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排放百亿吨二氧化碳,捕捉量不到万分之一 业界公认的“靠谱”技术推广为何遇冷?

中国能源报2018-08-29 10:04:50 每年排放百亿吨二氧化碳,捕捉量不到万分之一 业界公认的“靠谱”技术推广为何遇冷?-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我国当前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较为积极。但问题是,经济性如何?能形成多大规模?”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8月18日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召开的“全国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工业创新技术论坛”上发问。

“目前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CCS)和CCUS技术在国内外依然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面临着高成本、高能耗、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不确定等突出问题。”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朱维群说。

业内专家学者就碳减排这一话题畅谈了各自的观点。在承认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前提下,作为二氧化碳减排途径之一的CCUS技术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业界公认的“靠谱”减排技术

目前来看,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海洋吸收约20亿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但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

据朱维群介绍,2016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0亿吨,超过欧盟与美国的总和,人均排放量也超过欧盟。“当前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巨大,严重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空间。”

国际能源署(IEA)曾表示,要实现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CCUS技术需在2015—2020年贡献全球减排总量的13%。

在此背景下,利用CCUS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彭勃对记者说:“目前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应用到油田中,能够提升采油效率,是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不过发展规模较小。”

从江苏恒源碳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恒松提供的材料来看,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40—45%,实现峰值,低碳、环保产业的产值将达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全世界需投入5万亿美元以上用于CCUS技术。

在政策方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多项国家政策,及陕西、广东等多个省级规划均明确鼓励发展CCUS技术。

从国际上看,今年2月,美国政府通过了《未来法案》(FUTURE Act),该法案为发电厂、化工厂捕获和储存的每公吨排放物提供了高达 50 美元的税收抵免。

成本高昂

与会专家普遍表示,高成本和机制缺失是推进CCUS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

“光是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的成本就达50—100美元。”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何良年指出。

“尽管CCUS技术能够提高采油效率,但为何市场推广如此缓慢呢?”彭勃对记者说,“第一,成本太高,目前市场上二氧化碳价格约为500元/吨,对采油企业而言用水的成本更低。第二,目前缺乏补偿机制,1万吨二氧化碳的价格高达500万元,你说已经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下,有人知道吗?如何确认呢?有些企业为减排做出社会效益,谁又给他们回报?”

“电力公司把捕捉的二氧化碳卖给油气公司,存在争议。”彭勃进一步指出,“从油气公司角度看,他们通过CCUS技术帮助电力公司实现碳减排计划,需要花高价购买二氧化碳,经济不划算;而电力公司捕捉二氧化碳也需要经济成本,怎么可能免费给油气公司呢?”

朱维群还表示:“采用CCS技术要额外消耗能源,增加25—40%的额外能耗,投资巨大且不具备经济效益。虽然二氧化碳驱油是目前比较好的CCUS方法,但驱油所用二氧化碳大约会有2/3回到地表,不宜作为长期性的CCUS封存方法。”

发展前景需评估

杜祥琬对记者说:“目前CCUS技术的发展规模较小,鼓励该技术创新是前提,但需要评估它的经济性和发展前景。”

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每年排放近100亿吨二氧化碳,能够捕捉的二氧化碳量级仅达几百万吨,应用规模不到万分之一。

在彭勃看来,发展CCUS技术应完善商业化模式,给予碳减排企业一定回报。“量化碳减排的社会效益,完善补偿机制。”彭勃说,“碳减排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协调,如排放源、运输、封存、采油等链条。给予各个链条相应的经济补偿,为企业提供减排动力。”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再去捕集、封存、利用,往往得不偿失。”朱维群说,“我国提出并开展了基于二氧化碳减排的化石燃料工业开发路线,在生产中尽可能地将二氧化碳封存在产品中,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这是较好的二氧化碳封存应用。”

朱维群进一步指出,目前工业上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每年排放二氧化碳 58万吨,在该装置基础上继续合成尿素,可以建立年产52万吨尿素装置,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0万吨排放。如果继续合成三嗪醇,可以建立年产66万吨的三嗪醇装置,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为负16万吨。

朱维群强调:“由二氧化碳经三嗪醇/胺,进而合成三嗪类高分子材料,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各种功能材料是易于实现的工艺路线,同时也是一条化石燃料清洁利用的优选路线。”

文章作者:王升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9 2018/08

每年排放百亿吨二氧化碳,捕捉量不到万分之一 业界公认的“靠谱”技术推广为何遇冷?

我国当前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较为积极。但问题是,经济性如何?能形成多大规模?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8月18日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召开的全国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工业创新技术论坛上发问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