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ro
写在前面的话:用“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崛起的历程,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在过去的十年之内,中国光伏产业以典型的“中国速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而与此同时“中国光伏骄子”也在以群体的形态茁壮成长,并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走势。
施正荣、苗连生、彭小峰、高纪凡、瞿晓铧、杨怀进、赵建华……,这一连串耀眼的名字已经刻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成长史册上。”当然,与这些名字捆绑出现的自然是: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CSI阿特斯、晶澳太阳能、中电光伏……
这是笔者在前文《光伏大佬“新版本”》中的一段描述,用以概括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过去的21世纪头十年。不过,当站在一个产业观测者的角度,为中国光伏产业在制造环节的快速崛起之势而无比惊叹之时,超过95%以上的产品依靠出口,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国内应用市场的极度缺失,却似乎更加刺眼和发人深思。
时至今日,这种困境似有改善迹象。一切皆因“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特许权招标”正在逐步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破冰。但当其中尽显国有发电集团,甚至中上游制造厂商的身影之时,我们不免为光伏终端领域缺乏专业的投资和建设商而遗憾。
或许,如同上述已经熠熠生辉的制造厂商,终端领域明星级别的投资和建设商的出现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但现实环境的迥异,迫切需要它的尽快到来。因此,对于我们来讲,除了耐心的等待之外,能在此方面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所尽的绵薄之力,恐怕就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光伏终端领域明星级别投资和建设商的雏形。
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黄晓红
她,有着让众多莘莘学子无比羡慕的名校生涯;她,同样有着极其丰富的职业生涯。她叫黄晓红,一个普通甚至普遍的中国女性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她成功跻身众多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而今,她是以天华阳光中国总裁的身份出现。
或许,目前她和她所在的企业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如她所畅想的那般,光伏产品终有走入千家万户的那一天。而那一天,或许也正是她和她所在的企业刻入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新史册上的一天。她就是我们本期《光伏新征程》的绝对主角,在一个阳光并不算非常明媚的午后,我们着眼于这个阳光灿烂的产业,有了如下的对话: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先从一个热点话题开始吧。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连遇险情的消息,近日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并引发A股市场核电股连续大跌。但对同属替代能源的光伏发电来说,此次日本核危机却反而对其意味着潜在利好。您如何看待此次日本核危机对于全球光伏产业的影响?
黄晓红:这次日本核危机,对于全球民众来讲,确实是蛮遗憾的。核能应该来说是非常好的能量,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对于整个人类以及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次核危机也提醒了全球各国政府以及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并给了大家一个信号,今后不管是核能的相关规划,还是在建设过程中,对安全的把控都要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其他国家对于核能审批,乃至正在建设的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我个人认为,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对于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替代性能源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以太阳能光伏为例,毋庸置疑,它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高,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这次危机之后,对于原来在核能利用方面有非常大部署的国家来讲,可能会逐步转向到在太阳能光伏等领域的规划,从而推动全球光伏产业,不管是终端应用还是中上游制造环节的扩展。
当然这种影响,会有一个时间上的传导,不可能立刻影响到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我个人认为,这种传导顺序会这样体现:短期内会对终端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然后传导到中上游。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在您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最初也曾有过光伏相关的从业经历,但其后似乎逐步转移至金融投资等领域,而今再次回归光伏领域,并以天华阳光中国总裁的身份出现。是什么促成您再次回归到光伏领域?
黄晓红:其实,我个人一直比较关注光伏这样一个市场。京仪绿能过去所从事的还是以产业链中游的生产、制造、销售为主,而天华阳光的定位主要是在终端市场。
光伏终端领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几大能力,首先是投融资的能力,这也是我之前的背景赋予我的一种优势;其次,对于中上游的认知和整合能力,这一点是天华阳光相比于其他发电集团的独特优势,而这也是我看好天华阳光的一点;再次,对于服务链条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天华阳光在过去两年着重打造的链条,包括建设、运营方面的服务,供应链配合,以及技术、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支撑。
可以说,拥有这三种能力,就可以在光伏终端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我是通过与苏总的沟通之后,觉得天华阳光在这三方面的能力非常完善,这也是我选择来天华阳光这个平台,并重新回归到光伏产业的最重要原因。
下一页>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在2月底的SNEC国际光伏大会上,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在华召开媒体见面会,并宣布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天华阳光中国正式成立。未来集中开拓并投资于国内光伏电站项目,应该是天华阳光中国的核心业务所在,您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黄晓红:最大的挑战当属国内政策环境的不成熟。目前来看,各家电站投资商进来中国市场之后,想直接盈利,是很困难的。这种不成熟直接体现在电价的不成熟。另外,我认为目前国内的光伏市场开拓机制和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集中开拓并投资于国内光伏电站项目,这个应该是未来五年天华阳光中国的核心业务,未来两年天华阳光中国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我们把它定义为天华阳光控股未来回归中国市场的一个承接平台,并把天华阳光控股在海外积累的一些技术和经验带回到国内,为国内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的成熟做相应的贡献。
同时,天华阳光中国另外一个职能,希望能够带领国内光伏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国有能源公司、产业链条上的各家公司,真正能够一起走出去,通过天华阳光中国这样一个平台走到全球各地。这样的话,天华阳光中国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客观来看,近几年国内光伏市场的规模虽然也在不断扩大,但似乎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个明显的例子,相关部门组织的示范项目招标,由于种种原因而成为国有电力集团的“独角戏”,民企和外资很难介入其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天华阳光控股布局国内市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还是从现阶段开始就要进行实质性的操作?与国有电力集团相比,天华阳光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的优势都有哪些?
黄晓红:首先我们的一个考量点,中国光伏市场是一个战略性的市场,现在虽然还停留在一个很小的规模,但未来的前景不容置疑。所以,我们需要现在进来,做一些相应的储备,包括项目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储备。
跟国有发电集团相比,我认为天华阳光在决策速度、项目开发速度等方面是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光伏终端的建设其实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很轻易去做的,这中间需要一些技术以及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而这也是天华阳光控股在海外积累这么多年之后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天华阳光回归到中国,我们的定位,并不想与国有企业站在直接竞争的立场在中国拓展业务。我们更希望发挥各自所长,以合作的态度来进行。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谈到光伏市场的开拓,政策补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您对于国内光伏相关政策有着怎样的期许?
黄晓红:其实,在我们跟政策制定者的沟通过程中,也能够体会他们的无奈。国内终端应用真正起步在2009年底,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逐渐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体系,而要想一步到位,这种挑战非常大。
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建议,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特许权的这些机制能够不断完善。其实,这套机制已经在风电等领域试运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未来,我们希望相对比较成熟这一套机制,逐步能够应用到光伏领域,形成光伏领域的电价标准,电站投资商进入之后能够保证合理盈利水平,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另外,太阳能光伏基于风电、生物质能有不同的特点,它除了建设大型的荒漠电站之外,可以应用于城市、居民应用等领域,我们也期望政策制定者能够针对太阳能光伏这一特点,制定出有利于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当然这种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电价机制,而是在建设、投资等领域的补贴。
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太阳能光伏未来完全可以做成民用市场,类似于家电产品一样的民用消费品,太阳能路灯、庭院灯等待。只要产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成本降低到位,这个市场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除了中国之外,亚洲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而众多研究机构也相当看好亚洲光伏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那么天华阳光中国以及整个天华阳光控股未来的亚洲战略会以怎样的方式体现?
黄晓红:我们知道,以往整个光伏终端的重心都在欧洲,现在我们对于整个亚洲市场都是以战略性储备为主,中国市场当然是重中之重。而日本、印度、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考量。
日本市场,其实我们已经有相应的开发公司,建了相应的电站。其他地区的市场相对来讲,成熟度并不是非常高。在韩国市场方面,过去两三年天华阳光有过尝试,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继续深入;东南亚市场,天华阳光也有一些储备。
总体来看,对于这一类市场,天华阳光暂时不会有太多考量,先关注一段时间,再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而定。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近两年来,垂直一体化经营似乎已经成为不少光伏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甚至很多制造环节的企业会以收购下游系统集成商的方式,来达成彻底的一体化经营。而我们知道,天华阳光控股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下游的电站建设。那么,在天华阳光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是否会考虑收购上游厂商以此来达成垂直一体化经营的目标?
黄晓红:光伏下游电站的开发运营,也就是终端应用领域,始终是天华阳光的战略专注点所在。中上游的制造环节,暂时不在我们发展战略的考量范围之内。
终端企业要擅长于上面所说的多种资源整合能力,至少在三年之内天华阳光会专注于终端领域。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而不是自己跳进去做。
(作者系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文/Siro写在前面的话:用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来形容中国光伏产业崛起的历程,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在过去的十年之内,中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