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话: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将超1万GW

2012-04-18 08:28:59 巅峰对话: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将超1万GW-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2012年4月13-14日,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之太阳能光伏产业领袖分论坛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精彩上演,论坛由全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主持, Michael Wilshire先生、张征宇、李河君、方朋、刘汉元、kevin Berkemeyer与光伏产业人士一起探讨光伏产业前沿趋势与前景预测。 以下为现场实录。

曾少军博士:请李河君先生发表一些观点,因为李河君先生在新能源行业里面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大家知道,2003年他中标了一个风电项目,打破了风电是高价能源的神话。在2008年、2009年、2010年时间内大家都在看好晶体硅电池这项技术,并且一大堆的薄膜电池的技术大佬们慢慢退出市场的时候,包括应用材料的退出,包括欧瑞康可以说半死不活的时候,他逆势而上,下决心搞薄膜电池,我们在峰会之前看他的介绍的时候,他们搞了八大基地,如果全部完成的话可以达到3吉瓦,差不多是第一太阳能的两倍左右。我们听听李河君先生的高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河君

李河君:谢谢各位,首先我也讲一下市场环节,先说大市场,然后再说薄膜,分两个部分讲。

这轮欧债危机,包括美国双反,实际对我们中国来讲是一个好事。欧美市场不行了,不等于全球市场不行了,中国市场刚刚开始。但是我觉得未来的光伏市场重点就应该在国内,这是我的判断。现在我给大家讲两组数据,中国未来市场2020年以前1000吉瓦我觉得是一定可以实现的,理论可以达到3000吉瓦。为什么我给大家讲一下,在座很多电力专家,因为我是做发电的,我对发电特别了解,汉能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发电公司,我本来老本行就是干这个的,对于发电业务独特的理解非常重要。但是到2020年我们中国的总装机量到20亿千瓦,现在可以这么讲,太阳能,包括晶硅薄膜代替30%不是没可能的,是可能性很大的。首先大家知道吗,咱们用电70%是工业用电,工业厂房屋顶我们研究过非常,汉能有26个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厂房屋顶可以替代工业用电的30%到40%。就算30%,三七二十一,这一段就把全社会供应的20%替代掉,对于中国来说。大家知道还有地面电站,理论上讲地面电站可以容纳20%,还有居民用量占了12%,还有其他第三产业用电,加在一起其实理论可以达到40%到50%。在储能没解决的情况下不要说那么多,就打个折,再打个折,就解决15%,这是什么概念,15%就是3亿装机,1000个吉瓦的太阳能是10亿装机,但是太阳能平均只有传统能源四分之一,也除以四,就是2亿装机多一点点,不到2.5亿装机。这有什么不可能呢,应该这样。这个数可以算出来,1000吉瓦就是10亿装机,相当于传统发电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2亿装机,2亿装机当中国家到2020年是20亿装机,就是10%,至少会有这个。这是一个。

第二我要讲的是中国的优势,太阳能发电、清洁能源,刚才亚洲专家也讲了,主要靠补贴,补贴的目的是为了不要补贴,实现平价上网,这个大家非常清楚。中国政府独特的优势咱们老是讲,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次补贴政策国家推动产业政策比欧洲任何国家都要强,中国一旦明白了,速度之快,绝对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各位你们信不信。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市场一定在中国,汉能的打法跟在座各位企业的打法完全不一样,汉能的打法是,我是立足国内市场,我不到国际市场玩。汉能现在的产能我们当年年底没有悬念,3个GW的产能,全部都是薄膜。但是问我为什么会做薄膜,我觉得薄膜有很多优势,那天张总也讲到了,不知道薄膜的确定性怎么样。但是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我的搭档也在这里。首先跟大家讲,大家都觉得这一轮晶体硅下降70%的价格,把大家都吓坏了。第一吓坏了很多大企业,吓死了很多中小企业,这是明摆的,很多企业死掉了。这个原因很简单,那些中小企业跟风跟的太厉害了,没有系统策划,没有系统思维,一有钱来跟着,没有钱就死掉了。所以我觉得这次的产业调整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大机遇,不是坏事,是一个大好事。


薄膜和多晶硅的关系我想讲的观点,大部分的哥们都是做晶硅的,所以我想说几个观点。我的相当长时间,未来的五到十年晶硅薄膜一定会并存,因为市场太大了,你完全开着马力干也干不完那么多,所以没有纯粹大竞争的问题,这是我的总体判断,市场太大。我们汉能做薄膜,其实就基于两点。第一,大规模,规模效益,系统规模效益。现在大家知道吗,薄膜规模和多晶硅竞争力分析是12:17。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当薄膜有12转化率的时候,多晶硅17、18转化率的竞争力是一样的,大家可能知道,是一样的价格。但是问题在于当汉能做12转化率的时候,成本可能0.4元左右,但是12对任何企业对薄膜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刚开始做90,12有什么难啊,并不难。多晶硅要干到0.4元以下谈何容易。所以我说一个观点,当价格在12的时候,薄膜在12的时候,多晶硅18的时候,两个竞争力是一样的。很多原因,包括晶硅发电小时,日光下发电,包括占地、角度等等,这个大家都有共识,因为你17的电池转化率,实际到了组件只有14、15的转化率。所以薄膜这个产业要我来看是非常不确定,但是前景非常大,这是肯定的。晶体硅非常确定,但是前景相对薄膜我觉得它会差一点。这是我的判断,不见得对,因为我干什么吆喝什么,不见得对。

所以我觉得薄膜的发展未来应该说是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大,现在一个数据已经清楚了,三年前薄膜只占5%的市场,现在占到25%的市场。已经证实这个观点,只是因为薄膜需要的银子太多,钱太多,门槛太高,很多人干不了,这也是事实。所以我想跟大家讲一下,薄膜在相当长的时间跟晶体硅是并存的,但是我本人非常看好薄膜,我相信薄膜的价格能做到0.3元、0.2元,大家相信吗?谢谢!

曾少军博士:谢谢李河君先生,下面张征宇先生,因为张征宇先生首先是一个科学家,其次才是一个企业家,从中关村走下来,很多问题是从科学角度分析的,我们听听张征宇先生的观点。

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

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

  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

张征宇:谢谢,河君会长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前景,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他刚刚只是从可能的替代装机的角度,但是我觉得可科学一些的话,我注意以2015年到2020年我国电价的形式来分析,如果我们第一步实现了配电侧的电价上网,或者是配电侧的光发电的价格低于用户购电价格的话,大家应该很清楚,这就会有很多企业有动力去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给自己供电。我在南方有企业,我们过去企业入住园区的时候,告诉我们电价是0.52元一度电,是按照大工业用电来供电的。去年夏天的时候开发区找我们,现在给你们供电是1元一度,我们总经理就跳起来了,怎么能从0.52元到1元呢。他说你不要也可以,你不要的话要随时拉闸,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时拉闸怎么受得了,好吧,1元一度电,就签了协议。因为南方地区现在的光发电成本,光照小时时数短,现在的价格还不行,我现在在江苏浙江这一代,发电的成本还高于一元钱,所以我现在只能忍气吞声,先用这个电再说。但是一旦我们再过一两年,我相信我现在已经在筹备我们自己在当地建电站自己用,我便宜了,0.8元一度电为什么不自己建,卖1元多的干什么。如果我们这种趋势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可以讲,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包括华南地区,都会率先自己安装太阳能发电站。因为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前年为了达到发改委的排放指标,江浙省份全部都在限制发电,结果弄的这帮民营老板怎么办呢,就是卖柴油发电机,安装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为什么这么做呢,还是经济效益,一个算账的问题,他一度电能够产生20块钱的销售额,20块钱销售额毛利大概有四五块钱,就是20%到25%,柴油发一度电是2元,这个也比不干好,还能赚3元的毛利,也能保证对国外订单的延续性,所以就是2块钱的电。所以造成了工厂把柴油卖走以后,汽车加油没柴油了,所以当时南方闹柴油荒。这种缺电的情况、拉闸限电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南方还会持续很久,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本身就缺乏煤炭,缺乏这些资源。我认识中部地区的一个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他说他每年40%的时间是解决省内的煤电供应问题。

下一页>  

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讲,需求的角度来讲,需求量非常之大,只要我们发电成本低于当地的购电成本。购电成本会怎么样呢,购电成本或者供电成本会不断上升,去年发电企业,煤电企业,就是用火力发电的企业大面积亏损。去年我看到一个不完整统计,大概五大集团在发电环节上亏损600多亿,谁能这么长期干下去呢。所以大家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已经把今年CPI的控制目标定在4%左右,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由于去年的CPI比较高,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CPI如果不采取任何有意识的加价措施,CPI应该是绝对控制在4以下,或者在3到3.5之间。这样的话,4.0%左右的CPI控制目标,就给我们加价,做一些能源价格上的调整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今年我相信电价也会进行调整,实际上发改委已经就阶梯电价征求意见,北京市也开始了。所以今年的电价还会往上涨,就是发电企业要扭转亏损的局面。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判断,我认为不用到2020年,我觉得到2015年、2016年这个形势就非常清楚了。

统计了一下,过去几十年,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对当年光伏发展状况的预测,即便到2008年、2009年、2010年,包括去年2011年,都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有一个结果是,所有的预测最后被证明都是保守的,所以我认为光伏产业前景非常好。谢谢!

曾少军博士:谢谢张征宇先生,最后我们请刘汉元先生,刘汉元先生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再是一个文学家,然后是企业家,他写了一本书叫《新能源革命》,是真正的一个思想家,我们听听刘汉元先生的讲话。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长 刘汉元

刘汉元:谢谢李主任,说到思想家,这个讲话的压力就大了。首先还是借助河君和张征宇讲的观点,我第一个观点要表述的是,能源的需求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还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刚才河君说我们现在有10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2020年按现在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应该要超过20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我们每年增长的发电装机容量差不多接近1亿千瓦,相当于德国几十年、上百年所有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为止沉淀下来的所有总发电装机容量,就是每年中国的新增电力需求相当于一个德国的总电力需求。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计算,所以河君刚才算到的1000吉瓦、5000吉瓦完全在中国市场上有这个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先说一点让人高兴的,等会不高兴的我们留到第二个、第三个来说。方朋博士今天上午谈到的,《美国科学人》2030年清洁能源的展望,用积极的观点去展望,他说如果政府、政策和社会各界能够集中精力推动能源问题的解决,2030年前后有可能人类实现清洁能源发展。当然这是个理想描绘的蓝图,我们不一定那么快,但是50年以后、80年之后、100年以后,一定是我们所有能源的供应都几乎清洁化。这个第二层意思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现在中国能源一次能源总消耗是狭义的,就是我们电力消耗的狭义能源需求的4倍到5倍,美国也大概是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消耗1度普通的电力能源,事实上还有4到5度等当量的其他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消耗。因此我们展望的2030年也好,2050年也好,2080年也好,最终是人类的所有能源清洁化,这个需求就是我们刚才算到的1000吉瓦、5000吉瓦的4到5倍。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再把他们这个数据推向一个高潮,这一定是在座各位也许能够看到的真实的现实数据。

下一页>  余下全文

第二点。这么多能源从哪里来,以前我经常有一个比喻,我们像在鸡蛋壳上去挖洞,去抽油,去放水,去抽气,去挖煤,全国铁路运输量的一半,到60%年年都在跑煤电运输,冬天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要清洁化,能源从哪里来呢。以前我们一直在埋怨,我们老祖先五千年文明,郑和下西洋走去了也没有跑马圈地把它圈回来,所以把那么富裕的美国大地留给了别人,我们整个西部地区三分之二的国土幅员地区基本都是丘陵、高山和荒漠。后来我们想清楚了,老天爷对我们还是公平,因为西部地区内蒙、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这些地方,光能的辐照强度大概是我们中东部地区的一倍半到两倍,我们算了一下,以这种地区一定比例的天空资源足以建立我们西部的能源高地,西电东输,尽管我们有输送成本和输送损耗,但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谁说我们的煤电不从北边调到南边,东边调到西边呢。不得已的输送损失、输送代价我们还是需要的。因此,西部的整个国土资源,足够广袤的土地,完全可以为我们解决1000吉瓦、5000吉瓦,今天这个数字说出来也许大家都不相信,1万GW所有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的来源。这是第二点,你需求那么大,但是你有没有来源。

第三点,今天上午听到各位的报告,习惯了我们原来传统的集中分散供方式的电力系统,这不仅仅是中国,中国更是如此,美国、欧洲都是如此,一个传统的火力发电站,原来60万千瓦、100万千瓦都是大得不得了,但是现在在中国300万千瓦、500万千瓦一个电厂,一天一个电厂3万吨煤、5万吨煤,基本上成我们核心电厂的真实写照。你们看看300万千万到500万千瓦的火电厂,每天要3万吨到5万吨煤炭,一个劲的往锅炉里面塞,所有的铁路专线一个劲儿的往里面运煤。当然同样更多的,烧一吨煤有可能有1.5吨到2吨二氧化碳排向了天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习惯的集中供的方式,和我们未来要建立的分布智能的发供一体化、集散为主、智能分布的未来体系有很大的体制和惯性思维上的差异,所以我们在政策的配套上、技术的配套上、观念的配套上,需要很长一个过程。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刚才我说了一个鸡蛋理论,我现在经常说一个米饭理论,大家都不习惯,所以一讨论的时候就说,你那个东西是垃圾电,你那么一丁点,我10公顷基本上可以搞出300万千瓦。确确实实,那后来我们就说,老李、老张,你想一想我们每吃的一块面包是多少个小麦做成的,我们每吃的一碗米饭又是多少颗米煮成的,我们每吃的一块猪肉又是猪吃了多少粒玉米长成的,你知不知道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一颗一颗从田上收起来的,绝对不是一个300万一个工厂造出来的。人类就延续这种方式,我们繁衍了若干万年,包括五千年的文明,其实我们失去这种思想的角度很容易。所以用这种方式大家尽管不能够完全接受,但是想一想这实际是我们脑袋里用什么观念和习惯的什么模式去生产能源和使用能源的问题。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大家相互浇浇冷水,有这样的热情,有这样的理想,看到这样美好的明天,我们经常说,中国的一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能源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消费方式的转变。所以很多人没看透,包括去年拉闸限电下来以后,去年整个GDP只有九点几的增长,但是全国去年电力消耗还增长百分之十一点几。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业管理者习惯了过去十年全世界平均年增长80%左右的速度,实际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非常非常伟大的产业,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速度。在这样情况下来讲,我们适当的也稍微冷静一点,用一种客观和自然的速度,用一种已经初步发展的国家的心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产业。所以每年大家有条件的增长100%,没条件的增长10%、增长20%,可能给大家一个自然合适的竞争环境,对整个在座的各位和我们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真正有效的推动这个行业问题的解决,我想都值得我们引起高度的注意,而且有利于未来五年、十年我们发展的更好,我们这个行业活的更好,对这个行业和社会推动做的更加有效。

谢谢大家!

下一页>  余下全文

曾少军博士:谢谢刘汉元先生,明年再主持这个论坛,应该加上一个理论家,鸡蛋理论、蛋壳理论和米饭理论。下面的时间我们留下来给观众,可以提两三个问题,哪位有问题可以给企业家们、科学家们、思想家们提问。

下面提问之前河君先生补充两句。

河君:我补充两句,刚才轮到我太快了,没想好,但是我现在又有新的想法我们再交流一下。我先把汉能的情况给大家唠叨两句,这是我们赞助的。汉能有九个基地,刚才讲七个已经投产了,还有两个,今年三个计划没有悬念,企业正在调试过程中。汉能是一家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民营发电企业,我们现在总共的供电装机630万千瓦,水电、风电,如果折合太阳能相当于24吉瓦太阳能的发电,就是20到24个吉瓦。汉能完全有条件干什么呢,什么都不干了,我们所有电站每年损耗10个亿,我们汉能花了十个年头在金沙江中游干了一个大电站,大家知道多大吗,比葛洲坝大三分之一,花了八年的时间。汉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私营水力发电公司,比俄罗斯首富水电站还要大。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汉能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实最大的特点在于现金流非常稳定,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做我们的产业,做薄膜产业。我为什么这么干,就是刚才刘汉元给我点燃的我的想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是一种责任感,一种理念,一种责任感,汉能今年能够改变世界。什么概念呢,我们希望未来真正有一批企业家推动社会的发展,往往企业家的看法跟大家可能不一样,前瞻性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很多想法和大家各位都不见得认可,就是可笑。就跟我八年前干电站一样,做个300万千瓦,全中国人,业内人都笑我,不可能的事,我们也干成了。两年半以前我说我做2吉瓦薄膜太阳能,业内人不信,我干成了。因为我们搞企业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会比你们非不搞企业的人会稍微提前看一点点,这点非常重要。所以我有一句话,一到两年的变化很多人都会高估,但是五年以后的变化所有人都低估了。想当初国家发改委2003年的风电规划,当时规划到2010年规划风电发电总装机量500万千瓦,我当时说后面加个零,实际风电就是后面加了一个零。所以张征宇也讲了一个观点,大行业,尤其我们光伏产业,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光伏产业是什么产业呢,简单的比喻一下,光伏产业是一个高科技能源加在一块的产业,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应该有体会,微软大不大,苹果最大,做高科技的,GE大不大,大,中石油大不大,做能源的。但是我们新能源行业把几个加在一起,一起玩,1+1=11,就是说行业非常非常大。未来能源的替代其实就在于太阳能,太阳能是万能之本,人类能源终极的方式,所有能够利用的能源都是太阳能来的。他们讲,也不知道有没有考证,除了地球跟月亮的引力,海水潮汐能不是,所有能源都是太阳能来的,包括煤电、核电、火电都是这样的,通过间接燃烧获得。在座各位做多晶硅、做薄膜,直接利用太阳能,这是终极利用方式。有一个数据,我从张征宇那边得来的,我们人类间接利用太阳能的时候,利用了1%、2%,比如太阳照了100瓦到地球,我们只用了1%、2%。大家知道现在薄膜、多晶硅是17、18、19、20,聚光太阳能40%。第一利用方式从1、2到10、20,从这个意义上大家明白,其实未来人对于能源,我讲一句话,根本不用担心大家,我相信过了30年、50年满大街都是,狗屎都是,大把能源可用。可以这么讲,到那时候能源说不定过剩,因为人类找到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时候,全都盖了。

曾少军博士:河君给听众们留点时间。

河君:完了。

下一页>  余下全文

曾少军博士:因为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要给听众留点说明的权利,有高见也可以。

Q&A

1提问:大家好,我是华创证券,是做新能源行业研究的。先说一个小的引言吧,我大概在2010年早期进入这个行业,去看太阳能行业。那个时候发展是非常红火的,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个行业是急转直下。我当然非常认同各位领导的意见,就是说远景是非常光明的,但是中间是比较曲折的。我看行业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的竞争环境下,怎么才能渡过产能过剩的时期,在这个产能过剩的时期里面,各位领导都是怎么去对自己的企业做一些过冬的准备,或者是蓄势待发的一些准备,这个可能对我们投资或者一些创新都是很好的指引的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晶硅和薄膜发展这么长时间,从物料的节省,从生产工艺的控制上来看,成本向下挖掘的空间在我自己计算下来可能已经比较有限,可能今天再现以节省物料为主的价格下降、成本下降的趋势,未来我个人判断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成本下降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们中国的企业有没有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来直面向国外一些先进生产厂商的过度。

JAsolar CEO 方朋

  JAsolar CEO 方朋

方朋: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现在成本下降这么快,行业竞争这么激烈,企业怎么生存。这个行业是非常大的行业,总会有人生存下来,量总会增长。所以作为管理者,这种时候总是周期性的,在低潮的时候所有公司出问题都出在现金流,所以一个企业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从金傲(音)来说现金流是非常健康的,去年四季度我们现金流是大规模的转正,每个季度差不多1亿多美金现金流会进来。这是一个,有了现金流实际上帐面亏损有激烈竞争的结果,但是不会影响公司的生存。

第二这个行业非常大,熊的理论也来了,熊来了,在后面追,你只要不是最后一个,你就不会被抓住吃掉。行业来看,你只要能够把成本做的最好,能够是最后一个倒下的你就倒不下。所以这些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是通过各种技术改革、内部管理能够降低成本。第二是维持市场的规模和流量,这样的企业应该说在低潮中间可以健康的度过。

下一页>  余下全文

然后我们看其他行业,我始终喜欢类比半导体行业,半导体行业实际和太阳能行业发展非常类似,在70年代美国太阳能行业是500家公司,像现在一样的,春秋战国时期,到80年代剩50家,90年代剩5家。所以太阳能在高速整合,可能太阳能在15年,一半的时间会走过半导体30年的路。但是半导体经过7个周期,每一个周期差不多4年左右,也是资本趋利。大家看到行业过分投资,越是市场经济越是这样,是一个周期性的。所以要把握周期是非常重要的,你2010年进来是高潮,大家觉得很好,现在是一个周期,大家觉得很糟糕,其实也业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糟糕。所以要把握这个节奏,大方向是对的,要把握这个成长的节奏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刘汉元:思想家补充一分钟。就刚才说的过剩,2010年正好进来一个高点,研究这个产业,现在到低点。想一想市场条件下哪个产业不过剩,彩色电视机不过剩,手机不过剩,水泥不过剩,钢材不过剩,没有一个不过剩,只有我们垄断的那几个老大哥干的事情没过剩。所以市场条件过剩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和特征,那也是我们当年批判资本主义的那几件东西。所以过剩带给的是可能投资的这种是带着市场后面的熊往前面赶的最有力的动力,同时过剩也是带给消费者最终好处的最大一个动力来源。所以刚才李河君那句话说,我还是引用思想家一句话,就是《能源革命》的一本书,最终我们的能源会冲上去,但是到最后一天,柳暗花明的时候,我们会以接近零成本、零环境代价永续性的取得清洁能源。

思想家补充到这里。

Michael Wilshire

  Michael Wilshire

Michael Wilshire: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成本下降的驱动动力,有没有下降的可能。

我们注意看到风电成本的下降,未来也没有道理不持续这个趋势,在半导体行业我们也看到各种原因、各种技术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面它的成本也都是在下降的,在将来我们也没有道理不继续看到这种趋势。我们做了很多模型,光伏领域的价值链也是符合这个趋势的。光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它的补贴在什么程度上才能够在住宅领域内应用。如今在丹麦、德国、葡萄牙这些国家他们的价格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如果我们再往前看,比如看到2015,很多国家像德国、日本、捷克、土耳其,包括英国,他们的价格也会下降。我们看到光伏的成本效益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现在的电价比较低,我们很关注中国的成本效益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大幅的提高。

曾少军博士:我们这一阶段的论坛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做的精彩的演讲,以及观众精彩的交流,我们期待下一节更精彩,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8 2012/04

巅峰对话: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将超1万GW

2012年4月13-14日,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之太阳能光伏产业领袖分论坛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精彩上演,论坛由全联新能源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