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这一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朝阳行业”被残酷地甩入深渊。
然而,“太阳照常升起”。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扶持政策的曙光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能否抓住机遇,培育好国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产品的技术价值,还要拭目以待。
我们希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能发出雄浑的声音:“走起!”
2011 年8 月1 日 ,中国宣布了首个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此举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植。有媒体称,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中国展示了其充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决心。
新能源市场存在已久,其在市场潜力和环境效益方面口碑俱佳。在新能源种类中,太阳能因具备绿色、低碳、安全等特性,更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能源。国际上普遍认为,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对相关行业进行投资。
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存在波折。在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以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教授形容了这样一幕:从价格飙升、游资疯涌、项目 “ 遍地开花 ” ,到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企业大量倒闭,短短半年的时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就经历了 “ 过山车 ” 式的心惊肉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这一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 “ 朝阳行业 ” 被残酷地甩入深渊。光伏产业的暴利时代无情地拂袖而去,折戟沉沙后留下的是痛苦的反思和冷静的审视。
要把光伏产业从这样一部 “ 惊悚片 ” 中拉回,需要市场自身和宏观政策的双重调节。同时,作为行业发展中流砥柱的各个企业,也需要摆脱 “ 散兵游勇 ” 的状态,积极观察市场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商业和技术优势,找准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因为在整个产业整合过程中,市场势必会发挥 “ 优胜劣汰 ” 的选择功能, “ 大浪淘沙 ” 之后,会剩下真正的行业精英。
光伏定价 政策扶持国内市场
曾几何时,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犹如远离土地随波逐流的帆船,而其风险已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为此, 2009 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在这种背景下, “ 中国太阳能产能过剩说 ” 开始出现。
“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实际情况是,只是光伏发电相关的晶硅电池产品相对过剩,并不是整个光伏产业绝对过剩。 ” 陈柳钦解释道, “ 由于 2010 年和 2011 年生产容量大幅增长,加上市场需求不旺,因此,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电池供过于求的状况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是在乐观情形下,太阳能电池供过于求的状况将在 10 年内得到彻底的改变。 ”
时至今夏,期待已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终于出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网站发布通知称, 2011 年 7 月 1 日 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 2011 年 7 月 1 日 之前核准但截至今年年底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每千瓦时 1 元执行。此外,今年 7 月 1 日前核准建设、年底前建成投产、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 1.15 元。
在新能源方面,中国是许多业内人士公认的潜力市场。有行业分析师表示,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生产国。在目前德国和意大利主要市场减少对该行业补贴的情况下,太阳能面板的全球需求量正在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购买者之一。
陈柳钦简单总结了中国对光伏产业的诸多扶植政策:从 2009 年 3 月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国家光伏补贴计划开始,几年之间,国家不断通过经济补贴、组织招标以及相关的政策刺激等方式,力求促进中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 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 8000 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居世界首位。
但是,目前国内的太阳能市场尚未真正打开, “ 国内厂商主要还是依靠海外订单生存发展。 ” 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工作人员刘杨表示, “ 由于欧洲补贴政策的调整,需求增速不如以前,整体市场显现出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引发了不少国内组件厂商的担忧。 ”
“ 整体来看,随着组件价格的下降和技术的突破,太阳能行业正冲着平价上网走去,未来一片光明。需要解决的只是鼓励政策如何调整、发电量的激增如何与电网建设相匹配等问题。 ” 刘杨分析道。
基础雄厚 但难逃结构困境
其实,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除光伏发电外,太阳能利用的另一大分支 ―― 热能利用,在中国是发展最早也是规模较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陈柳钦说: “ 太阳热能利用形成的产业是太阳能热水器。现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 1.25 亿平方米,这个数量占全世界总量的 70% 左右。从这些数字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 ”
而在光伏产业方面,陈柳钦表示,中国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一方面表现在天然的地理环境上。中国蕴藏着大量的石英硅矿,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等地,在结晶硅光伏产业的发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光伏发电领域,晶体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因此,硅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在整个产业链条之中占据重要位置,开发内容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以及相关设备和组件的生产等。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是中国少有的与欧美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行业。 2007 年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受益于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利好,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 2008 年,中国光伏产能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2010 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达到 13GW ( 1GW=10 亿瓦特),占全球产能的 47.8%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掌握了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多晶硅生产等关键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备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企业。
下一页>然而,在国际市场的光伏产业链条中,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表面光鲜的光伏产业其实暗藏隐忧。陈柳钦指出,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光伏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最上游的是高纯度硅料生产,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 70% 以上;其次是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要求越低,利润越薄。由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中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面临着过于依赖国外市场、晶体硅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
“2011 年,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整个行业陷入低迷,中国光伏产业正面临整合期。具体表现为:一是多晶硅价格下跌。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光伏市场承压,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多晶硅价格都持续快速下跌。在经过年初的一波上涨以后,多晶硅价格在近两月连续大跌, 7 月持续下跌 14.5% , 50 美元 / 公斤( 40 万元 / 吨)的价格已经是 6 年来的最低价。二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累计跌幅超过 30% ,且有继续下跌趋势。三是库存增加。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球光伏组件库存已经达到 8.6GW ,创历史新高。国内光伏厂商的库存也在不断增加。四是出口减少。作为中国光伏企业最大市场的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直接导致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下滑。 ” 陈柳钦说。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不利位置,是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遇到的传统难题,而光伏产业再陷同样的困境,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
“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结构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原料、装备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规模、数量小,多晶硅有 50% 左右、银浆 100% 、装备 20% 等需要进口,绝大多数测试设备仪器依赖进口;低端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占全世界的 60% , 95% 的产品需要出口。二是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世界光伏产业大国,但国内消费不到 10% ,国内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 1% ,产品严重依赖出口。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中国最具优势的是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及其他新兴电池的开发,但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还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是光伏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目前赚的只是加工费。 ‘ 两头在外 ’ 是中国光伏产业最致命的弱点之一。 ” 陈柳钦指出。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走出结构困境,是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除了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外,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改变光伏产业依赖国外市场的被动局面。刘杨表示: “ 中国政府以及企业应该在主观上争取加快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启动,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将市场重心转移到中国来。中国市场前景非常广大,关键在于国家在市场启动初期的扶持政策力度以及政策要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升级,需要宏观调控在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而除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之外,将远期的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发展目标,也是矫正光伏产业发展航向的 “ 罗盘针 ” 。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借力使力 光伏企业需乘风破浪
“ 国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是中国光伏市场加快发展的 ‘ 里程碑 ’ 事件。 ” 陈柳钦称, “ 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中国政府已经将发展可再生能源定为能源政策重点,计划在未来 5 年内,将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至目前的 10 倍。对中国的太阳能企业而言,该政策是一个绝对的利好。不仅是整个光伏板块,相关上市企业也将大大受益。 ” 总体而言,国家政策为光伏产业创造了有利环境,但在市场当中,光伏企业的发展路径还会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刘杨说: “ 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光伏定价当然是好事情,毕竟这在欧洲市场不确定增大的背景下,给他们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新的补充 ―― 中国内地市场。但是,如果国内的系统集成商对于此价格的反应并不积极,证明这个价格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只有将组件价格打压到足够低时才能够获取满意的内部收益率。到那时,才是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时刻。另一方面,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电价及发电成本差异很大,采取统一上网标杆电价,会使市场侧重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青海、新疆、内蒙等光照条件极好的地区。目前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掌控在拥有政府背景的电力企业手中,其他企业要想真正的进入这些地区往往需要和国有电力企业谈拢合作条件。 ”
关于这一点,陈柳钦也谈到: “ 目前,中国国内光伏组件安装市场有望在 2011 年内翻番,而增长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华能、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与此同时,一些新进企业在投资幅度方面也不弱于现有的光伏 ‘ 大鳄们 ’ ,可以说,国内的光伏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产能扩张竞争将日益激烈。 ”
面对温和有利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亟须借力使力,仔细分析市场动向,着力提高核心技术,发挥规模优势。陈柳钦特别提到: “ 光伏产业可谓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企业靠规模速度制胜已经不是秘密。 ”
当然,企业进军光伏市场的步伐仍需小心谨慎, “ 纵观整个发展过程,目前的光伏产业还处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瓶颈 ―― 第一,大型企业不一定具有规模优势;第二,技术优势得不到很好体现。 ” 陈柳钦特别指出, “ 在光伏产业里,中国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有待提高,而一些中小厂家在不具备技术和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仓促进入光伏行业。 ”
在新形势下,光伏行业内部将面临重新洗牌,实力较弱的企业将被迫退出或合并。而作为市场的领军者,垂直整合的中国制造商将会脱颖而出。陈柳钦认为,从长期来看,在促进行业洗牌的同时促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并推进技术升级水平,对行业将产生长远的推动作用,另外,考虑到太阳能电池的不同技术路线,总体投资规模较低的太阳能薄膜电池有望随着技术的升级逐渐增加其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
而在刘杨看来,垂直整合的制造商必然在成本控制上占有优势地位,所谓求人不如靠自己,目前的生产商基本都严重受到上游价格影响,如果控制了上游成本,整个产业链将形成良性循环。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订单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走向低迷。
光伏企业需要 “ 乘风破浪 ” ,一方面要借行业整体发展的 “ 东风 ” ,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自身励精图治。对于过度依赖欧洲市场以及靠其政策补贴生存的不利局面,中国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中国企业基本集中于生产环节,其优势很明显,就是成本优势。而其局限也在于成本控制,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踏踏实实地摸索求质保量之路,必将会在平价上网来临之时,死于激烈的行业竞争。毕竟,下一个市场 ―― 中国,不是一个像欧洲那样简单成熟有规可循的市场,如果质量不过关,成本控制做不好,技术更新换代跟不上,也必然会在实实在在的竞争中死得很惨。 ” 刘杨认为, “ 平价上网实现以后,企业就要靠自身的硬实力说话,设立明确的目标,协调好市场、投资、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关系。降低成本与技术革新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在这个多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这一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朝阳行业被残酷地甩入深渊。然而,太阳照常升起。近几年,政府不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