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五年着力打造太阳能电池板产业,产量占全球逾一半,但奇怪的是,中国从未推出重大项目,鼓励国内太阳能生产,其结果就是:尚德电力、天合光能及英利等太阳能巨头的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
不过情况可能很快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太阳能企业将获得提振,包括天合光能。而由于来自意大利的需求不稳定,天合光能昨日刚刚宣布下调营收目标。
中国媒体援引中国国家发改委的话称,中国正探讨光伏产业规划,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可望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目标可望达5,000万千瓦,而眼下则不到100万千瓦。
这些消息听起来相当靠谱,因中国近期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以发展绿色能源为重点,且中国希望为太阳能企业提供更稳定的市场环境。如果此项计划成真,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一句话:中国光伏产业新规划将为国内太阳能电池板企业提供新的、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编辑点评:
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一直存在“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即行业上游的晶体硅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和下游光伏产品终端市场应用。
我们知道,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大体上可分为五个环节,自上而下依次为:太阳能级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最终作用于市场端,实现光伏发电。整条产业链中,上游的晶体硅制备、切片环节技术门槛最高、利润回报最大,而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则技术门槛较低、利润回报较少。然而,我国企业恰恰是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上游的晶体硅材料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的传统七大厂商所垄断,下游光伏发电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欧洲。
先看一组数据,2010年12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大陆尚德、晶澳、天合光能和阿斯特太阳能4家入围,来自台湾的茂迪、昱晶能源和新日光3家入围,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0.5GW,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电池厂商市场份额继续扩大,2010年两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已经达到全球产量的59%。而根据最新数据得知,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8.2GW,较2009年增长了139%。全球前五大光伏市场国家为德国、意大利、捷克共和国、日本与美国,这五个国家占据了全球80%的需求。其中欧洲地区光伏市场规模为14.7GW,占据全球81%的需求。
由此可见,对我国而言,所谓的“光伏大国”仅仅是“生产制造大国”。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存在“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形成了“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
正逢其时,国家能源局负责编制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上调为10GW,到2020年的光伏装机目标可能大幅上调至50GW。这如同给中国光伏行业开启国内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似乎感受了中国光伏“春天”的来临。如果能真正切实地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10GW安装量,2020年实现50GW的安装量。那么,可以这样说,中国国内光伏将会在3-5年内发生爆炸性的“变革”,而在未来10年内中国光伏将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果真能实现吗?事实上,制约中国国内光伏发展的,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成本高,上网电价不明确,光伏补贴力度又有限所导致的。另外,产能过剩之声未见停息,而光伏行业近段时间又迎来了大批“新进人员”,行业竞争的态势明显加剧,行业整合的步伐也开始提速。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行业竞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都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个人文社会里,尤其是一个法制社会中,构建各行各业稳定地规范而有条不紊地发展,不正是我们印证了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发展”这一主题?而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急切盼望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光伏产品成本的下降,上网电价的早日出台,行业规范制度的健全完善。否则,几经波折的光伏“十二五”规划目标岂不成为“空中楼阁”?一个成熟的有着完善行业标准的光伏业,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如果是一派乱象恐非中国光伏之福吧?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中国过去五年着力打造太阳能电池板产业,产量占全球逾一半,但奇怪的是,中国从未推出重大项目,鼓励国内太阳能生产,其结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