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5.8吉瓦,比2009年增长48.2%。其中,我国的电池产量约8吉瓦,约占总量的50%,位居世界首位。”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数据。
不难发现,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低迷之后,2010年又迈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政策法规是最大的推动力
事实上,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抑制,但总体来看,近些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需求不减,并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光伏产业近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8.6%,近5年平均年增长率更高达55.3%。
产业的高速增长与各国积极实施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出台了几十种法规和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美国部分州和英国实施的配额法、日本等国实施的政府财政补贴制度、美洲个别国家实施的贴息贷款、巴西等国的租赁政策以及德国实施的“上网电价法”等。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今后20年光伏发电将有200倍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52%,其中太阳能将占到28%。而根据此前刚刚公布的欧盟低碳2050年路线图,到205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将实现100%替代能源消耗以及100%的电力供给,并在零碳电力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
“未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可与现有富碳能源电力成本相竞争,低碳能源路线将使欧洲最终赢得低碳财富和经济竞争力,赢得经济上的战略胜利。”赵玉文补充说。
得益于整个欧洲光伏产业的带动,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介绍,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以及“金太阳”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支持促进下,我国整个光伏产业链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趋势,设备制造及主要原辅材料的国产化速度加快,同时掌握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在电池技术、硅材料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光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在2009年15个顶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大陆企业占据了6位。
根据低、中、高3个情景设置,2020年的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被预测为25吉瓦,50吉瓦和100吉瓦,对应的发电量分别占总发电量的0.5%、1%和2%。显然,已经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光伏发电拥有光明的未来。
质疑“产能过剩”说
不难发现,未来几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还将得到数百倍的增长,因此就长远发展来讲,过剩理论太短视了,不能让某一个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影响整体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2009年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光伏行业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但业界对其是否过剩、过剩到何种程度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以占主导市场的晶硅电池为例,中国多晶硅到目前为止从未出现过过剩,且一直在进口。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3.8万吨,国内的需求约为5.6万吨。总的来说,多晶硅材料还有40%的缺口,而且今后5年之内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实际上,在赵玉文看来,即使真的出现产能过剩,对产业发展也未必只有负面的影响。在成熟的、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只有过剩才能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创造机会。过剩是优胜劣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只有优胜劣汰才能有创新并不断获得强大生命力,让假冒伪劣产品尽快退出市场。
据介绍,目前多晶硅材料价格为70~80美元/公斤,成本在30美元/公斤或者以下。而在2007年时,这一价格高达300~500美元/公斤。按照2010年的产量,现在市场成本应该已经下降到了25美元/公斤,只有过剩才能够降低成本。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约15.8吉瓦,比2009年增长48.2%。其中,我国的电池产量约8吉瓦,约占总量的50%,位居世界首位。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