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民营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
退回二十多年,这种设问一定被视为妄想。但二三十年之后,中国大变样了。
近年来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与日俱增。这标志着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在传统的行业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兴行业,也有一批企业雄心勃勃,脚踏实地朝着业界领袖的地位稳步迈进。
以太阳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合光能为例,这家总部位于上海以西160多公里的江苏常州民营企业1997年底成立。至2000年,天合率先研制成功中国首个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样板房,这座样板房将太阳能发电功能和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室内没有一个外接电源,照明、电视机、电脑、热水器,全靠太阳能发电,完全达到了国际上“零能建筑”的指标,成为中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高瞻远瞩 成功转型
天合光能从成立之初就与阳光、环境、人居结缘。在1999年之前,天合创始人高纪凡致力于铝板幕墙事业。这种产品的优越性能和市场竞争优势,当时连很多建材专家都不甚清楚,但嗅觉灵敏的高纪凡最早把氟碳铝板幕墙这个新产业引入常州。1998年初,公司斥资600万元,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用最快的速度开始了铝板幕墙的大规模生产。天合公司先后承接了中央军委大楼、南京国税大楼、安徽图书城等数十个外饰工程,每个工程毫无例外地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正当天合氟碳铝板幕墙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理学硕士出身的高纪凡以前瞻眼光,开始思考幕墙、阳光、能源、未来之间的关系。他从媒体上得到一条信息: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在实施一个“百万屋顶计划”,即,到2010年,要在全美的商住建筑、办公大楼安装100万套光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屋顶发电。同年,研讨世界环境发展的京都会议召开,日本政府宣布执行“新阳光计划”提出了减排二氧化碳和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目标。看似孤立的两件事擦出了高纪凡创业的思想火花,他因此豁然开朗,毅然抽身转产,进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
2004年天合开始全面实施完整的垂直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了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光伏产业链。创新领先的技术、世界一流的生产设施、垂直一体化的工艺降低了产品成本,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公司盈利能力。
深谋远虑 布局全球
当2000年高纪凡提出上市构想时,很多人都认为当年销售仅4000万的小企业想上市简直是天方夜谭。2001年天合光能成立上市办公室,同年,筹建天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底吸引了国内的风险投资人,走出了开放股权和创建现代企业的第一步。2006年面向全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进美林、Good Energies和麦顿投资等国际战略投资者,逐步实现了管理团队的国际化。2006年12月19日,天合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三家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中国民营企业。
如果说,过去一二十年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把中国变成了世界的工厂,使它成为制造大国,那么近年来,中国制造模式已经开始向中国创造模式转变。天合光能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它的技术创新。目前,公司有一支250人的研发团队,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总额的5%。公司与国际上知名机构比如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研发。天合光能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光伏企业,公司争取在未来五年里拿到2000项专利,保证天合的科技实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业内,天合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产品的质量的负面看法。公司在德国TUV组织的光伏发电量竞赛中超越14家国际一流光伏企业,取得第二名。2009年,公司在澳州国家光伏研究机构DKA举办的荒漠发电竞赛中超越英美的明星公司,再次位列全球第二。
更令天合人振奋的是,2009年公司收到国家科技部文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落户天合光能。此前,中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设在科学院研究所或高校里,设在企业开了一个先河,这个实验室有一个学术委员会,聚集了来自欧、美、日、中国的科学院院士的顶尖专家,这使得公司的战略具备前瞻性。实验室是向社会开放的,支持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今的天合光能不仅是常州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的代表。公司一开始走的就是国际化道路——融资在外、市场在外,人才也多来自海外。公司在美国、瑞士设立了地区总部,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设有代表处,始终脚踏实地向全球化的目标迈出更稳健的步伐。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中国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民营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退回二十多年,这种设问一定被视为妄想。但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