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能源企业眼中的“十二五”机遇

2010-12-07 16:03:59 一个新能源企业眼中的“十二五”机遇-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按“十二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以新能源模式展现中国发展的全球价值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王玉锁看到了能源企业的机遇,甚至看到了未来中国由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的希望。在他看来,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给能源企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机会。

而从国外政府官员、企业家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热情来看,能源变革不仅是中国的梦想。如果中国企业自身不能把握住机会,如果国家的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如果不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能源的变革,那么中国目前业已形成的一些基础优势也将面临丧失的危险。

王玉锁是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其领衔的企业由于在能源创新方面的不俗业绩受到海内外的关注。他目前还是全国政协常委,同时还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副会长。他所观察判断的,不只是一家企业的发展,而是中国能源创新的“全球未来”。

能源行业将出现三大转向

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王玉锁认为,能源行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将体现出三大转向趋势。

王玉锁认为,未来,中国的能源体系将从现在照搬国外模式,变为创新引导世界新的能源产业潮流。其三大内涵是:

一是从靠资源支撑变为资源、技术共同支撑的新能源体系。当前,无论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能源产业主要围绕着资源争夺,形成了行业中资源为王的理念。而下一步,王玉锁认为,能源体系的支撑将转向技术创新,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也包括现在的化石能源等有机结合,由现在的资源为王转变为资源、技术共同为王。

二是能源企业将从规模决定价值转变为效益决定价值。当前能源企业以规模来衡量价值,仍是一种较为粗放的能源模式。未来,能源企业不一定很大,但这个企业创造的能源效益可能最高,表现为能源应用与自然结合得非常紧密,同时排放量很低,付出的环境成本很低。综合衡量,能源企业将从规模效益型到价值效益型转向。

三是能源应用从单一竖井式模式转向系统能效模式。王玉锁分析,在能源行业未来不会出现太多的“巨无霸”,而应以区域型的能源利用为主。“在资源为王的年代,非常容易产生垄断资源的‘巨无霸’,而技术为王的时代,未来的能源体系是天地人合一的技术体系。”

这个系统能效模式可以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约束,只要有太阳能、有地热温差、有垃圾、有土地等就行,甚至可以把生物都利用到。

依据王玉锁研发团队的测算,如果一个地域当地能源效率能达到70%的理想转化状态,需要从外界输入的30%占比就很小。而达到这样的高效能源供给,需要能源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比如在一座城市,供应能源的石油公司、电力公司、供气公司、煤炭公司、供热公司,等等,都将成为一体化运作,企业可以是不同主体,但社会经济使用的能源体系是一个。

基于这三大转向的判断,新奥集团提出了“能源新常态”的理念,“能源新常态”包含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应用三个层面。
能源资源上,我国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以可再生能源为辅,两者的关系是简单的叠加。未来能源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且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未来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引子,所用的化石能源的量是根据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而定。

能源生产上,原来的能源生产以挖为主,未来的能源以造为主。对中国的意义在于,只要掌握了“造”能源的技术,中国就不会是一个能源匮乏国。

而能源应用则为系统的气、电、热三网合一。

同时,资源的就地转化也是“十二五”期间的一大趋势。王玉锁认为,现在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煤运输是瓶颈。由于用电量走高,带动煤炭运输量剧增,进而压迫交通系统出问题。“运多少都不够,这不符合规律。需求少的时候可以靠运输,但在需求总量成为巨量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一个能源循环体系。”王玉锁分析说。

基于此,他认为,中国应该建好两个网:电网和气网。这两网占地不大,且消耗相对较少。他指出,比如说,煤运程超过2000公里就不经济,运输所消耗的能量与煤本身所产生的能量是相等的。而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应用的分布不均衡,解决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就地气电联产。


新能源企业眼中的“十二五”机遇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里,与能源相关的表述达20处。“能源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对能源多处着墨。其中,“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更给能源企业提供了新机会。

王玉锁说,“十二五”规划建议稿里,把排放问题提得很高,对新奥这样的企业而言是质的变化。如果按传统能源发展模式,新奥这样的企业机会很少,而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最需要技术创新,给高技术企业提供了新天地。

同时,规划建议中提出“建立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要求重新思考能源的生产供应方式,这一要求也是一个巨大机会。

再者,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的能源都控制在跨国公司与大国企手中,民营企业参与度很低。王玉锁说,依据“十二五”规划建议,企业在国内参与了能源结构调整或是中国能源创新后,就可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国外,而中国目前已明显地形成了这种优势。

王玉锁指出,现在美国、欧洲、中东这些大的产油地区也在搞研究,因为化石能源终究有消耗完的一天,现在的一项考虑就是用现在化石能源赚来的钱做未来能源。

由于全球都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可循,所以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中国。新奥也因此成为历次新能源交流中的主角,为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机会。

王玉锁也表示,企业能否把握住这些机会,从企业角度来说,需要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产业政策上,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

“企业应该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来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工业化示范”,王玉锁说,当前基层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尤其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支持。同时摒弃以往用传统技术来衡量的标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他说。

面对全球能源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的争夺,王玉锁认为,中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中国的优势在于,一是有一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基础。比如无锡尚德在太阳能方面就走在前列,新奥也高度关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此外,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的重视,国有企业也逐渐参与其中,同时很多高校、研究院所也开始研究。

二是体制优势。王玉锁认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的完全自由化体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而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而中国发挥出体制优势的关键,是运转好政府购买拉动市场—市场拉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大市场这一链条。

中国的劣势则在于,能源技术从工业化示范再到工业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入非常巨大,中国可能跟不上,最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2009年朱棣文到新奥考察,在看到相关技术后,回国后就给美国相应的企业一笔4亿美元的支持,这相当于新奥8年来投入的总和,而这只是美国一个计划年的投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差距仍然巨大。

下一页>  

新能源将体现中国价值

能源技术创新还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以新能源模式展现中国发展的特有价值。

能源安全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化石资源没有后怎么办,二是避免能源配送体系断裂。诸如美国纽约大停电、英国伦敦大停电都是运行方式出问题。而按照“十二五”规划落实的新能源体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资源的前途在拓宽来源。不仅仅石油、天然气是能源,更为普遍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资源之间的能量转化等都是能源。新能源技术的大突破,首先将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能源配送体系上,如果能形成区域性能源供给供应模式,再把电、气、热实现三网合一,效率就会提高,供应安全也会提高。

“保障能源安全不单是寻找资源,还应依靠技术创新,把自然赋予我们的能源充分利用起来。”王玉锁说。

王玉锁在接受采访时,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他指出,循环利用的理念应贯穿能源生产与利用的始终。能源的生产、输配、应用、回收应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在循环过程中,既变废为宝,又减少排放,在提供能源的同时,解决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尽管实现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但王玉锁早已看到了这条道路的前景。他相信,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我国的能源技术到了“十二五”末期就可以领先于世界,甚至进而带动世界。

最终,中国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能源产业,发展起一个产业集群,这将大大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来中国出口的就不只是鞋子、袜子、打火机这样的低端商品了,我们就可能通过出口制造能源的设备变相成为出口能源了。”

也就是说,中国向世界出售的不是石油,而是能够产生能源的设备和装备,能够节约能源的产品。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突破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争夺能源,因为那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血液。如果我们未来拥有新能源技术,并让全世界都用得上,那么对化石能源的争夺可以大大减少,不仅可以避免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王玉锁最后说。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7 2010/12

一个新能源企业眼中的“十二五”机遇

  按十二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以新能源模式展现中国发展的全球价值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