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价格风向标且经常爆出冷门低价的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下称“英利”)又一次让市场一片唏嘘。
在近日“黄河水电50兆瓦硅片换组件”项目招标中,英利以2.99元/瓦的报价,战胜了其他14家对手,独霸于江湖。虽然有个别人士支持英利,并判断该数字可能是几个月后国内光伏企业能承受的底价,但大多数公司仍坚持认为,这已经是一个亏本价了。英利的“玩火”,可能会让其他公司不得不跟风 “自焚”。
亏本价出击
开标结果显示,这次投标吸引了众多大中型光伏企业,英利、尚德电力、晶科能源、天威、海润、亿晶光电、晶澳太阳能以及比亚迪等15家公司均在列。报价来看,最低价为2.99元/瓦,最高价为3.89元/瓦。
其中,尚德电力报价3.23元/瓦,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等报价都在3.4元到3.65元之间。也就是说,国内第一梯队的公司如晶澳太阳能所报出的价格,要比英利高出22%。
黄河水电的“硅片换组件”项目其实就是黄河水电拿出硅片产品,让下游组件企业加工为光伏组件,黄河水电再支付加工费。加工费这部分的成本价,又在行业内部被称为“非硅成本”。
一位光伏上市公司管理层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各个大型光伏企业的非硅成本大约就是在0.6美元/瓦,假设按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更低汇率6比1来计算,也有3.6元/瓦的价格。但是还要算上一个17%的增值税税价,也要超过4.2元/瓦了。
“另一种普遍的算法是,以英利在宁夏中卫项目30兆瓦的光伏组件报价5.18元/瓦来计算,除去30%的硅片成本,那么其非硅成本价格也要3.62元/瓦。这也要比2.99元/瓦的价格高出6毛钱以上啊。”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计算道。
前述上市公司管理层也表示,他们也参与了竞标,当时已经按照除去公司的人工、税金、设备折旧以及其他开支之外的最低价格来竞标,但也高达3.2元以上。
释放多晶硅降价信号?
“对于该公司为何要选择如此低价的方式来抢夺市场,我们行业内都有不同的解读。”前述上市公司管理层表示。
他说,有的人猜测英利是为了在市场不佳时能够开足产能,而另一种猜测则是英利自己判断其他对手也会有很低的报价,所以干脆也来个更低的。后一种猜测不一定完全错误,因为西安佳阳也报出了2.997元/瓦的第二低价。有可能英利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价,不惜以2.99元“血洗”市场。
该管理层人士认为,如果英利一味这样低价竞标的话,人们将很快看到更多的中小型公司被迫退出竞争。
他还分析,英利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董事长苗连生已对外公布了一个非常难以完成的目标,即在2012年于国内市场出售700到800兆瓦的光伏组件产品。
记者了解到,这是苗连生和众高管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投资者沟通会议上提出的。其实际想法是,预计2012年全年,公司将销售2400兆瓦~2500兆瓦的光伏组件,而国内占比为35%。德国及其他欧洲地区分别销售20%和15%的产品,美国计划销售16%。这样一来,中国市场将在今年成为英利最重量级的市场,超越了德国和美国。
“你可以想象,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销售团队的压力是极大的,他们必须要在更多市场上获得话语权和销售量。像其他一线光伏公司,他们在今年于中国市场的目标,多数还是维持在100兆到300兆瓦,最多不过500兆瓦而已。”前述光伏上市公司管理层如是说。
当然,英利并不会傻到为了销售组件全部赔本。另一家光伏企业高层对记者说,英利显然知道黄河水电这场仗是要亏本的,但他们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英利的出货量极大,公司对50兆瓦的项目亏一点不要紧,这样做很容易收买人心,未来在一些不公开招标的项目中直接与对方洽谈,定一个利润合适的价格,照样可以赚回来。
“英利报低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外界知道组件价格的下滑通道仍畅通无阻。那么,当他们在采购上游多晶硅产品的时候,也掌握了更多的谈判筹码。”
上述高层还评价道,“因成本价远高于市场行情价格,众多上游的多晶硅企业都已停产。但不容置疑的是,这样会让几个多晶硅寡头结盟提价,以掌控市场格局。但提价显然不是英利这样的下游组件厂愿意看到的,因为美国双反结果即将出来(美国市场可能会让很多中国企业望而却步),德国光伏补贴也正在下调,其必须要通过低价抢占中国市场才可能将自己的销量提升,增加销售额。所以他们这么做,也可以看作是向多晶硅企业释放降价信号。”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作为行业价格风向标且经常爆出冷门低价的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下称英利)又一次让市场一片唏嘘。在近日黄河水电50兆瓦硅片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