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次小的技术进步或成熟应用都会在光伏产业引起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去年金刚线带来的涟漪还未平复,PERC电池技术又扇动了它的蝴蝶翅膀,虽然PERC产业化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PERC技术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深远变革在今年会有更深远、更切身的影响,原因无他,只因PERC产能越来越多,PERC设备国产化获得突破,PERC走向了平价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我就带着大家,抽丝剥茧,推演复盘这一次PERC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PERC凭什么卖的更贵?
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PERC组件凭借着更高的功率摊低了电站建设过程中和面积直接相关的(例如支架、土地、运输、安装、维护等)一系列成本,此外PERC凭借着弱光效应良好以及工作温度更低等优势,同等功率可多发3%的电量。总之结论就是PERC目前卖贵0.2元不仅完全合理,而且作为电站业主,即便花贵0.2采购PERC组件,从经济理性角度考虑选用PERC都是更合适的,因为对于一片组件面积相关成本为500元的电站而言,300W功率的PERC组件带来的经济效益为0.297元/瓦。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PERC组件提升的成本。现实的市场行情发展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单晶PERC虽然贵出许多,依然受到市场热捧。去年的这个时候保利协鑫还在抱怨领跑者计划偏袒单晶,今年可能就无话可说了,不是政府政策的天平偏了,而是一些企业的心态歪了。自己没能对行业的方向准确把握,却怪罪政府,心态没有摆对,非但错失战略调整良机,更在市场中闹了笑话(题外话扯远了,回到正题)。
PERC组件不仅有理由卖更贵,而且还在封装环节更便宜,现在一片组件含税的封装成本平均在220元每片(60型组件),对于单晶PERC现在封装功率可达到305W,对于普通多晶封装功率为275W,仅从封装成本角度,单晶PERC带来的经济效益是220÷275 - 220÷305=0.08。单晶PERC组件在下游卖贵0.2元市场可以接受,在封装环节又能便宜八分钱,而电池片环节增加的成本仅为6分,所以PERC受到热捧就不奇怪了。那么PERC技术普及会对产业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PERC的普及将带来什么影响?
1、由于目前多晶硅片应用PERC技术尚未达到和单晶硅片一样的良好效果,所以主流企业量产PERC技术均选用单晶硅片作为叠加,首先最直接的结果之一就是市场上对单多晶硅片的价差有更高的容忍度。参照pvinfolink的最近报价,275W普通多晶组件价格2.44元/W; 285W普通单晶组件价格2.53元/W; 选择单晶硅片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53×285-2.44×275=50.05元;而单晶硅片比多晶硅片贵1.15元,60张硅片合计贵1.15×60=69元,硅片成本的增加大于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不是因为单晶PERC的存在,产业内完全无法接受当前单多晶硅片的价格差。而且我们还可以很轻松的算出来PERC电池能接受的价差极限,当前单晶PERC组件价格是2.66元,则305×2.66-275×2.44-21(电池片环节的成本增加)=119元;这是一片60型PERC组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则大家接受的价格差极限是119÷60=1.98元!当然我们要特意强调的是,这是价格差承受的极限,这个极限下大家新上的PERC产能也不会有额外收益,进而会导致产业内没有动机新上PERC产能。
2、虽然部分产能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成为PERC产能,但是产业内还存在有大量的老旧的电池片产能无法升级改造,这部分无法改造的电池产能就会面临越来越难受的窘境,随着行业内的PERC产能越来越多(我的数据库统计的企业,预期2018年底PERC产能就会达到63GW),行业内的定价规则将会由原先的多晶定价法转变为“PERC定价法”,未来PERC电池的价格将是一个基准,以这个基准为核心减去0.2元就是多晶能定的价格。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PERC定价法,假设未来某日单晶PERC组件售价到达2.4元,那么普通多晶组件价格就会被压迫到2.2元的低位。再把例子举得极端一些,假设PERC价格进一步下滑到2.2元的水平,那么普通多晶组件的价格就会被压迫到2元的水平;因为不能保持0.2元的价格差,稍微有点脑子的消费者就会选择实际经济效益更好的PERC组件。这样一来PERC组件的价格减去0.2元就是多晶组件能定的价格。多晶组件能定什么样的价格不再取决于自己的成本,而是取决于单晶PERC的定价(这就是单晶PERC定价法的核心要义)这样一来对于多晶组件就相当于命运不再自己手中。那些不能技术改造的电池片产能或者没来得及改造的电池产能就会面临淘汰。那些垂直整合厂商手中这样的产能也就会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此类产能还没有完成折旧(折旧期一般是5年或10年),这些未完成折旧但又不能产生盈利的资产实际上已经沦为无效资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很多光伏企业资产很多,盈利却很少的原因,因为这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背负了越来越多的历史包袱(这就衍生了另一个话题,对于光伏产业这样的技术处于不断的快速变革中的行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才是更合理的,随后的光伏哲思系列会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述)。
3、在一大批老的电池产能不能进行技术改造而背负历史包袱的同时,却有很多新进入者杀了进来,他们没有老产能,没有不能升级的问题,他们一开始就选用最新的设备、最优秀的产能,进而实现最优的技术路线选择和最优的成本,所以这一轮PERC带来的产业变革过程中,一大批老牌企业处境变得更加艰难的同时却有另一批企业顺势崛起,这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有爱康/爱旭;润阳悦达;隆基乐叶;平煤隆基;通威等等。以润阳悦达为例,2GW的单晶PERC电池产能投资额度+铺底流动资金控制到了15亿以内,这样的投资水平甚至比某些折旧两年后的老产能还要低。我经常和同事讨论行业赛道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业消费者品牌认知是稳定的,技术是稳定的,生产工艺是稳定的,那么就很难会杀出新的竞争对手(白酒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而光伏产业则是另一番景象,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结果就是不断能有新的进入者逆袭曾经的巨头,从最初海外的sunpower、到国内的无锡尚德、再到英利、天合、晶科;再到现在的隆基股份,行业龙头频繁更迭的背后其实是技术新赛道的不断涌现。PERC电池技术这一次也一样,衰落一批的同时注定要再重新崛起一批企业。不停地“变”是光伏产业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这个行业吸引我的最大魅力之一。从企业盈利赚钱的角度,这样不停的格局变动会导致不断的资产折旧,白酒的生产资产可能用10年完成了折旧,但是20年甚至30年之后,这些生产资产还是可以使用的,而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沉淀,酿出的酒甚至更加醇香。光伏设备资产则不是这样,虽然我们会计折旧法则中按照5年或10年来算,但是这些资产经常用不到它的设计寿命就因为更加先进的技术涌现而沦为无效资产。所以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光伏企业如果想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投资,还需要从会计制度上做出转变,使用加速折旧法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4、PERC技术的成熟使得一系列按比例提升功率的新技术应用更具有经济效益。近些年半片、双面、多主栅等等多项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的背后都和PERC技术有莫大的关系,PERC技术引发一次全产业全方位的技术升级浪潮,体现为消费者的感知就是:这些年组件功率提升的速度突然加快。在保利协鑫主导行业格局的那个阶段,60型组件功率平均按照每年5W的速度提升,而从2017~2019两年间,我们可以看到60型功率每年提升速度达到20W;2016年组件的主流功率为265W,而现在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到2019年,我们60型组件的主流功率会来到320W,企业如果追不上这样的升级速度,就面临淘汰的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就以半片技术为例,单纯从技术角度讲,半片技术是完全可以用在多晶电池片上的,但问题是常规多晶电池片叠加半片工艺只能带来5~6W的功率提升,而如果半片工艺应用在单晶PERC电池片上,可使60型标准组件功率提升8W左右。在以前半片技术无法得到青睐(因为提升功率太低),但是在高效单晶PERC成为主流以后,半片技术的经济效益便凸显出来;双面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双面技术是非常典型的按比例提升功率的技术,我们假设双面提升功率10%,如果我们在普通270W组件上叠加双面技术,则提升功率为270×10%=27W;但如果我们在310W单晶PERC组件上叠加双面技术可带来310×10%=31W。不仅如此,PERC工艺的天生特点就使得其更容易制作双面电池。类似的例子还有多主栅,多主栅叠加在单晶PERC上效果也明显更佳。总之单晶PERC的出现,使得那些曾经没有经济效益的技术都变得更加可行进而引发了一拨又一拨的技术升级浪潮,这也就是这几年组件功率提升更快的核心原因。
▌PERC电池技术的蝴蝶效应
最后我们再简单清晰地总结一下吧。因为单晶perc的成熟应用,叠加PERC设备国产化,PERC煽动它的蝴蝶翅膀在产业内引起了一系列效应,分别是:
拉大市场对单晶硅片更高价差的容忍程度,单晶PERC电池可以容忍更高的单晶硅片价格;
润阳悦达、通威股份、爱康爱旭、东方日升等一批新电池厂顺势崛起,他们扩展的新产能均选用单晶PERC技术路线;
在一大批企业凭借单晶PERC顺势崛起的同时,一大批老的企业却因为老的设备不能改造,设备又未完成折旧而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叠加在PERC电池片上效果明显更佳,PERC技术加速半片、双面、多主栅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波技术创新应用的浪潮,使得60型组件主流功率由2017年的265~270W提升到2019年的310W甚至320W(叠加半片);
最后再往大了说,PERC技术很可能是光伏真正实现平价化的最后临门一脚。
以上五点,便是PERC技术煽动蝴蝶翅膀后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其实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比金刚线切割影响更大的产业革命。
写在最后:
我在公开媒体发表的关于单多晶的论述文字不下10万字了。很多朋友不愿意相信单晶即将成为主流的事实,直到最近多晶硅片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严峻的现实让大家不得不认真思考。昨天有位多晶业内朋友问我,当前形势下该如何是好?说实话,目前我只能是先安慰大家,从多晶硅片这个环节来讲,由于已经跌破现金成本,很难更糟糕了。已经有产能正在推出,供求正趋于平衡,除非硅料价格下滑,否则硅片价格暂时会稳定下来。
这位朋友还问我,我们现在有技术可以把多晶硅片转换效率提升0.1%,这对多晶硅片有用吗?我很遗憾的告诉这位朋友,电池片功率提升0.1%,对应60型组件提升幅度仅为2W,对于当前普通多晶和单晶perc高达30W的差距是杯水车薪。如果非要想用什么技术突破挽救多晶硅片命运的话,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尽快让多晶PERC技术走向成熟”。例如从保利协鑫的角度讲,由于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了多晶铸锭炉里,扭转当前这一不利形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多晶PERC尽快成熟,其他小修小补目前看可能都是无济于事的。还有一个事实我必须强调,即便多晶PERC成熟了也只是为多晶硅片挽回了一些时间而已,因为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技术在多晶硅片上应用时,总是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要解决,且提升功率相对于单晶硅片不佳。所以结果就是:“新技术越多,人们背叛多晶硅片的动力就越大”。
反过来,从隆基股份的角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让产业内尽可能多的普及单晶PERC产能,让具备改造条件的电池产线尽快完成PERC改造,让硅片价差保持在多晶业者没有动力把多晶PERC搞成熟的范围之内。” 举例来说,如果隆基股份敢于承诺单多晶硅片价格差最高不超过0.9元,那么对于准备扩产单晶PERC产能的企业来讲绝对是一颗定心丸,因为测算未来收益的重要边际条件确定了,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搞单晶PERC产能了。诚然,隆基做出这样的承诺某种程度上会少赚一些钱,但有所为,有所不为,留给别人的利润空间也是留给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2016年隆基对外销售硅片数量是10亿片,2017年硅片对外销量是11亿片(仅增长10%),而2018年隆基对外硅片销售量要达到26亿片,增长136%;随着隆基新产能的逐步达产,下半年隆基硅片业务面临的销售压力会陡增。隆基承诺单多晶硅片价格差上限,表面上是制约自己利润空间,实则是奠定自己行业王者地位的不二法宝。(来源:Solarwit)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任何小的技术进步或成熟应用都会在光伏产业引起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去年金刚线带来的涟漪还未平复,Perc电池技术又扇动了它的蝴蝶翅膀,虽然perc产业化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Perc技术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深远变革在今年会有更深远、更切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