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加剧,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而言,最直接受伤害的行业之一,莫过于光伏产业,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几乎都出现了经营亏损。
当然这也有供大于求的原因,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2011年装机量只有20GW,至少10GW的中国光伏组件无法销售,从而导致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欧债拖累
“目前我们的工厂实际开工率只有20%。”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美上市光伏企业高管透露,“目前这样的开工率在行业里已经算好的了。”
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浙江的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环节,停工的企业甚至达到70%-80%。
原因何在?上述企业高管表示:“一般情况下,欧元区银行是大部分光伏电站和光伏系统、屋顶项目的资金方,而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继遭到拖累,欧债危机不仅导致政府削减财政开支,同时债务风险敞口和新的资本金比例提高都使欧洲银行业不得不收缩战略,光伏项目和产品的采购锐减。”
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渐加深,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相继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需求同期减少20%。欧盟国家占到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近80%,其需求的减少对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未见好转的欧洲债务危机,在光照资源丰富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南欧国家更为严重,同样是光伏装机大国的德国和法国也深受拖累。
从已经披露2011年二季度业绩的光伏企业看,由于跌价、库存积压和开工不足导致毛利率下降,尚德电力净亏损高达2.59亿美元;赛维LDK净亏损8770万美元;韩华新能源净亏损也达到了1070万美元。
而更糟糕的是,作为光伏新兴市场的美国,2011年10月19日,由当地七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共同发起一项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联邦贸易诉讼,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上“倾销”太阳能产品,并要求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在申诉文件中称,尚德等75家中资企业涉嫌从中国政府获得大量补贴,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太阳能电池板,构成不公平竞争,并由此导致美国流失了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该联盟要求美国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关税。
对于倾销的指控,国内光伏企业此前进行了否认,理由是中国光伏企业90%市场在外,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价格极为透明。而中国国家发展银行给国内企业的利率大致在6%---7%之间,这甚至高于美国政府给予加州的光伏企业Solyndra平均5%的利率。
据估算,中国光伏组件占据世界约80%的市场份额,产量约90%销往欧美,一旦美国市场“双反”成立,行业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巨大。
欧洲市场的不景气已经让中国光伏业如履薄冰,而此时美国这个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场,又在酝酿针对中国光伏业的“双反”调查,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一旦美国决定立案调查,中国政府肯定会积极应诉,但是这也可能是于事无补的。如果去应诉,对方可能提出不征收100%的关税了,降低到20%-30%,但是根据中国企业现在的利润水平来看,只需要增加10%的关税,对他们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除欧美,日本亦顾列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市场,但是相对封闭,中国品牌难以进入。广大的新兴市场则因为缺少补贴支持,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有限。
供大于求
近年来,在高回报高补贴的刺激下,大量企业涌入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企业从2008年的不足100家,增至目前的500多家,中国光伏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2011年以来,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降幅均已超过40%,光伏企业毛利率急剧下降。2011年二季度,晶澳太阳能的毛利率为-2.7%。
按目前的市场需求,实际国内光伏行业只需要3-5家组件企业,最多只需要10家,但是中国目前有近400家。
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办法是裁员、减产、停产等,轻易不会破产重组。光伏行业的“洗牌”过程将要持续3-5年。目前破产重组的主要是中小光伏企业,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横向整合过程,江浙一带这样的兼并已经开始。
下一页>除了上游的多晶硅、硅片产品处于完全不赚钱或者亏损状态,光伏产业链其他产品毛利率目前还过得去,只是订单不足,而现在拼的就是订单,有订单才能生存。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接不到订单,撑不下去就只能被兼并,握有订单的大型企业则趁机完成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目前浙江有374家中小型光伏企业,仅组件的产能就达到8GW。而根据IMSResearch的数据,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7.5GW。也就是说,仅浙江这些在太阳能行业排不上名次的企业,产能就已经接近去年全球装机的一半。
这些后进入者们当然不能代表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公开资料显示,英利绿色能源2010年底组件产能是1GW,预计2011年底实现1.7GW;至2011年底,天合光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1.9GW,太阳能光伏组件产能达2.2GW;尚德则将在2011年底实现2.4GW的晶硅组件生产能力;同样根据公开信息,赛维预计2011年年底晶硅组件产能大概能达到3.2GW。
仅这四家企业,2011年底组件产能将实现9.5GW。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40GW。这样的数据可能还是保守的,因为甚至没人能准确说出全国到底有多少家光伏企业。
但市场的需求呢?研究机构Solorbuzz认为,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21GW,2012年的装机预估在24.5GW。
看起来,中国的产能和全球的需求量对比,已经过于悬殊。
但显而易见的“过剩”却未能让中国的光伏大佬们放慢扩张的脚步。
此前则有消息称,尚德有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光伏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成。建成后具备3万吨多晶硅,5GW硅片和5GW电池的生产能力。
尚德并不是孤例。2011年11月1日赛维宣布了其硅料子公司的扩张计划,将在呼和浩特金山开发区建设年产3万吨硅料生产厂。这个投资为100亿的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4个月内,将在2013年下旬建成投产。
这都是典型的以资源换市场项目。尽管现在都说光伏制造业过剩了,但是这些低碳产业或者先进制造业仍然是符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要有企业来投资,就必然会对当地带来一些税收、就业和消费。“至于产能将来如何消化,都不是他们考虑的事,反正建厂的钱都是企业自有的或者从国开行贷款的。
下一页> 余下全文
据了解,我国的光伏制造业目前主要聚集在江浙地区,此外,在江西、河北、山东也有不少相关企业。对于想要吸引一些光伏企业“空降式”植入的西部省份来说,就需要给出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最常见的便是“煤炭换投资”的方式。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内政发〔2009〕50号),明确规定,一次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40亿元以上的新建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可以配置煤炭资源,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煤炭换投资”并不是从光伏产业开始的,最早是由山西提出,之后内蒙和新疆都有同样的做法。这些省份拥有许多坑口电站和风力发电装机,发出的电在当地缺乏消化能力,外送又受输电通道的制约,那么配套光伏这样用能耗较高的产业就刚刚好。
而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除了煤炭的开采权之外,亦有相当动力入驻西部,土地和税收优惠很多地方都有,但这些西部省份更接近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光伏安装基地,正好可以就近供应国内市场。拿到了煤矿就相当于拿到了钱,可以转卖采矿权,也可自行开采或与他人合营。
这样诱人的条件自然也吸引光伏企业前往,不少企业都积极前去“占位”。不过,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下,动辄上百亿的资金,对于目前现金流紧张的光伏制造企业来说,仍是不小的难题。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加剧,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而言,最直接受伤害的行业之一,莫过于光伏产业,事实上,中国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