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喜与忧

2012-01-18 09:46:59 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喜与忧-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2011年的光伏产业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依然如过去几年一样热情高涨,光伏巨头纷纷跑马圈地,扩大产能。而进入下半年,行业形势发生了逆转,随着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价格连续下降,直逼成本,以及国外市场的持续低迷,各上市公司业绩惨淡。美国的“双反”调查又使光伏企业雪上加霜。光伏产业在“内忧外困”中,走过了充满酸甜苦辣的2011年。

喜:光伏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

2011年,为规范光伏市场的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2011年8月1日,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正式施行,这对光伏发电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及2011年12月31日以后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外,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此次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出台被业界视为启动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一针强心剂。将有利于改变我国光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1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反应。

大型光伏企业认为价格适中合理,而中小光伏企业则明确表态价格过低。作为中游的发电企业则明确表示将以标杆电价为准,对光伏电池和组件采购成本实行价格倒逼。在产能过剩、市场萎靡的态势之下,光伏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促使行业重新洗牌,这也将是未来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出台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新政,将从政策上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1年末,国家能源局宣布,正在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与之前透露的1000万千瓦的目标相比,提高了50%。这也是年内,有关部门第二次调高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而年初国家规划的目标为500万千瓦。

对于提高太阳能发电目标装机容量的原因,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促进、扩大国内光伏市场的需求外,太阳能发电目标的调整“还是从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来考虑的”。


及至年末,太阳能发电行业又迎来第三大利好。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行。根据该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调整为8厘/千瓦时,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此次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是为了弥补补贴资金缺口。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近50%,2010年征收的100亿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仅能满足国内企业70%的补贴资金需求。而201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速也在50%左右。

电价附加资金的提高,将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对太阳能发电15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的实现也是可靠的保证。在海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启动国内市场是弥补出口缺口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上游企业产品价格暴跌、效益下滑的形势下,提高电价附加,将有助于企业利润回升及缓解生存压力。

2011年6月,有媒体爆出了我国将在非洲建设40个太阳能光伏援助项目。这被业内人士看做政府救市的一个重要举措。欧洲市场持续萎靡之下,开拓新的市场无疑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光伏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

除了以上利好外,2011年1月,国家还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并于12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准入标准的20家企业。这使多晶硅行业向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里,太阳能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家及各地的一系列措施,也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铺路。在这个漫长的寒冬中,光伏行业迎来了些许暖意。

忧: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

“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我不同意迎来‘寒冬’这样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国的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如是说。

正如孟宪淦所说,一年来的发展,太阳能光伏行业,有惊喜,也有失落;有收获,也有遗憾。尚显稚嫩的发展模式,在经历几年的疯狂扩张之后,弊端逐渐暴露。

下一页>  

以光伏上市公司三季度季报为例。2011年三季报的7家光伏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2.7649%,较2011年中报时的25.7061%环比减少11.44%,较2010年三季报时的29.5983%同比减少23.07%。某家企业甚至在年中传出了破产的消息。

投资大跃进之后的产能过剩,主要市场欧洲需求的萎缩,以及银根收紧后的资金压力,使得国内众多光伏企业在这一年陷入了经营困境。

“这样的调整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早晚都会来。但我们也确实没想到它会来的这么快。”孟宪淦告诉记者。

孟宪淦表示,2011年,我国的光伏总产能已高达40吉瓦,而全球当年的新增总装机容量却只有20吉瓦左右,相比去年增长30%。国内的产能扩张速度已远高于市场增长速度。

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深陷生存危机。一方面是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政策调整,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锐减。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10年光伏投资过热,大量企业盲目地投资建厂,扩充产能,上游的多晶硅价格也由此一路暴跌,将企业逼入绝境。

除此之外,过去几年,在光伏产业暴利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疯狂扩张,一味的扩大产能,并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

2011年下半年的这场“危机”提醒着从业者,没有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在政府的补贴下、在市场的瞬息万变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当今世界经济的走势之下,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已无力回天。这样的困境,要求光伏产业必须调整。上游产品价格的下降,对生产企业影响巨大,但却对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实现平价上网却是好事。

光伏上游产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在这一年中也始终为公众所关注。2011年9月,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对于整个太阳能行业,如何避免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降低公众对污染的疑虑,依然是业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1年10月,中国光伏组件生产商雪上加霜,来自美国几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发起一项针对中国公司的联邦贸易诉讼,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上“倾销”太阳能产品,并要求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双反”案的发生表明,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兴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和美国同台竞争的阶段。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生存问题将来的更加残酷。

面对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企业团结一致,与有关部门及协会携手共同应对。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结果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初裁结果令国内光伏界失望。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光伏企业应加快转型的脚步。

“中国光伏产业95%的产品都是出口,如果我们的光伏企业还想继续发展,就要改变策略和方法。”孟宪淦告诉记者。“原来我们的竞争力是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惠去国际市场打拼,这条路已走到头。现在要想发展就要靠核心竞争力,一味降低价格只会伤害了自己的利益。”2011年,光伏企业必须转向国内市场已经是共识,在已经开始的2012年,合理布局、扶优扶强、统筹规划,将是未来太阳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则。随着市场的开启,进一步加强配套政策的落实,明确相关技术、规范的准入标准,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值得欣喜的是,从2012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将提高一倍到8厘/千瓦时,按照这个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征收将超过380亿,电网企业采购积极性势必会增加。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迎来下一个机遇期。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8 2012/01

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喜与忧

2011年的光伏产业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依然如过去几年一样热情高涨,光伏巨头纷纷跑马圈地,扩大产能。而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