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本文作者 包钺,作者多年海内外光伏市场拓展经验,在目前光伏行业至暗时刻,谨以此文表达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愿广大从业者此刻可以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
1988年,当年轻的施正荣敲响马丁.格林大门的时候,他们应该不会想到,光伏行业会在未来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
整整30年过去了,5月底全球最大的光伏会展SNEC在上海落下帷幕,市场转冷,行业洗牌的阴霾笼罩在每一个从业者的头顶,凌冬将至,未来的道路艰险漫长。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市场传递着令人担忧的信号,然而转头看看中国的光伏企业确是如此的光鲜亮丽:产业规模超过万亿,规模、技术、人才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甚至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工业领域鲜有像光伏这样全方面傲然全球的例子。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行业里拼搏的光伏从业者们应该觉得骄傲。而抛开各种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光伏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归结成两个非常简单的概念:门槛和垄断。不客气地说,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历史,就是一部各家企业不断的建立门槛,希望达成垄断的故事。
从最开始的“拥硅为王”,到行业大佬们垂直一体化的努力,再到行业内巨头之间的单多晶之争,各种垄断与反垄断、建立壁垒与突破壁垒的各种故事就在这个行业内不断反复的上演。但是在各种精彩的戏码之外,只有一条原则得到了所有大佬们的一致认可:想活下去,只有不断的扩产。这样的逻辑是说得通的,因为规模是一个行业最容易建立起来,也是最难突破的壁垒。
地方政府和银行用来交在光伏身上的学费是有限的,一个个不断扩产的光伏大厂,在真正践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信条。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疯狂的产能扩张和今天的行业所面临的窘境了。
记得在2012年欧洲开始双反,国内市场还没有启动的时候,市场也是一片萧条,那时候的光伏人互相勉励的希望和信条,就是不断的扩产,不断的降本,人们坚信到平价上网的那一天,整个行业的需求会大爆发,光伏的一片红海会变成一片蓝海,大家都可以在其中自在遨游,追求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半个甲子过去了,中国光伏行业的产能从5GW翻了10倍以上,装机量更是年年递增,然而平价上网还是一个尚未完成的目标,6年前我们所期望的那片蓝海,今天还能够期许么?答案也许是令人失望的。
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是130GW,2017年光伏的发电量为648亿千瓦时,光伏机组的平均发电时间约为498小时。而2017年全国总计的发电量为62758亿千瓦时,其中火电的总计发电量为46115亿千瓦时,假设平价上网的这一天在2018年已经做到了,光伏市场大爆发,全国火电发电量的1/4由光伏取代(实际上考虑到电网承载,光伏有效发电时间等各种局限,1/4这个数字已经过分乐观了,我们也很难想象国家会关闭水电或核电站支持光伏,所以这里只考虑取代火电的情况)。2018年光伏的总发电量为11528亿千瓦时,按照目前的装机量计算,也就是说2018年在达成平价上网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装机总量的上限(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是2312GW,减去目前已经安装的130GW,约为2182GW。根据这个比较粗线条的计算,按照光伏企业普遍宣传的光伏组件发电寿命20年来计算,中国在平价上网之后能够接受的每年的装机量大约是109GW左右。
同样,我们用这个数字来倒推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7年全年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53GW,根据海关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组件出口量大约为37.9GW,自销与出口相加,2017年中国光伏的组件产出约为90.9GW。2017年是光伏大年,我们姑且算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为100%,那么(最保守估计)中国截至到2017年组件终端的产能为90.9GW,留给整个行业的扩产空间不过19GW,然而看一看各家大厂在2018年公布的扩产计划,相信这19GW的扩产空间也不会剩下多少了。
海外市场则是一个存在较大变数的地方,根据GTM Research的统计,2017年海外市场装机量为46GW,其中37.9GW是由中国出口的(也就是说可以大体推论出2017年的海外组件产能大约是8.1GW,仅仅是推论而已)。但是海外市场的需求有两个特点,一是需求不稳定,二是政策不稳定。
以2017年为例,美国的光伏市场需求暴降22%,英国暴降53%, 印度却异军突起需求增加100%以上。而海外的主流光伏需求国家对于本土化的制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2017年土耳其对全球光伏产品双反,美国通过光伏201条款,都是在设法避免中国光伏行业一家独大的情况。中国光伏出口海外的道路应该会越来越难走,未来应该会稳定在每年20GW到30GW的规模,产能外移是国内光伏厂家继续海外业务的唯一选择。
上文粗浅的计算中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遗漏,就是用电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十三五的规划,截止到2020年中国的年均电力增长大约为3.8%-4.8%,按照这一数字计算,20年间随着总用电需求的增加,中国光伏的需求完全有可能会大于每年109GW数字。这个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是也请不要忘记,光伏也只是众多新能源新式的一种,在光伏发展的同时,风电、核电、潮汐能等其他新能源也在不断增加自己在电力市场上的份额,更不用说核聚变发电这种会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格局的技术了(核聚变技术从成本上和规模上完全有可能彻底淘汰光伏)。从这个角度来看,悲观一点的说,整个能源行业留给光伏发电的空间和时间都不算太宽裕。
写到此处的时候,笔者不由得苦笑了起来。若干年前,我所任职的第一家公司有变压器和光伏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培训生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光伏,理由就是变压器是一个传统行业,而光伏是一个新兴行业。没有想到才几年过去,曾经的新兴行业就已然要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了。理想中的蓝海尚未到来,光伏人们却惊恐的发现自己面临着要么离开,要么在这片红海中挣扎到最后的无奈命运。
残酷与美好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的这番话也许并不适用于光伏这个行业,大家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明天,却一直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更可能的,后天的太阳也许永远也不会降临。
光伏行业今天的情形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各家企业只能怀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自己的竞争对手。诚然,我们可以寄希望于行业奇迹般的觉醒,各家企业停下了紧锣密鼓扩产的脚步,开始做细做精,维护好目前这个可能已经是存量市场的仅存的一点点利润空间。但是恐怕更大的可能性,是明知前方的市场是一片红海,各家巨头依旧会义无反顾的扩大产能,希望自己是挤死其他对手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哪怕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在寅吃卯粮,是在消耗有限的存量市场,但是在这种类似黑暗森林的法则之下,却没有人敢停下扩张的脚步,毕竟相比远在天边的未来,今天如何继续活下去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
“于是我们奋力前行,却如逆水行舟,一路退回到往昔的岁月。” 结束了对未来的感叹,生活还要继续,不管如何艰难总会有人选择留下。2017年市场的大爆发,很大程度上会导致2018年乃至2019年的市场萧条,而市场的萧条又会进一步减慢成本下降的步伐。同样的故事在2011年到2012就发生过,很多经历过那一段的朋友们应该都可以预见到这一出肥皂剧的走向:2018年市场需求骤减,各家企业都会顶着亏损倾销库存,尽量在产品跌价之前回收现金,并且逐步减产。然后在2018年年底到2019年中的某一时间,价格和产出都跌到谷底,并且维持住。在价格维持谷底一段时间之后,在成本下降和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双重作用下,价格略微回暖,一线的企业开始在低谷的价格开始盈利,随后引发新一轮的扩张和抢装。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光伏市场的剧情会迎来全剧的最高潮,也就是光电平价上网的节点,市场的一轮爆发可能会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而光伏产品不断下跌的价格也终于会迎来休止符。这一轮活下来的人,可能才是这个持续了十多年的光伏悲喜剧最后的幸存者。
最后的光伏行业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笔者想象,那是一个体量相当大,但是利润又及其微薄的行业:她的体量够大,大到能够维持若干个千亿级体量的公司,用规模树立起一道足够高的壁垒;她的利润又十分微薄,微薄到难以吸引场外的各种热钱加入牌局。行业的幸存者们用每年微薄却又稳定的利润,说服着银行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以前因为扩产所借下的巨额债务,虽然艰难,但是银行和企业的生活都可以继续。再也没有光伏企业去赞助世界杯,或是花巨资在电视台打花哨的广告,行业里排名前几的企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名字。也许这才是褪去了浮华,一个成熟的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光伏是收获阳光的行业,但是太阳在清晨耀眼,在黄昏暗淡,在夜晚也会完全隐藏她的光芒。我们不能因为太阳的耀眼而得意忘形,也不能因为光芒暂时的消散而失去希望。毋庸置疑,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低谷,但是这个低谷确是未来行业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正如太阳只有落山才能在第二天再次发出光芒。
在黑暗的时刻,我们更应该赞美太阳。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感谢本文作者 包钺,作者多年海内外光伏市场拓展经验,在目前光伏行业至暗时刻,谨以此文表达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愿广大从业者此刻可以不忘初心,坚定前行。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