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贸易狙击而受重创后,中国政府近期终于发出一连串“组合拳”以应对咄咄逼人的欧盟。
11月初,我国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70号和第71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紧接着,商务部又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TO)。
但此时,隔岸观火的美国却又祭出火上浇油的一招——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美国商务部在未来5年间,可对中国内地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对正陷于困境的中国光伏产业而言,此举无疑是雪上加霜,且美国的做法或将影响欧盟对中国的裁决。
这场没有硝烟却注定惨烈的光伏贸易战,对处于水火之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必要的反击
针对中国政府近期打出的这一连串“组合拳”,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记者表示:“‘双反’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光伏企业申诉的肯定,以及保卫本国企业利益的坚定立场。此时发起‘双反’能够迅速阻截海外产品对我国企业的进一步打击。”
数据显示,2008 ~2011年,原产自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口绝对数量增长272%,进口价格却下降75%;今年1~6月与2011年同期相比,太阳能级多晶硅进口绝对数量增长34%,进口价格则下降49%。
“除去经济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光伏业持续低迷之外,国内多晶硅企业大面积停产与欧盟多晶硅对我国的大规模、低价格倾销不无关系。”安邦咨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
截至目前,欧盟进口多晶硅价格已低于国产多晶硅,最低价甚至少于20美元/千克,明显低于成本价。
对此,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郭来珍对记者表示,面对贸易保护,选择合适的、实际有力的打击是必要的。
但是,针对欧盟的这一系列措施是否真的能达到有效反击的目的?
沈宏文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尚难下定论,但目前没有比发起反制更有效的办法。如果不积极制止欧盟多晶硅低价格倾销的态势,未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可能全军覆没。
“虽然短期内可能依然无法解决欧盟对中国光伏的打压,但对合理权益的坚定维护,有利于压制欧盟贸易保护的势头。”郭来珍说。
沈宏文也指出,“双反”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上的强硬态度,上升到国家层面后不仅能够起到震慑作用,也或许能迫使欧盟有所妥协。
借机脱困不现实
沈宏文指出,由于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的上游部分,此次贸易战从短期来看,我国的“双反”堵截了欧盟进口多晶硅带来的冲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多晶硅企业。
“但是,遭遇欧美‘双反’的是我国光伏下游产品——光伏组件,商务部的‘双反’并不能帮助光伏组件撬开欧美市场已经关闭的闸门,因此,国内光伏组件的去路问题并未得到切实解决。”沈宏文说。
此次欧盟贸易战的突然来袭,也迅速暴露出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沈宏文指出,许多光伏企业今后必将面临兼并重组甚至是破产的抉择,这决定了今后产业的转型将十分艰难。
众所周知,贸易战从来都是“损人不利己”,这场由欧美国家率先发起的贸易战也并不例外。郭来珍认为:“贸易保护行为乃至贸易战没有胜利者。此次光伏贸易战的胜败最多也只能决定双方损失的多和少,但双方损失都是巨大的。”
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在欧盟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商务部反倾销举措取得成功,欧盟或许会在征收高关税上作出让步或者妥协,但却可能通过其他渠道继续设置障碍,比如对市场份额占比设限、增加转换率标准等。
因此,这场贸易战或许对欧盟的行为能有所遏制,但对完全陷入低谷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目前面临的困境。
沈宏文认为,在欧美市场封杀我国产品已成定局的情形下,我国企业积累的大量滞销产品只能依靠自己消化。
战略进行新调整
上述安邦咨询研究员认为:“此次光伏贸易战对内的积极意义可能在于,将促使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光伏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再次作出调整。”
连日来,我国政府对光伏行业开始频频实施救助计划,一系列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如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免费入网、国家电网取消光伏发电上网收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等,使光伏企业尽可能地扩大国内市场。
郭来珍认为,既然政府层面已经为今后光伏产业指明发展方向,余下的应当交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今后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淘汰企业。
同时,分析人士指出,光伏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以不断地提高电池转换率,降低成本方能继续生存。
安邦咨询研究员对记者强调:“不论是被国有化了的企业还是现有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化之路都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利好政策不能被贯彻执行,那么我国光伏产业受到的伤害会非常重,企业的生存也将变得更加艰难。”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贸易狙击而受重创后,中国政府近期终于发出一连串组合拳以应对咄咄逼人的欧盟。11月初,我国商务部发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