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大干快上的太阳能产业第一次发出了宏观调控的信号,但有关产能过剩的真实性却成了一个谜.
即使全球经济危机亦不能浇灭中国太阳能产业熊熊燃烧的火焰,随着出口下滑、需求放缓的愁云逐渐散开,各个太阳能生产商再次启动了新的扩产计划。9月8日,世界第一个单体万吨级高纯硅项目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成功投产;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计划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投资3千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一座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厂;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称已与中国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将在未来10年内在内蒙古建造一座2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造价估计为50亿至60亿美元。
但对这个火爆依旧的行业,中国却在近期第一次发出了宏观调控的信号。8月26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指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并要求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与此同时,在新版的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里,尽管仍突出了鼓励节能减排、环保的技术引进和铜、镍等原材料进口的调整主题,但却删除了“多晶硅”一项。
这些不同寻常的政策变动反映了中国在如何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方面的忧虑。原因是,很难说过去数年这一行业的热膨胀速度是完全基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对于希望为GDP贴上绿色标签的地方政府而言,宏大的太阳能计划则正中下怀。在这样的诱惑下,中国目前有18个省份均号称要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宣布要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如同过去互联网泡沫时代所演绎的故事一样,现在,许多太阳能生产商仅凭着一份展示雄心的产能规划以及讲故事的能力,就能赢得从地方政府到银行贷款部门的鼎力支持。
这样混乱的景象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中国此前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意在给予这一领域以扶持,但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又鼓舞了更多企业加紧扩张的雄心。对于即将于年内出台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而言,需要考虑的一个新的命题是,如何“选秀”—让财政补贴等各项鼓励政策能够造就这一行业的真正强者,而非让良莠不齐的所有参与者均受益。
热膨胀
从去年9月份以来,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幅降价已经打击一批头脑发热的太阳能生产商。“目前简单、盲目发展的项目大概占(整个行业)60%至70%。”无锡尚德董事长兼CEO施正荣说。有中国股票市场QFII资格的马丁可利中国(MC China)公司亦长期关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联合总裁克里斯·拉弗尔(Chris Ruffle)认为,因为中国清洁技术的制造业进入壁垒较低,这导致特别是在中国的太阳能行业,存在泡沫风险。
不过,如此惨痛下跌所带来的意外好处是,将促使太阳能产业与传统发电行业相比,增强了价格上的竞争力,并为一些准备不足的太阳能生产商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但对于中国太阳能产业是否产能过剩的问题,业界却有不同看法。“请注意政府的措辞,没有说产能过剩,而是说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李估计,虽然国内号称可以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的总产量达到20多万吨,但今年的实际产出不会超过1.5万吨,“实际上我国的多晶硅产量远满足不了需求。”李俊峰上述表态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崔荣强亦向本刊表示,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很多是纸上谈兵。太阳能产业的泡沫正是被某些企业所“号称”的巨额产量吹大的。
由于目前对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判断是基于国内70多家多晶硅企业所宣布的目标产量,而这些基于各个企业声称的理想产能最终能实现多少、已经实现了多少,业内则缺乏统一的调研和权威的数据,现有的统计数据之间也差别巨大。“只有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清楚之后,才能进行规范整顿。”崔荣强说。
“大家需要理性看待多晶硅行业的真实情况,很多企业跟政府签订的只是框架性协议,所以有些企业‘宣称’要做1万吨的项目是很荒诞的,可能连公司都还没有注册。”江西赛维LDK新闻发言人姚峰对编辑说,“一些企业一辈子都不可能生产那么多。”
一些资金雄厚的传统能源企业,为了取得某地的煤炭、矿产等资源,也会以投资多晶硅等新能源项目作为与地方政府的交换条件,如此背景下宣布的多晶硅产能,真实性更值得怀疑。煤炭生产商山西潞安集团去年4月建设了一条年产5000吨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线,上个月又开工建设了一条工业硅和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从去年4月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太阳能产业领域投下了超过60亿元。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国务院对多晶硅“点名”仅仅是出于提醒的意图,特别是提醒金融机构不要盲目给企业贷款,银行如果不去认真审查多晶硅研究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将会面临贷款收不回来的危险。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亦认为,此举提醒警示的意图大于“政策转向”:“它还向国企传达出这么一个信息:这个行业已经饱和了,不要再投了。”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姜谦认为,国家此次提出警告更像是在新能源产业规划出台之前理顺产业问题之举,而多晶硅的刚性需求则肯定依旧存在。
长期关注清洁技术市场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张勇告诉编辑,国务院的警告并没有影响他对新能源产业投资的信心。“其实从四月份到现在国家已经几次提高了到2020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这说明国家对整个产业是鼓励的,只是从细节的操作层面有调整。”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新进入而尚未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将面临资金链的困境,不仅如此,政策真正指向的高污染、高耗能的多晶硅企业更是面临淘汰危险。国务院“点名”要避免重复建设的,正是这些技术落后的产能。因此,姚峰认为,本次点名非常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信号传达出了两个信息,一是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鼓励中国打造世界级光伏企业。”(编辑:xiaoyao)
相关链接:
太阳能多晶硅狂热投资的背后 其它环节是空白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中国对大干快上的太阳能产业第一次发出了宏观调控的信号,但有关产能过剩的真实性却成了一个谜.即使全球经济危机亦不能浇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