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下半月)光伏行业热点评析

2011-02-11 15:19:59 2011年1月(下半月)光伏行业热点评析-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概述:在正式踏上2011年的征程时,光伏产业的行进步伐就注定不会拖沓。因此,当你还在咀嚼回味1月上半月行业的热点新闻和事件时,猛然间却发现,1月下半月的光伏行业精彩和热点依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倾向。

酝酿1年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应该是期内国内光伏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国内甚至全球多晶硅行业是否会迎来洗牌,应该是检验此标准的一方面效用,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能否真正解决中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之殇”。 而相关人士关于“金太阳工程不会因原定项目政策到期而结束,还会继续推行下去,至少还将投建1GW”的言论,在给了光伏业者继续申请和建设该项目的信心之外,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光伏上网电价的出台时机“不成熟”依旧。 除了以上政策层面的大事件之外,1月下半月的光伏行业其它的精彩和热点似乎都局限在企业层面。这其中包括“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韩国OCI购并美太阳能开发商CornerStone”、“英利绿色能源成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官方高级合作伙伴”、“薄膜巨头First solar布局越南”等等。四家企业的动作应该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不管是借壳上市、收购下游厂商,抑或体育营销和布局东南亚,都显示了光伏厂商意欲在2011年更进一步的强烈企图。 1、三部委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 据最新消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以及环保部等三部委,1月24日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以促进多晶硅行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条件》表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并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条件》同时对多晶硅行业的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以及监督与管理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当2010年作为过渡期逐步远去之时,中国光伏企业们理所当然的把2011年当做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此,在新年伊始众多厂商便急不可待的开启了这个希望之旅。 其实,企业或只是一部分,毋庸置疑,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都会对2011年这个重新起步的一年寄予厚望。而已经靠速度和规模在全球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的中国光伏产业,此时所真正关注的并不在于市场份额的升和降、全球排名的高与低,彻底根除产业结构畸形的病症,进而取得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质变,恐怕才是重中之重。 当酝酿1年多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由监管部门正式发布,虽然仍有对于多晶硅行业将迎来大洗牌的担忧,但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至关重要的上游原材料环节逐步步入正轨的鲜明标志。套用一句俗语,那就是暂时的震荡,正是为了更持久的平稳运行。中国光伏产业的“多晶硅之殇”,或许正从此刻开始破解。 查看新闻详情:三部委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 2、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 1月15日,暂停上市近两年的*ST申龙公布资产重组预案。预案显示,*ST申龙在通过将全部资产和负债整体出售成为“净壳”后,向海润光伏全部股东定向增发约7.73亿股,海润光伏实现“借壳”上市。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站在当下来看,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应该算不上一条“新”闻,因为早在2010年3月30日,*ST申龙公告,公司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整体出售给控股股东江苏申龙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净壳重组”,同时新增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海润光伏100%股权,发行价格为每股3元。此时的公告只能看作是为这场跨年度的合作暂时划上句号。 不过,相比于一般投资者来讲,光伏业者或许会更关注杨怀进这个名字。在碾转出入无锡尚德电力、南京中电光伏和晶澳太阳能后,被媒体称为“中国光伏之父”的杨怀进如今携海润光伏第三大股东的身份,即将通过借壳暂停上市的*ST申龙进入资本市场。 这是杨怀进在光伏领域培育出的又一硕果,首先是其本人的成绩,同时也是“中国光伏骄子”这一群体的成绩,更是中国光伏产业整体成绩的又一次展现。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成绩的中国光伏产业,如今依然在茁壮成长,并反过来影响着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走势。 查看新闻详情:海润光伏拟入主*ST申龙 32012年后金太阳工程继续推行 我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主任吴达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2年之后,我国金太阳工程不会因原定项目政策到期而结束,还会继续推行下去,至少还将投建1GW。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将以金太阳工程和光伏项目特许权招标两种形式为主。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由于所承载的巨大期望,“金太阳工程”自颁布之日起,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今距离“金太阳工程”颁布实施已一年有余,而当再次回首时却发现最初的设想依然高高在上,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虽然与最初的目标相差甚远,不过客观来讲,“金太阳工程”实施一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关键点在于“金太阳工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作为中国光伏市场开启过程中的一个过度政策,而当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把它上升到承载国内光伏市场开启助推器的高度之时,“金太阳工程”的多舛命途从它颁布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而正当为“金太阳工程”两到三年的期限即将到期而“忧虑”之时,相关人士关于“金太阳工程不会因原定项目政策到期而结束,还会继续推行下去,至少还将投建1GW”的言论便不期而至。虽然这还远远不是官方的定论,但在现行的光伏补贴政策体系下,“金太阳工程”不继续推行,又应当如何呢?这在给了光伏业者继续申请和建设该项目的信心之外,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光伏上网电价的出台时机“不成熟”依旧。 查看新闻详情:金太阳工程政策2012年到期续延 
 4、韩多晶硅厂OCI购并美太阳能开发商CornerStone 1月19日,韩国多晶硅制造商OCI Company Ltd.宣布,其化学暨能源子公司OCI Enterprises已收购美国具有公用事业规模(utility scale)的太阳能发电厂开发商CornerStone Power Development。CornerStone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拥有120个正在进行中的专案,总发电量超过130MW(百万瓦),被并购后将更名为「OCI Solar Power」,隶属于新成立OCI Energy部门的事业单位。该公司预期到了2013年正在进行中的专案总量将达700MW。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在经历了2010年还算平稳的过渡之后,2011年再上路的全球光伏产业确实出现了诸多新变化,而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终端市场的大转移。美国光伏市场毫无疑问是这场转移浪潮的最闪耀主角。 2011年伊始全球光伏厂商布局美国市场的动作便接连不断。2011年1月6日,赛维LDK和美国Solar Power联合对外宣布,赛维LDK同意用大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Solar Power. Inc)70%的股权;1月19日韩国多晶硅厂商OCI则宣布,并购美国太阳能系统开发商CornerStone Power。 纵观1月初光伏领域的这两起重要并购,对于同样隶属产业中上游的赛维LDK和OCI来说,通过并购下游系统集成商,进而向真正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迈进,自然是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但就现阶段来说,这种有针对性的收购恐怕并不仅仅是完善垂直一体化经营那么简单。 虽然美国市场的前景一片大好,但由于全球光伏产能将严重过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再加上众所周知的“301调查”事件的阴霾,全球特别是中国光伏厂商直接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前景并不容乐观。因此,对于全球光伏厂商来讲,通过针对性地收购美国本土厂商进入该国市场,看似是有些许曲折,但实则是提前为未来的不可预知因素“铺路”。 查看新闻详情:光伏大佬“曲线”入美 5、英利绿色能源成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官方高级合作伙伴 1月22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正式成为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官方高级合作伙伴。合作时间为2010/2011下半赛季,直至2013/2014赛季结束,共计3个半赛季。通过此项合作,英利绿色能源将在市场营销领域获得票务和客户款待权益,广告/媒体公关权益以及在拜仁官方球迷商店进行销售的权益。与此同时,协议授权英利可以使用拜仁的标识进行相关宣传,并且可以在安联球场举办公关活动。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或许英利绿色能源的全球品牌战略早已确立,但不可否认赞助世界杯这次前所未有的营销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效应,确实给了英利和苗连生以更多的信心支持。2011年伊始英利绿色能源牵手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正是这种强烈信心的最新产物。 退一步来看,如果说在世界杯上的惊艳亮相,是英利绿色能源全球品牌战略的一个高调起步,尚有噱头“嫌疑”的话;那么,此次联手拜仁慕尼黑,在将聚光灯回归到光伏应用中心地带德国的同时,又可以借助这家德甲豪门的巨大影响力来达到辐射全球的终极目标,应该算是一种脚踏实地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回归”。或许疯狂依旧,但这并非关键所在,与这一系列手段相比,英利绿色能源在全球光伏领域的位置“递进”,恐怕才是苗连生和他的团队最为关注的地方所在。 查看新闻详情:英利:将“疯狂营销”进行到底 6、薄膜巨头First solar布局越南 据越南媒体报道,美国FIRST SOLAR公司1月24日正式动工建设越南大太阳能薄膜光伏模块生产项目。该项目位于胡志明市古芝县东南工业区,占地44.2公顷,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项目一期总投资为3亿美元,占地23.2公顷,预计2012年年中建成投产。该项目将建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年生产功率为59.6MW。 OFweek Solar视界》简评 近几年随着中国光伏厂商的强势崛起,以往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厂商可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电价、地价等将成本控制得相对较低。欧美光伏厂商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它们依然可以凭借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获取一部分市场,而不愿轻易将生产基地外迁。 不过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之下,欧美多数光伏厂商的境况愈发艰难,这也使得它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把生产基地向亚洲转移也就成为迫不得已之策。2010年5月初德国光伏龙头企业Q-Cells宣布,在马来西亚扩建计划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将提前完成,并将在年底为公司增加150MW的电池产量,届时该厂区的总产量将达600MW。第三条生产线预计将于第二季度末完工,此外,第四条生产线也将于第三季度末建成投产。其实,这只是欧美光伏厂商将产能向亚洲转移的一个缩影。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在延续。1月中旬,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成长为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长青太阳能公司到3月底将关闭美国本土的工厂,裁员800人,将公司的整个生产都转移到中国大陆,并将借助中国政府更高的资助,和中国的合资公司合作。 正是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即使强如First solar者,恐怕也会顺应潮流,布局越南正是这一体现。 查看新闻详情:薄膜巨头First solar布局越南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研究部)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1 2011/02

2011年1月(下半月)光伏行业热点评析

  概述:在正式踏上2011年的征程时,光伏产业的行进步伐就注定不会拖沓。因此,当你还在咀嚼回味1月上半月行业的热点新闻和事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