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美双反高压 国内光伏企业走向“竞合”

南京日报2012-05-22 08:53:04 应对美双反高压 国内光伏企业走向“竞合”-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5月18日下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这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新能源产品征收的最高反倾销税率。我市相关企业反倾销税率为31.14%。

    同一天,江苏苏美达集团旗下的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在5月9日,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也在南京和辉伦达成合作协议。这是一个信号——严峻的市场挑战下,国内光伏企业正从“竞争”走向“竞合”。

    “双反”高税率下,出口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去年10月,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具体产品涉及中国输美光伏电池、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我省受“双反”之累的有100多家企业,南京超过20家。3月21日反补贴初裁税率为2.9%至4.73%,5月18日反倾销初裁税率接踵出炉:尚德公司反倾销税率为31.22%,常州天合光能为31.18%,我省其他应诉企业为31.14%,未应诉企业为249.96%。

    “南京相关企业反倾销税率为31.14%,加上之前的反补贴税率,35%左右的税率,让我市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南京业界人士表示。

     更令企业老总睡不着觉的是,这次初裁决定“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也就是说,之前3个月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不仅不挣钱,还“巨亏”。“这将是个大数字。因为美国之前对中国的‘双反’没有追溯期,于是今年元旦之后,不少企业都抓紧往美国出货。”消息人士透露。

    转移采购地只是“权宜之计”

    怎么办?

    “我们考虑去买台湾的电池片。”中电光伏的人士说。他说,这次征收反倾销税时,划定了“中国(大陆)产电池的光伏组件”这一范围,意味着如果“光伏电池”这一原材料不是采购于中国大陆的话,将不在征税范围内。

    “去台湾采购电池,只是权宜之计。”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蔡济波说。他解释,照经验,一般美国对中国大陆某行业“双反”之后,只需一年半载,就会对中国台湾“依葫芦画瓢”。而且,台湾电池片厂家以中小企业为主,远不能满足大陆大型光伏企业的需求。此外从成本上看,每瓦成本将提高10%—12%,行业利润将被进一步压缩。到台湾采购电池片,还将使大陆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失去部分采购订单。

    还有企业想到了去国外设厂,英利、中电光伏等企业已经在美国开设了子公司,但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电池片被“双反”了,从国内运到美国组装生产,还是免不了税。

    对手变合作伙伴,“竞合”时代来临?

    5月9日,无锡尚德的掌门人施正荣来到了南京,5月18日,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悄悄抵宁。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南京高新区的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双反”高压之下,光伏行业在艰难寻路。行业领军企业打破隔阂,昔日竞争对手,今日成了合作伙伴。

    保利协鑫是国内生产光伏上游原料的“老大”,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为何来南京,选择和规模、产能不如自己的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尤其是尚德,和辉伦业务重合,在国际市场上是短兵相见的“对手”。

    蔡济波说,两项合作的目的,都是携手去海内外拿光伏电站项目。和保利协鑫的合作比较好理解,保利协鑫是硅料供应商,辉伦是采购商,合作开拓市场自然而然。和无锡尚德合作,业内都不能理解。其实,苏美达辉伦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它是央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企业,在国内开拓市场、获得融资,都有独特优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是世界500强,开拓海外市场有强大的品牌优势。此外,苏美达从事外贸出口30多年,海外根基扎实,且应变能力很强,去年,在行业龙头们一年亏损5亿、10亿美元的萧条环境下,辉伦却实现了盈利。

    “在市场阵痛期,需要大家联手渡过难关。这是个足够大的市场,谁都没能力独享。因此,即便是强势企业也竞争不如竞合,大家要有超越传统商业的思维。”他说。

    “双反”逼着光伏行业洗牌

    今年一季度多晶硅价格比去年一季度下降58%,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价格下滑近60%;2007年多晶硅一公斤500美元,今年25美元一公斤——这是光伏市场近来的一组数据,行业里形象地称其为“跳崖”。这是光伏产业十年疯狂膨胀的后果,到了这个时候,从业者才被迫停下脚步,去反思。

    蔡济波说,这是个令人悲喜交加的产业。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过去十年都按照50%以上的增幅膨胀。回顾发展脉络,国内光伏市场是在欧洲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成长起来的,那会儿根本不愁卖,大家来不及生产,都在扩大产能,是个“产能为王”的时代,也是民资为投资主体的时代,一拥而上。之后硅不够用了,又进入“拥硅为王”时代。之后,欧美政策性市场波动,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中国光伏用十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像通信、互联网产业那样,出现华为这样真正全球顶尖的企业,甚至,中国光伏高端制造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一味追求“大”的结果是,技术和市场竞争同质化。如果综合考评中国光伏产业的转换效率和成本,其实并没有和外国同行拉开差距。更可怕的是,一些企业的低价低质产品,损害了行业未来。在西西里岛,日本一家企业的光伏产品20年里只功率仅衰减了6—7%,可国内少数企业的“地板价”零件,两年都坚持不了。这给外界带来误解,对光伏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贪大”的另一个后果是“求全”。中国企业把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抓在手上,从上游硅片到下游应用系统一家包办。全产业链下,产值做大了,但专业领域的技术却落后了。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光伏产业的大趋势是好的。除了海外市场,中国国内的市场也在高速成长。去年国内消耗量占总产量的10%,今年将翻一番。“双反”正逼着行业洗牌,业内预计,在2013年左右市场将恢复理性。

文章作者:张希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22 2012/05

应对美双反高压 国内光伏企业走向“竞合”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