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的成长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说2009年岁末围绕“产能过剩”的争议,是年轻的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中首次遭遇“政策逆转”,继而引发全行业的一次深度自省;那么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大洋彼岸的“301调查”的汹涌澎湃之势,则称得上让涉世之初的中国光伏商家全面领略了国际商战的风云变幻和异常凶险。
众所周知,此次“301调查”起始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拟定的一份长达5800页的申请书。2010年9月9日,该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该申请书,称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高额补贴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美国就业。其中着重指出,过去两年美国对太阳能需求增长了41%,在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翻番的情况下,美国本土产量只增加7%,四家美国主要生产商损失了580个就业岗位。一个多月后的10月15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受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着手调查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这项调查涉及中国的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154家企业。
事已至此,暂且不去探讨美方启动调查决定的各种动机,正如不少业内人士所呼吁的那样,此时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国内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据理力争,不能沉默也不能抱怨,争取在90天内使美国政府撤销这一调查”。
如果能够促使美方最终撤销这一调查,当然是上策。不过,反过来看,即使美方一意孤行,最终做出对中方不利判决,对于国内部分光伏企业而言,暂时的扩张计划和短期的市场布局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如果上升到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高度,美方企图通过“301调查”撼动属于中国光伏的奶酪,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首先,必须得承认美国光伏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就实际安装量来讲,可以说美国光伏市场的容量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08年美国新增光伏安装量342MW,2009年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虽然稳步增长,但新增安装量也仅在480MW左右,远远无法与德国等安装大国相提并论。更何况中国光伏企业目前的出口重地并不是美国市场,2009年中国光伏电池整体产量达到4000MW,虽然九成以上仍然依赖出口,但其中八成左右的出口地是欧洲,美国市场所占的比重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即使美方现在就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关税,中国企业也不会遭受到多么严重的打击,更何况整个产业?
即使未来几年,美国光伏市场的潜力真的得以释放,中国光伏产业也不用过分忧虑。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大力推广光伏产业不再局限在以往的几个安装大国,相反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快速扩容,已经让众多光伏厂商不会再把未来的市场拓展重心完全放在美国。也就是说,随着新鲜血液的注入,全球光伏产业终端市场的寡头格局将会逐步受到冲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也会随之而来。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制造环节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光伏厂商的选择余地会愈来愈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将逐步降低,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么美方意欲利用本国市场的容量预期来给中国企业施压的美好远景也将自然落空。
更进一步来看讲,通过“301调查”阻挠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其实只是美国政府“宏图大志”的一角而已,觊觎中国光伏产业特别是制造环节的国际地位,才符合奥巴马政府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增强下一轮国际竞争力的长远战略。
在低碳经济日趋深入人心的今天,奥巴马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自然无可厚非,但白宫决策者们似乎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光伏发电成本还依然高企之时,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大面积推广,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包大揽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相反,充分发挥各自的固有优势,全球范围通力合作才是产业应走的一条正道。而美日德等在上游研发领域保持领先,中国等劳动力廉价地区在制造环节占据优势的全球光伏产业格局,也正好符合以上发展规律。
由此看来,美方所谓的“301调查”,表面上是针对包括光伏在内的中国清洁能源产业,背后的真正意图则是妄想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产业的现有格局,特别是在制造环节取得更多话语权。想法是不错,但实践起来呢?恐怕不那么容易!
(作者系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分析师siro)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中国光伏行业的成长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说2009年岁末围绕产能过剩的争议,是年轻的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中首次遭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