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或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支柱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2012-10-08 11:14:29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
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新基础设施。
不久前,《经济学人》杂志一篇短短的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企业界极大的关注,文章中为经济未来走向和趋势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但是限于篇幅,很多问题并没有充分展开。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杰里米·里夫金的同名著作就值得一读。在这本书里,里夫金不仅谈到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会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更是谈到了这种能源民主化之后,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格局、经济理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
下面是书中一些精彩的观点:
1.纵观人类历史,新型的通信技术与新型的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这是因为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而更为复杂的文明需要以先进的新型通信技术为媒介对其进行处理和整合。
2.印刷业中蒸汽技术的引入使新闻媒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一跃成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而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电信技术与燃油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3.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以氢的形式存储、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构成了新经济模式的5个支柱。
4.稳居世界经济第一宝座的不是美国或是中国,而是欧盟。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美国50个州总和还要多。
5.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以勤劳、创业和大量使用劳动力为特征的200年商业传奇故事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以合作、社会网络和行业专家、技术劳动力为特征的新时代的开始。
6.全球化受阻的原因是人均石油占有量已达到了峰值,这不应该与“全球石油产量峰值”混淆。
7.过去几十年里,为了找到一桶石油,我们就要花费3.5桶石油的代价。
8.虽然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操作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和就业机会,这有可能延长传统工业模式的寿命,但它不可能完全发挥分布式通信的潜力,其阻力来自能源集中化的体制与商业基本机构的内在制约因素。
9.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使得发电成本每8年可降低一半。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关于全球风能的研究预计,利用地球上现有风能的20%,所提供的电力将是当今全球所用电量的7倍。
10.在应用生物燃料的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将城市废弃物转化为电力和热力这一技术。
11.戴姆勒汽车公司总裁迪特尔·泽金:从内燃机车到燃料电池车的转变,将成为德国经济变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
12.我们人类在地球的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只有0.5%,但是我们所消耗的资源却占有初级生产量的31%。
13.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添加式生产”打印出来,这种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对于原材料进行剪裁、拼接然后连接而成的“减成法”。这种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原材料只有传统生产方式的1/10,能源消耗也远低于传统的工厂式生产。
14.当市场充当推动创造性和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引擎的角色时,它从来没有能够独自引发一场经济革命。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证明,政府的介入依然必不可少。
15.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做生意的方式,而且改变了我们对于政治的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既得利益者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利益者之间的冲突,产生了新的政治对立,其具体表现就是双方都在争夺商业舞台的主导地位。
16.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合适的规模,应该是数百万小型、微型企业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代表其共同利益的合作型企业联盟。如果这些企业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5大支柱产业连接起来,并通过其内嵌的洲际化商业网络实现合作,新经济所产生的长期乘数效应将使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层级式商业组织黯然失色。分散化、合作型的社会性媒体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将20世纪传统的层级式通信媒体踩得粉碎。
17.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将自然视为战场,为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确保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繁衍,每个生物都以命相搏。而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将生命和地球化学的进化,视为彼此适应、确保生态圈内生命持续的共同创造过程。
18.能源机制内所发生的由化石燃料到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将会重新界定带有生态思维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随处可见且易于共享,但是需要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合作管理,所以不大可能出现为争夺能源大打出手的现象,全球合作的可能性反而大大增加。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