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欧盟对华光伏产业进行启动双反正式立案调查,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各大刊物媒体都是头版头条。知名人士纷纷发表看法,各抒己见,有用没用看看就知晓。
经济之声天下财经: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昨天表示,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后,并不是只有法律抗辩这一条路可走,因为欧盟初步调查结果要在9个月内作出,最终结果要在15个月内作出,在这个期间,中欧双方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磋商,化解摩擦。
国金证券点评:北京时间9 月6 日上午,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知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中国商务部随后发表声明称:“中方呼吁欧方能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和建议,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
评论
1. 与美国仅双反中国电池片相比,欧盟立案调查的产品范围扩大至原产自中国的硅片、电池片、晶体硅组件。由于此前美国对华光伏“双反”仅针对产自中国大陆的电池片,因此大量国内企业通过采购台湾电池片生产组件以规避美国的双反税收,成本虽略有上升,但增幅远小于惩罚性关税的税率。而欧盟将反倾销调查范围扩大至硅片、电池、组件,一旦最终裁决倾销行为成立并征收反倾销税,则国内企业避税途径将仅剩海外设厂这一条路,成本将大幅升高。
2. 调查期长达15 个月,“立案”本身短期内对行业/企业实际影响有限。
欧盟将在9 个月内给出调查的初裁结果并设定临时税率,届时国内企业在向欧盟出口光伏产品时将按此税率缴纳保证金,而最终的裁决将在15 个月内给出。
3. 事件影响关键还要看最终税率,同等税率情况下,对国内企业和行业的伤害将大大超过美国双反。
国内光伏组件类企业对欧盟的出口占到总销售额的60%以上,对美国则仅为10%左右,因此若欧盟最终裁定税率与美国水平相当,则对国内组件企业(尤其是几乎100%出口欧洲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不利影响将大大超过美国双反。
对欧洲本身而言,未来若缺少了来自中国的低价光伏产品供应,其终端市场的光伏系统安装价格势必将大幅升高,小则影响其下游电站开发产业链的就业,大则延缓欧洲各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目标的达成。
4. 与美国相比,欧盟将更理性地考察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利益,中欧政府博弈影响光伏“贸易战”进程。
欧盟在此次立案声明中关于调查程序说明的部分明确指出:“在倾销行为及其对欧盟本土企业的伤害被认定后,还将评估实施反倾销手段是否违背欧盟的综合利益。”2011 年中国从德国进口了价值7.6 亿美元的多晶硅料,此外还有价值数亿美元的光伏电池银浆和光伏生产设备,以保利协鑫为首的国内多晶硅企业也于近日向我国商务部提出了对欧洲进口多晶硅的双反调查申请(商务部暂未正式立案)。
欧盟与美国相比,不存在总统大选这一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对我国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的决策,将更理性地考虑欧盟境内上下游产业链的连带影响,包括硅料、辅料、设备的对华出口、以及系统成本升高对终端电站开发环节所带来的影响等等。
投资建议
尽管三天前默克尔访华时对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的积极表态令人精神一振,但“立案”仍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欧洲双反的靴子落地和中报风险的释放完毕,也意味着光伏板块短期内面临利空出尽的局面,后续建议紧密关注国内政策、产能退出、各国新增装机量等方面超预期信息所可能触发的板块反弹。
行业巨头发布声明
晶科太阳能就欧盟光伏反倾销调查发布声明
2012年9月7日,晶科太阳能公司针对此前欧盟启动对中国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产品发起反倾销程序发表声明,晶科表示,欧洲公司的指控是不公平的且毫无根据的。晶科能源称会继续扩展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以减缓单一市场贸易摩擦的影响。晶科能源强调反倾销调查不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全球战略,而且会继续与不公平的市场保护壁垒斗争。
英利绿色能源呼吁欧委会停止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2012年9月6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欧盟委员会今年7月份收到的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毫无事实根据。今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先生表示:“我们将密切配合欧盟委员会的调查,证明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不存在倾销行为。同时,我们仍将继续集中精力,以研发投入为基础,生产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作为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球化公司,我们一直严格遵守国际贸易惯例的最高要求。并且,我们的融资渠道和成本结构也是完全公开、透明的。”
英利绿色能源欧洲子公司总经理Darren Thompson表示:“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国际化和综合性的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重大的损失。这与我们‘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的目标背道而驰。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将阻止太阳能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导致光伏行业继续依靠政府补贴发展。”
得益于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阳能发电在欧洲开始逐渐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发电的广泛应用将帮助欧洲改善能源结构,实现 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与其他化石能源相比已初具竞争力。这场贸易战有可能将太阳能行业多年来的发展成果、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付之一炬。
尚德对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发表声明
尚德公司执行董事长施正荣博士表示:“全球光伏行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应用,而贸易壁垒恰恰会延缓这一进程。对此,我感到十分担忧。作为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尚德电力一直严格遵守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准则。目前,公司正在研读欧盟公告,未来我们将积极配合欧盟的相关调查,用事实来回击任何不实指控。”
施博士补充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会增加欧洲客户使用光伏的成本,并对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就业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将与全球光伏企业,包括欧洲的企业,坚定地站在一起,共同支持、维护自由贸易的准则。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努力,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
天合光能反对“赛维式”援助
如果欧美贸易制裁压垮中国企业最后一根稻草,光伏巨头们如何渡过危机?有些企业想到了地方政府。江西省政府已经为赛维准备了20亿的救助资金,而有消息称,江苏省政府也在酝酿着救市计划,其中包括为尚德寻找潜在的重组方。
但政府大包大揽式的救助方式引起多方争议。而作为尚德、赛维们的“难兄难弟”,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天合光能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昨日表示,“目前中国光伏业的情况是内忧大于外患,光伏危机的根源不在贸易制裁,而在于2010年开始的过度投资,导致行业供需一下子失衡。如果没有过度竞争,贸易保护的风声都起不来。”
事实上,高纪凡认为对于行业的过度竞争政府也有比较大的责任。“现在一些企业竞争力不行了,应该让他正常的去破产、去整合,但现在地方政府在这里施加很大影响,结果导致企业不去做创新发展,而是争取政府资源、争取银行资源,他认为取得资源才最大的道理。”高纪凡说。
不过在欧美贸易制裁的问题上,高纪凡同其国内的竞争对手们一样,仍在寄希望于中国政府的政治影响发挥作用。
下一页>商务部再次抗议
商务部:就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深表遗憾”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尽管中方多次呼吁通过磋商合作化解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但欧盟委员会仍执意发起反倾销调查。中方对此深表遗憾。
沈丹阳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滞缓,各国光伏产业都出现了企业经营困难,破产倒闭等现象,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欧光伏产业更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合作关系。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不仅伤害中欧双方产业的利益,也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健康发展。
沈丹阳强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方再次敦促欧方信守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承诺:在2014年前不采取任何新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措施,并收回任何已产生的新保护主义措施。中方呼吁欧方能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和建议,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或报复打击葡萄酒业
有媒体报道称,如果太阳能电池板案继续追究下去的话,中国或将报复打击欧洲葡萄酒业以及德国的多晶硅出口,日前,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广泛征求会员单位意见,协会已于近日正式向商务部递交申请,提请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中欧光伏大战 中国需积极应对
欧盟昨天公布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的调查,涉及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最大贸易诉讼案。尽管我光伏产品仍未摆脱出口加工的被动局面,但至少也算是我目前出口中为数不多的高端制造产品。在中国产业刚刚遭受到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后,在国内光伏产业正在调整结构,处于行业最困难的发展阶段之时,特别是人们对默克尔访华寄予厚望的时候,欧盟居然毫不留情地迈出了大胆的一步,这不禁要引起中国的深刻反思。
在中国高端产业总体仍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个别产业的兴起是不争的事实,这必然要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和紧张,个别竞争对手挑起的贸易争端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的介入则应更多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因素及产业上下游发展的影响,以及任何贸易壁垒的措施可能带来的利益得失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利用不公平竞争的理由,通过对规则的操纵和利用,刻意地打压来自于外部的竞争,甚至更严重者,不惜顶着贸易保护主义的谴责,而针对某一目的国采取打压措施,这不禁会使我们感到法律和规则,其实都已变得不那么至高无上了,而保护自己,限制对手的发展才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可以预见,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和刻意打压,在现阶段很难避免,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如果欧盟权力机构是理性的或明智的,如果西方的执法机构是公正的,那么情况或许会好一点。但若政府也带有偏见,就会迎合贸易保护主义的诉求,进而采取果断的措施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目前,后者出现的频率居多。因此,中国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应认真反思,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特别是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必须学会反制。
针对光伏电池的反倾销调查立案,首先企业应积极应诉,因为一般情况下,应诉企业会得到较有利的裁决,反而不应诉的企业会被课以重税。鉴于欧盟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性,若不应诉,很可能导致中国光伏业全面退出欧洲市场;其次,政府也应有所反应,除继续进行必要的法律交涉外,将视案情的进展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对欧洲输入中国存在不公平竞争的产品进行必要的制裁。此外,更重要的是,国内的光伏产业及相关行业要引以为戒,抓紧转型升级,突破技术束缚,避免同行竞争,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传媒视点
日媒:中国光伏电池在海外遭“围剿”
《日本经济新闻》9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光伏电池被围剿。针对长期在海外发动低价攻势的中国光伏电池生产商的包围圈正在不断扩大。继美国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行为、进而作出征收反补贴税的临时决定之后,中国光伏电池最大出口目的地的欧洲也已开始展开反倾销调查。而在印度,业界团体也要求政府发起调查。受国内供应过剩的困扰,正欲到海外市场寻找出路的中国企业正陷入困境。
下一页> 余下全文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于9月6日宣布,由于中国企业有可能向EU国家违规低价出口光伏电池,因此已经启动反倾销调查。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盟出口额为210亿欧元,因此这将是欧盟委员会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调查。
2011年,中国出口的光伏电池达到产能的8成以上。其中,对欧洲出口占7成左右。欧洲的业界团体表示,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成。由于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市场的需求正在放缓,但作为最大市场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对中国企业而言,欧洲的动向有可能构成沉重打击。
港媒:欧盟打响光伏战 中国宜对复杂事态做足准备
欧盟委员会6日公告称,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香港媒体发表评论认为,此次欧盟反倾销立案与美国光伏“双反”终裁的结果有可能相互影响,中方宜对事态发展的复杂性抱有充足准备。
香港《大公报》文章《欧对华打响光伏战 或逼中国出手反制》称,欧盟此举或逼中国出手反制。文章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的话称,欧盟反倾销调查后短期内对中国光伏产业必定有消极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展转型有利,中国光伏企业在未来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来适应欧盟市场、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这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香港《文汇报》文章引述业内人士的话指出,此次欧盟反倾销立案与美国光伏“双反”终裁的结果有可能相互影响,中方宜对事态发展的复杂性抱有充足准备。当前中国光伏企业可从三方面展开积极行动:一是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应诉、抗辩,在欧盟做出关税初裁前寻求协商,力争令欧盟在关税额度上作出让步;二是通过行业协会团结上下游企业,共同寻求应对之策;三是可考虑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加紧在南美、东欧等市场布局的步伐,以多元化发展策略分散风险。
香港《明报》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欧盟采取制裁措施,欧洲本身亦会受害,原因是中国太阳能板企业的机器与材料大多来自欧洲,相关欧洲供货商也将会受牵连,同时波及欧洲需要使用太阳能的企业。
著名经济评论员:光伏业是中国制造业缩影
著名经济评论员叶檀称,多晶硅行业面临的困境表明,中国成为制造车间向国外输出廉价产品,永远没有主动权,没有定价权,没有技术核心,最终也没有市场进入权。而多晶硅行业要复苏,中国制造业要复苏,建立通畅的内部市场是重中之重。此外,叶檀指出,弱势的经济体如果在国境内外存在重重壁垒,最重要的是拆除壁垒,从自己的围墙之内开始。
成为制造车间向国外输出廉价产品最终会丧失市场进入权
叶檀指出,多晶硅行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贸易时代的产物,设计产能主要考虑境外市场、境内外补贴水平,境内的消费市场与政策未能理顺,内需市场低迷,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到欧洲。
多晶硅疯狂发展是地方GDP至上的产业,急于扩张GDP的地方政府,希望在容易通过审批的光伏产业方面获得先手,大笔资金在初始阶段的暴利与境内外补贴的诱惑之下,纷纷进入光伏行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从全球来看,2011年全球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产能过剩率超过50%;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千瓦,已可以满足全球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从2010年欧盟取消补贴以来,多晶硅行业陷入内忧外患,随着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展开双反调查,多晶硅从1000%的利润率直降至亏本。此时中国多晶硅行业显示出致命的软肋,缺乏内需市场,没有技术门槛,负债率过高,无法实现高效企业对低效企业的兼并。目前龙头企业纷纷向政府求助,要求母乳喂养。
叶檀称,光伏行业是三来一补的低端外贸模式的翻版,虽然隶属高科技的新能源领域,实际上却是高科技领域的劳力出售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 “三头在外”: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晶体硅材料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最好的企业是工艺设施好于其他企业,欠缺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换一句话说,我们在高科技行业,仍在为国外打制造业的工。
而多晶硅行业面临的困境,说明了古老的真理,中国成为制造车间向国外输出廉价产品,永远没有主动权,没有定价权,没有技术核心,最终也没有市场进入权。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摩擦下,任何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等,都将是针对中国制造业的致命打击。
建立通畅的内部市场是重中之重
下一页> 余下全文叶檀指出,多晶硅行业要复苏,中国制造业要复苏,建立通畅的内部市场是重中之重。当中国内部市场有了巨大的需求时,中国制造业不必要仰海外消费者鼻息,拿着白条仅能糊口,还心满意足。此时,政府推广节能规划、推广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新能源方案至关重要,这比政府直接给予补贴、直接到银行争取贷款要重要得多。
而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要,各地一窝蜂、划地为牢的结果是产能越减越多,我国的电解铝在增加,粗钢产能在增加,多晶硅也在增加。没有统一的大市场,我们会在各个省份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经济形式,浪费而低效。此时,重要的让掌握先进工艺的企业兼并其他企业,让市场资金与消费者决定哪家企业能存活,而不是让政府之手在挽救所有的企业。那样,中国的光伏行业就真的完了。
拆除壁垒需从自己的围墙之内开始
叶檀指出,鉴于全球市场已经形成统一整体,美国与欧盟的重商主义做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及设备大部分是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3.6亿美元的银浆,进口多晶硅高达7.64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08亿元的生产设备。中国坚决反制将起到一定效果,但不会是决定性效果。包括多晶硅在内的中国光伏产业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叶檀总结称,与邻为壑起不到削减产能的效果,重商主义从来都会恶化经济,而在贸易战中的赢家,一定是掌握技术优势,拥有通畅的商业渠道的经济体。弱国无外交,弱势的经济体如果在国境内外存在重重壁垒,最重要的是拆除壁垒,从自己的围墙之内开始。
政策调整
欧盟反倾销立案 光伏“十二五”规划再调整
中国光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欧盟反倾销调查立案或将对光伏行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此背景下,这些企业正逐步地转向国内市场。
而为了鼓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装机容量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由21GW调整到40GW。
“准确地说应该是调整到了40GW,上不封顶,其他条件一概不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也证实了此消息。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为3.6GW,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
再调整
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最早的时候,决策层曾考虑将这一目标定为 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8日的一场讨论中,再度上调至15GW。
今年7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文件,对该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具体来说,将重点放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建成并网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建成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这次调整被业内普遍认为过于保守。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21GW还是保守。国内的光伏产品成本下降的步伐非常快。“现在卖到国外的大概是在7美分/瓦,再过两三年成本肯定会降至四五美分每瓦,甚至更低。”吕锦标说。
下一页> 余下全文中能硅业是保利协鑫(3800.HK)旗下主要生产多晶硅的子公司。而保利协鑫则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商。该公司的多晶硅和硅片定价向来具有标杆作用。今年一季度,保利协鑫对外宣布,该公司希望在今年二季度末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每公斤18.5美元以下,目标硅片加工成本在每瓦0.13美元以下。
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调整到21GW原本被认为是“定格”,不会再做出调整。但时隔不到两个月,这个目标就已经再次变化。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考虑到21GW根本不能满足国内市场。
期间,国家能源局官员曾征询过几大光伏巨头的意见,并且听取了行业内的诸位专家的意见。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该目标再做调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到2015年21GW根本满足不了国内市场。再加上欧美双反调查,国内市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紧开拓。”上述人士称。
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证实了上述消息。“除了装机目标变了,其他的条件一概不变。”上述人士说。
据透露,五年中新增的40GW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仍将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两个领域内。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将主要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电站,结合大型水电、风电基地建设,采用风光互补、水光互补方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方面,则主要是在中东部地区,采取与建筑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表示,鼓励发展分布式电站,可以避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扩容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并网难问题。
调整逻辑
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50%以上。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16GW,其中中国10GW。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到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GW。
相比之下,在中国总的装机容量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有的比例极小。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3.6GW的光伏发电总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0.2GW左右。
光伏行业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遭遇寒冬。当时全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停产,30%大幅减产。由于上游多晶硅价格持续暴跌,国内约80%的多晶硅厂商倒闭。今年一季度,国内多数光伏企业均继续亏损。其中,光伏巨头赛维LDK亏损达到1.85亿美元;无锡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
9月6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光伏行业发起发倾销调查立案。这对于70%依赖欧洲市场的光伏企业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告诉本报,作为企业来说,除了积极去应诉外,还应该找到更多的路去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路便是转向国内,提高国内市场的份额。
但与中国庞大的光伏组件产量相比,发电装机规模也仍显很小。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自己的160多家企业进行了产能统计,已经达到了35GW。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预计,中国目前光伏电池的产能大约是40GW,比全世界的总装机量还多。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0%,可是光伏装机量只占到全球的8%。“中国的装机量很少,但这也意味着市场很大。”一位光伏企业高层人士称。根据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统计,2011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7GW,同比增长超过400%。市场普遍预计,2012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 5GW至7GW。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接近“平价上网”,不再需要大规模通过财政补贴来扶持,这使得光伏发电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其中5家企业居全球前10位。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已从 2000年的每瓦 40元下降到2010年的每瓦7~8元,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从2009年以前的每千瓦时4元下降到2010年的每千瓦时1元左右。吕锦标表示,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渐下降,光伏发电正在逐步走向平价。
“动用财政补贴刺激的办法只能在前期进行,量大了,财政也补贴不起。光伏行业的发展最终是要靠市场来刺激。光伏发电只有实现了平价上网,才会有爆发式的发展。”上述国家能源局官员称。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自从欧盟对华光伏产业进行启动双反正式立案调查,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各大刊物媒体都是头版头条。知名人士纷纷发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