一滴水见太阳;对于得荣群众来说,是一滴水得幸福;对于得荣县委、县政府来说,是一滴水见情怀。
得荣境内有“一江四河”,即金沙江、定曲河、玛曲河、许曲河和岗曲河,年均总径流量52.28亿立方米。但得荣县全县山高谷窄,极高山、高山、半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99%,河谷平坝仅占1%左右,峡谷里的水很难被高山利用,辖区严重缺水,呈现出“山下水白流,山上土冒烟”的窘况。又由于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为347.1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368.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8倍,日照时间2097小时/年。因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得荣成为四川最干旱的县,被人称为“西南干旱中心”。
“困于水、穷于水”一直困扰着得荣。“吃水用水一直是我们的闹心事。”阿青说,最严重的是1983年,遇到干旱,最耐旱的青杠树都干死完了,牲畜不敢喂养,人吃水都只有到几百米的山下去挑,一家一天要拿一个人专门挑水。
△曲雅贡乡因都坝太阳能光伏提灌站
由于严重缺水,得荣大部分山地靠天吃饭,撂荒地四处可见,一些村庄被迫整体搬迁。“由于缺水,我们庄稼的收成全靠老天爷脸色,哪年老天爷给的雨水多,我们就多收点粮食;哪年老天爷一绝情,我们就颗粒无收。”说完以往的困境,阿青话锋一转,“不过,现在好了,去年,县里建了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彻底解决了我们用水难问题。”
阿青并不是太阳能光伏提灌工程的首批受惠者。数十年来,“困于水、穷于水”也一直是得荣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民生问题。
转变源自光伏水源工程试点工作。光伏水源工程实际上就是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工程。2015年1月,得荣县第一个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工程在瓦卡镇子实村开建。工程总投资85万元,铺设太阳能电池板150块,架设管道350米。2015年3月,提灌站竣工投用。投用后,提灌站用太阳能将水从附近的河里提到半山上,且每天提水流量可达180立方米。
△瓦卡镇子实太阳能提灌站
得荣县水务局总工程师肖彬介绍,得荣县编制了《得荣县2017-2020年水利生态脱贫(太阳能光伏提灌)规划》,根据该规划,预计在2020年前,总投资1.56亿元,在得荣县建设56个太阳能光伏提灌站,总装机10628千瓦,新增、改善灌面2.05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已经成太阳能光伏提灌站8座,日供水总量达到2100立方米。
吃过没水的苦头,更懂得有水的珍惜。得荣县立足实际苦练“蓄、引、提、节”四字诀:实施太阳能提灌+高效节水灌溉,让广大群众接受和了解太阳能光伏提灌技术,同时呼吁全社会提高节水意识,促使全县用水观念、农业灌溉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源头有活水、池内有“饱水”、用时重节水,得荣用水难得到基本缓解。
太阳能提灌站改变了得荣群众的生活。阿青说:“有了水,再加上科学种植,现在农作物收成比以往增收一倍。”
△因都坝葡萄基地滴灌
村民在算“小账”,得荣县委书记雷建新在算着“大账”:得荣县人均荒山荒地超13亩。如果借助光伏水源工程灌溉,可恢复造林或种植经果林,让这些山地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穷于水”变成“富于水”,在这条光伏提灌之路上,得荣县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一段记忆可以勾起回忆,唤起人们重拾那些跌落在尘埃中的故事,收获发展带来的感动。灿烂的阳光下,提灌而来的河水正从引水管道汩汩冒出,流进一个个蓄水池,再分流到一片片土地,让土地上青葱的青稞如饮甘露。这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