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伏组件的10强企业中,中国就占了一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光伏大国,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98%的销售依靠出口。目前的整个行业利润严重下滑,整个行业不景气,许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光伏企业盈利难
“从产量上来说,我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申林博士告诉记者。光伏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与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的产业。
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10强:尚德电力(中国)、FirstSolar(美国)、英利绿色能源(中国)、天合光能(中国)、阿特斯(中国)、夏普(日本)、晶科能源(中国)、SunPower(美国)、韩华(韩国)、京瓷Kyocera(日本),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形成包括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光伏设备制造及一些光伏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数约为30万人,涌现出一批诸如天威新能源、无锡尚德、英利等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利润严重下滑,整个行业不景气,许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随着近两年国内外多晶硅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产量持续增加,多晶硅供求紧张的矛盾趋于缓和。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出现亏损,目前已有近80%企业停产。” 这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日前组织召开的多晶硅产业专题座谈会上的说法。
停产情况在多晶硅大省四川表现得比较明显。据相关媒体报道,四川是国内多晶硅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工信部公示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里,四川就占有6家,另外未被纳入的还有几家。不过,目前仅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和四川瑞能维持生产,其余都已停产。
记者查阅了几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位于四川的川投能源在去年11月发布了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停车技改的公告,12月又发布了关于托管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时检修停产公告;乐山电力在12月也发布了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停产技改的公告。
“我们停产的多晶硅项目还没有复产,行业确实不太好。”涉足多晶硅的岷江水电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股市上,新能源板块去年业绩普遇“滑铁卢”,更印证了光伏业的不景气。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新能源板块中已经有39家上市公司公布2011年年报,合计净利润同比下滑9%,天威保变等公司的业绩降幅甚至超过90%。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新能源板块业绩遭遇“滑铁卢”主要是受到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子行业的拖累。”如天威保变下属新能源公司就受到严重影响,公司新能源企业投资收益为-12095万元,较上年度下降33608万元,下降幅度为156.22%。公司下属的保定天威薄膜光伏、四川新光硅业、乐山乐电天威硅业均出现亏损。
为什么光伏大国其行业前景却如此暗淡呢?
两头在外的“后遗症”
中国虽然是光伏生产大国,但由于过去几年国内光伏多晶硅产业严重依赖出口,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98%的销售依靠出口。而从去年开始,欧美主要消费国对太阳能产品的需求减少,但国内多晶硅产量持续增加,最终导致价格快速下跌,行业内也就出现了大面积亏损。
但是,光伏业的麻烦还不仅在于欧美市场需求疲软。
“在全球经济尚不景气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对华反倾销再度来袭,对光伏业影响也是较大的。”华泰证券郭春燕告诉记者,光伏行业更是反倾销袭击的重灾区。
3月2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设定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关税最高税率4.73%,最低为2.90%。根据美国商务部宣布的初裁结果,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将被要求支付2.9%的惩罚性关税,天合光能则高达4.73%,以作为对这两家公司接受中国政府补贴的惩处,其他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将会被征收3.61%的惩罚性关税,在这一裁决公布前90天的所有进口产品将会被追讨相应的关税。
此外,美国商务部正在对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存在倾销问题进行调查,计划于2012年5月16日公布相关初裁结果。同时,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在进行相关调查,预计于2012年年底之前完成。在此之前,针对反补贴和反倾销所执行的税率均为临时性税率。
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在美国销售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大概在每瓦0.75美元左右,而美国公司的平均价格约在0.97美元/瓦左右。
“随着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相继推出,国内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税收可能增加30%左右,这将导致国内的光伏电池企业失去价格优势,丧失了最重要的竞争力。”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告诉记者。
这一结果虽然与此前最高征收100%关税的最坏预期好了许多,但是更令业内担心的是美国裁决带来的“蝴蝶效应”。欧洲市场如果效仿美国,将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欧洲市场大约占70%左右,美国占10%左右。“国内光伏产品主要是销往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目前德国经济也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其光伏产业的发展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在此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对于国内的光伏企业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沈宏文说。
下一页>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就有报道称,深陷生存危机的德国太阳能产业预计将向欧盟提出申诉,状告中国太阳能产品廉价倾销的不公平竞争。
“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现状至今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这导致国内光伏企业过度依赖出口。因此,一旦未来出口受阻,国内光伏业目前遭遇的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告诉记者。
面对如此境地,光伏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路在何方
“光伏行业暴利时代已成历史,行业的寒冬并非坏事,可以实现优胜劣汰,将那些想捞一把就走的企业淘汰出局,也让真正在这个行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国家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马学禄告诉记者。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也表示,“双反”不是坏事,若中国光伏企业能在美国“双反”贸易战中赢得胜利,或能杜绝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效仿。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积极应对“双反调查”是必须的,但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光伏产业是政策市,由于高成本的先天缺陷,若没有政策扶持就无法与常规能源行业进行竞争。地方政府是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抢项目抢投资,对新光伏项目从土地、资金、政策都大力支持。一些企业也借机圈地,把光伏当成像房地产和煤矿一样可以挣快钱的行业,光伏企业可谓遍地开花。行业遭遇危机和反倾销调查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那么,作为企业应如何自救呢?大多光伏企业自找出路,将生产基地转移海外。“我们将考虑未来在美国建厂,并且打算通过第三地来向客户供货。”晶澳太阳能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在晶澳太阳能之前,包括尚德电力、阿特斯等企业都已纷纷在美国和加拿大建厂。不过,工厂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如尚德电力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初期规模只有30兆瓦,但尚德电力去年全年的销售量已达到2000兆瓦了。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钮阿兴、阿特斯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庄岩也都表示,他们有海外建厂的计划。除了单独在海外设立工厂外,也会有光伏企业选择与海
外工厂合资、合作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出去。
“这些做法会在短期内形成一股潮流,但并非万全之策,万一美国人认为,你尽管在美国有工厂,但你的定价仍然低于美国当地厂商的话,也可能采取其他措施来限制企业的发展。”这是许多光伏企业所担心的。
过度依赖出口是国内光伏产业的瓶颈和软肋,核心技术的缺失则是这个行业的致命死穴,光伏行业危机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中国光伏企业需要进行反思,把握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可能迎来比这次危机更危险的整个行业的生存危机。”这是记者采访光伏产业有关话题时,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全球光伏组件的10强企业中,中国就占了一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光伏大国,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