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德国一样,虽然面临着中国企业的攻势,但市场仍在快速扩大。相关企业都在竭力思考如何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胜出。今后,随着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的实施,包括百万瓦级光伏电站在内,日本的太阳能市场有望扩大,海外厂商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德国和美国的现在或许就是日本的明天。
美国依靠中国企业的参与实现电网平价
美国曾是光伏发电的领跑者。具有历史意义的《公益事业管理政策法》(PURPA法)于1978年颁布后,收购光伏电能成为了电力企业不可抗拒的义务。美国虽然也出现了相关电池板生产企业,但日本企业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之后,加利福尼亚州积极采取普及措施,充分利用联邦政府的投资减税政策(ITC)领导了美国市场。奥巴马就任总统后,在ITC的减税之外,还有补贴可供选择,并推行了债务担保制度。这些绿色新政促进了太阳能在美国的普及,在加利福尼亚州以外地区也同样取得进展。
虽然补贴和债务担保制度于2011年停止,联邦政府的支持措施只剩下了ITC,但是,由于电池板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州政府提供的支持措施,事业的可行范围快速扩大。因为有要求电力公司收购一定量可再生能源电能的RPS制度,所以在电力价格偏高的地区,事业收支已经平衡。发电系统的设置成本与电力零售价格相当,达到了电网平价。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电网平价成为了美国国内的重要话题。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提及此说后,大学等机构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按照讨论的观点,光伏发电系统的长寿命化和低价化,以及采用分时段收费制度等,如果以这些为前提,实现电网平价将大幅提前。大型独立电力企业NRG能源公司的总裁称:“光伏发电系统符合成本呈几何级数下降的摩尔法则”。
而另一方面,电池板厂商则陷入了严酷的竞争状态,尤其是在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下叫苦连天,在2011年出现了很多倒闭、缩减业务、临时解雇的事例。以Evergreen Solar、Solyndra等享受政府补贴的企业为代表,许多企业破产。
美国太阳能企业的脸面——SunPower和第一太阳能也发生了异常情况。SunPower接受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的出资(6成),世界成本竞争力最强的第一太阳能也着手进行了裁员。越来越多的看法将之视为绿色新政的失败,在日本,此类报道也络绎不绝。
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从2009年的6.4亿美元猛增到了2010年的15亿美元。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仅1年就从2成增加到了4成。在这种形势下,2010年10月,要求向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官司开打。中国企业一直遭受不满和质疑。质疑主要集中在中国企业受到州政府的支持,或是与州政府联手经营,联邦和政府的各种补贴高达3成等方面。
美国商务部于2011年3月20日做出了向中国的晶体硅型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的临时决定。税率为2.90~4.73%(尚德电力2.90%,天合光能4.73%,其他3.59%)。预定于6月作出最终决定。
但是,2011年,美国的光伏发电年建设量翻番,达到了1.8~1.9吉瓦。累计已经超过5吉瓦。这意味着发电、设置和住宅等相关业务的快速扩大。包括尚德电力在亚利桑那建厂在内,中国企业也开始向美国国内投资。并且,向台湾和墨西哥等公认透明度较高的地区和国家投资,从当地出口的动态也活跃起来。最近也有看法认为,Solyndra的破产并非失败,而是应将之视为太阳能业务发展活跃的证明。
从反补贴税的临时决定来看,虽然决定本身得到了行业好评,但不到5%的水平低于预期,起到的影响估计不大。但是,如果在5月底作出反倾销临时决定,也有可能追加征收远高于此的关税。
另一方面,由利用中国的低价进口电池板开展太阳能发电业务的25家美国企业组成的CASE(The Coalition for Affordable Solar Energy)则对诉讼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如果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上涨,美国的需求将会减少,导致10万人失业。
作为美国光伏发电产业的象征,曾在成本、技术、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引领世界的第一太阳能也难逃行情低迷的影响,股价也骤跌。
但是,第一太阳总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姿态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现在,该公司更多地认为,“频繁变化的政府支持是一大变动因素,是导致行情混乱的根本原因”。因此,明确地提出了全力发展市场决定因素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从开发到建设、运转、维护需要大量专门技术经验的大规模发电站业务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第一太阳能将与担负“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度(RPS)”所定义务的电力公司签订长期销售(收购)协议,密切进行合作。第一太阳能解释说,这是立足于政策的电源开发,业务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易于策划包含技术开发在内的投资。其战略是利用M&A等方式,从单元模块的生产到建设管理一条龙参与业务,以确保收益。
在日本,出于环境限制,第一太阳能的CdTe电池板无法采用,但能够为最近在日本受到关注的百万瓦级太阳能业务的形态提供参考。从只要有空地,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的构思出发,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国家电源开发的一环,应从怎样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开发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下一页>而且,同样重要的,还有不单从负面角度看待中国企业进军日本,而是看到价格降低的好处,把中国企业的进驻视为住宅产业、智能社区等众多业务发展的起爆剂。
以上,笔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正在发生剧变的海外形势。因为单凭可说是处于“锁国”状态的国内分析很难掌握正确的认识。下面,笔者将对因实施FIT而受到国内外关注的日本市场进行介绍。
太阳能的电力削峰价值因电力短缺而攀升
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一直都很引人注目。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发电站。在电力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作为环保的独立发电方式,或是作为实现节电的手段,光伏发电越发受到关注。
住宅企业希望提升智能房屋的附加值。在受到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在需求者的所在地和地区设置的还只有光伏发电。日本政府最近正在频繁倡导构建“分散型能源系统”,而光伏发电将成为日本各地必不可少的分散型发电的构件。
在核电站重新运转的问题迟迟没有进展之际,如何解决这个夏天的电力短缺已成为日本最大课题。节约用电和峰值移位是最受关注的活动,作为政策也提高了重要性。因为光伏发电在白天发电,所以对于峰值移位和削峰有效。如果最大限度地利用住宅屋顶安装电池板,仅凭这一点,就能够使电力公司的高峰用电量减少2成,起到替代作用。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日本的独栋住宅有2700万户,符合抗震标准、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有1200万户,其中90万户已经安装完毕。
如果给1000万户每户安装3.5千瓦的电池板,发电容量可达3500万千瓦。这相当于1.6亿千瓦高峰用电需求的22%。如果每千瓦的安装成本为50万日元,需要投资5万亿日元。安装4千瓦的电池板,发电容量可达高峰需求的25%,如果把住宅数量增至1200万户,可达30%。虽然根据地区有受天气影响的情况,效果需要打个折扣,但可以看出光伏发电对于削峰有极大贡献。日本电气事业联合会公布了3月份光伏发电供给力评价的估算称:“在发电量最大日的下午3点,最大发电输出功率达到设备容量的30%。”
下一页> 余下全文节能概念发生改变,节能法被修改,不仅是减少使用量,还把削峰纳入节能范畴。在住宅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利用,根据使用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够确实地实现“节电”。而且发电设备一旦安装就是至少可以使用20年的资产。围绕光伏发电,一直有高成本的评价,但其价值已经超过单纯的成本论。
对于百万瓦级光伏电站的期待急速高涨
实施FIT的决定一出台,日本民众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到百万瓦级光伏电站上。此前一直是以电力公司为主进行建设,但没有保证企业盈利的制度,只是将其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CSR)(资料5)。
通过实施FIT,企业有望获得盈利,对于拥有大量闲置土地者来说,似是可充分利用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全球各国和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奖励制度和削减系统整体成本的努力,对百万瓦级光伏电站的投资激增,有望今后有力推动光伏发电事业的发展。在日本,由于FIT的条件尚不明确,加上经验不足和对各种限制会导致成本增加的担心,因此出现了既关注可行性又犹豫不决的情况。但是,因为在全球范围成本骤减,因此通过放宽管制等,已经开始看到盈利的曙光,至此出现了投资热潮。
并且,在被海啸袭击、土地暂时找不到合适用途的日本地震灾区,光伏发电作为重建的手段而受到瞩目。如果把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地震灾区进行援助作为前提来考虑,将会产生出大量的现金。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会有1成,输电线、蓄电池等基础设施会有1/3的补贴,再配合FIT,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事业的期待日渐高涨。光伏发电至少在20年内可以持续带来现金,有想法认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讨论如何有效利用土地。
可再生能源之中,光伏发电是唯一的只要有土地、在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享受FIT的能源。也许看上去这是安装后也无需特意维护、可以继续发展的事业。但是,如果不建立完善的制度,也有可能招致破产的风险。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美国与德国一样,虽然面临着中国企业的攻势,但市场仍在快速扩大。相关企业都在竭力思考如何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胜出。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