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能源 谁拖了谁“后腿”

2012-03-02 08:50:59 经济与能源 谁拖了谁“后腿”-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以成品油、电力、水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已不是一个新议题。然而,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改革会议上首提资源品价格改革,到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资源品价格改革成为社会热点。

事实上,去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已然拉开了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大幕。不过,这场改革将向何处去?市场化的步子该如何慎行?经济与能源,到底谁在拖谁的“后腿”,如何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以及社科院财贸所价格研究室研究员温桂芳分别就上述话题进行了探讨。

市场化是最终方向

记者: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广西两地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有望启动新一轮改制大幕。您怎么看我国当前资源品价格改革?对于今年我国是否会全面铺开资源品价格,有何预期?

李俊峰:从目前来看,从全国推广资源品价格改革难度还很大,全面铺开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才能够渐次推开。资源品价格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统一步调比较难,只能从试点开始。例如,国家发改委2010年启动的广东、辽宁等5省和天津、重庆等8市的低碳试点,以及去年底在广东、广西启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就是希望这些地区,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因为中央对于资源品价格改革方案没有具体限制,试点地区可以拿出创新方案和办法,争取早日在全国推广开来。

记者: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什么?如何才能改革到位?

李俊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毋庸置疑,我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最终方向就是市场化,需从根本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梳理好资源品价格改革的瓶颈和难题,促进我国资源品价格向市场化推进。例如,从电价改革来看,就需要从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都参与市场定价,从而最终形成电力价格的市场化。

经济低效增长

  拖了能源改革“后腿”

李俊峰: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一直提倡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总的来说,过去十年,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快。然而,近年来,尤其是去年,我国资源、能源瓶颈的约束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所以在“十二五”第二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资源能源消耗的管理,包括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等方面,两会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都将会对此关注。

从去年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节能减排并不顺利、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可再生能源发展并不顺畅、风电弃风比较严重等等。数据上,我国去年风电弃风大约有100亿度,而弃风100亿度就相当于多消耗了350万吨标准煤。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做得都不够,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进行更大的改观,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是到了必须要转变的时间节点。


记者:对于这个时间节点,您的判断依据是?未来将有何举措?

李俊峰:举例来看,从“十五”到“十一五”,十年间我国钢铁产能从2亿吨发展到9亿吨,钢产量达到8亿吨,汽车产销能力也达到2000万辆;而我们的煤炭消费占了世界的一半,发电量超过了美国。

这些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耗费了大量能源资源,造成了许多污染,以重工业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创新方式和发展模式,布局战略性产业来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因此,我国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狠下工夫,仅仅依靠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是解决不了我们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瓶颈的约束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管齐下,三个方式缺一不可。

记者:刚才您也提到“十二五”期间,要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前这一措施,进展如何?如何协调好地方政府发展GDP与能源总量控制的矛盾?

李俊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本身就是一个制度的转变,此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是无限的,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缺电缺煤现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媒体,几乎都是一个声音,那就是从来不说经济发展过快,而都批评能源供应短缺。

从我掌握的数据来看,过去的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已经是出乎意料的增长,我们每年发电装机增加近一亿千瓦,我们还缺电;我国煤炭产能每年增加2-3亿吨,我们还缺煤;我们每年增加3-5千万吨石油,我们还缺油。经济长成个大胖子,能源非要做成个大袍子吗?

例如,去年开春伊始,一直到11月份,无论是媒体还是电力行业主管及监管部门,几乎都声称缺电、电力供应紧张。但是我国去年电力消费增长11%,经济增长约为9%,电力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为何要批评电力增长过慢?

经济低效率的增长推动经济增长过快,资源耗费太大。所以说,我们的观念必须转变,不能老说能源拖了经济的后退,经济的过快增长,或者说是经济的低效率、低质量增长,实际上是拖了能源后腿。

现在我们提出适度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杠杆和抓手,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各地政府、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这个指标是强制性指标,是带有非常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如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就是一句空话。

从目前来看,的确一些地方政府对此有抵触情绪。过去的经验是,无论我们经济增长多少,能源供应就增加多少,而现在是在有限的能源供应范围内,发展同等或者更有质量的GDP,这就要挑战地方政府的思路了。

下一页>  

不赞成给发电企业配额

记者:过去的一年,对于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来说,可谓流年不利,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商,今年会有哪些改观?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市场不会有错的。但是去年一年,可能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或者说难题。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装机一直在不断增长中,主要是我们现在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而且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我们知道,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和消纳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能源局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例如,今年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李俊峰:目前来看,配额制是一个不错选择,而且一直在讨论中,但是何时出台还没有定。由于此前我国一些体制改革未全部到位,充分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机制发育不完整,实行强制配额是必要的。从目前来看,基本思路是将配额推给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当地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力度。如果对于发电企业进行配额的话,意义不大,因为如果对发电企业进行配额,会造成市场消纳滞后于企业发展,造成弃风之风愈演愈烈。

而电网是企业,是垄断型企业,现在的发电市场还不是一个市场化市场,因此,在并网消纳方面,只要政府要求下达相关指标就可以,电网企业没有也不应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记者:2010年完成的中国首轮海上风电招标项目,原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第二轮招标工作。然而,现在一直未有动静,实际情况如何?

李俊峰:目前来看,由于海上风电涉及海洋、农业、能源等多个监管部门,首次中标的4个项目都进行了大量调整工作,开工不甚理想。海上风电发展,主要受到资源约束,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第一期还没有落实开工,还需要重新审查可行性报告,对于第二轮招标什么时候开始,还难以定论。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2 2012/03

经济与能源 谁拖了谁“后腿”

以成品油、电力、水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品价格改革已不是一个新议题。然而,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改革会议上首提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