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三角链”渐显雏形

2011-11-30 09:11:59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三角链”渐显雏形-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在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进攻下,欧美同行不得不改变竞争策略。把工厂搬到中国,在美国融资,最后卖到欧洲——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三角链”已经清晰可见。

德国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该国占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需求比排第一,为42%(第二名是意大利,20%左右)。不仅仅是市场排第一,德国还是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领头羊,除了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外,还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动力船“星球太阳号”。而现在,面对中国领头太阳能供货商的低成本压力,德国生产商几乎束手无策。

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因产品滞销、价格暴跌,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就亏损3.548亿欧元,比公司营业额还高。公司在前段时间申请了破产保护。Q-Cells公司总裁NedimCen说:“中国的企业很容易得到银行的支持,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获得贷款,而在德国情况正好相反。”

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制造商之一柏林Solon同样因市场不佳,上半年亏损了6300万欧元。而Solon的竞争对手慕尼黑的Centrosolar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1.242亿欧元下降到7930万欧元。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美国制造商身上。美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曾经的宠儿EvergreenSolar最近宣布已经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条款申请破产保护。EvergreenSolar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能源部贷款担保计划资金的公司,曾获得5.3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以及约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对于申请破产,EvergreenSolar给出的原因是:难以与拥有强大政府和金融支持的、低产品成本的中国太阳能公司竞争。而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其“全球最大光伏电池供应商”的地位也已经被中国公司天合光能所取代。

对于德国和美国的企业而言,当今的威胁不再是硅原料短缺或价格浮动,也不再是政策补贴的下调,而是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巨头企业相继登场。美国PRTM公司的统计:中国公司在2010年占据了全球光伏电池市场营业额的45%,而在2009年还只占36%;中国的太阳能公司的营业利润在近两年增长6倍,从2009年的3.13亿欧元增加到2010年约20亿欧元。

中国的公司现在想作为高质量产品生产者引起全球的注意,因为对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的指责是,用质量低劣的产品快速、大量地充斥市场。对于这种指责,德国柏林技术和经济高等专业学院的胡默尔认为“这个理由早就不适用了”。作为光伏电池专家,胡默尔亲自参观过位于中国无锡的尚德生产基地,他说:“若是穿过大厅,看到的恰恰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上德国和瑞士的商标,那里生产的产品是优质的。”


对于指责中国的太阳能公司利用国家补贴进行价格倾销,胡默尔并不同意,他认为:“在中国虽然也有优惠地皮和中国开发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可是这些帮助并没有超出(德国等)典型的国家补贴范围。”在胡默尔看来,中国产品成本低于德国生产商的30%到40%,其实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因为许多事在中国都更灵活。”他说。比如中止磁模生产,在中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而在德国就会有工会的参与决定。”此外,中国的设备实际上是昼夜不停地在生产。而以天合光能、英利或尚德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再有一个就是灵活性。德国和美国的企业,把从硅提取到交钥匙的太阳能发电厂等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合并在一个屋檐下,这种垂直整合的产业链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很难适应市场购买需求的快速变化。

据预测,未来5年全球的光伏市场仍然是欧洲,约占到75%~80%。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企业,美国和德国的制造商纷纷把生产基地外迁。EvergreenSolar在今年早些时候关闭了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制造基地,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武汉。Q-Cells在把一个工厂迁到马来西亚之后,现在也正考虑把重要的生产基地部署在中国。而在资本筹措方面,德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改变原来在相对较小的企业股或技术股上市,开始同中国企业一样通过美国主板市场上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融资。

很显然,到美国融资,在中国生产,销售到欧洲的一条全球光伏的“三角链”已经清晰可见。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30 2011/11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三角链”渐显雏形

在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进攻下,欧美同行不得不改变竞争策略。把工厂搬到中国,在美国融资,最后卖到欧洲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三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