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7GW光伏配额对于国内众多的光伏企业来讲,简直就是“狼多肉少”。而在中国各光伏企业的龙争虎斗之下,7GW的欧盟配额分配再生变数。
据悉,在经过数轮协商后,上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初步达成两点配额分配原则,一是谁应诉谁受益,二是要保护小企业的利益。这意味着,在94家参与价格承诺的企业中,有36家企业可以获得抗辩奖励。
而上周拟定的分配办法可看做是“631”方案,即60%的份额按历史出口数据而定,30%将分配给36家抗辩企业,10%则给予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此,有光伏企业表示,这一方案尚未获得通过,目前获得配额的94家国内光伏企业仍存在很多想法与争议。
事实上,原定的“6:3:1”分配方案在征求意见时遭到部分企业强烈反对,经协商后将比例调整为“6.5:2.5:1”,即65%的配额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其余25%和10%分配给抗辩企业和小企业。“目前方案已经基本敲定,现在正在要求各企业上报相关的基础数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数额还没确定,不过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接近机电商会人士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认为,新方案将分配给抗辩企业的份额减少到25%,相应的将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的份额增加到65%。对于既是对欧出口大户,又是抗辩企业的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等龙头企业而言影响甚微,它们仍将是最大受益者。
而即便大比例方案敲定,更加激烈的争斗还将继续,单个企业还要继续争夺自己的细分配额。
据悉,今年上半年,欧洲安装量为5.13GW,中国对欧洲的出货量为4.3GW,下半年剩下的额度只有2.7GW。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价格承诺的执行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包括出口流程等都需要重新理顺、调整,因此,今年实际上所剩时间无几,应该很难再有多少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了,预计光伏出口到今年四季度才能逐步恢复。
其实,在中国与欧盟的光伏“双反”谈判中,中国方面的代表提出的“价格不低于0.5欧元,每年配额10GW”已让欧洲人“惊呼”了。据介绍,现在中国的国内交货价大约是0.4欧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不低于0.5欧元的价格,中间会有0.1欧元/瓦的价格差,10GW就会是10亿欧元,也就是80亿人民币的价格差。
鉴于中国国内的光伏产能约30GW,因此,必然与过去的纺织品出口配额和钢材进口批文一样,那些拿不到配额的人会设法去“买”配额。只要低于每瓦0.1欧元,这笔生意都有得做。如果谈判结果高出了0.5欧元/瓦,那么,这个空间还要大。
即便,审批配额的官员能够做到分文不取,但那些拿到配额的公司,可能把拿到的配额直接转让或委托代工,比自己生产组件更赚钱。每年近百亿的灰色收入空间,是否是中国的官员如此热衷于搞配额的目的呢?
国内光伏电站市场大幕开启
外部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又是如何呢?据了解,随着国内市场的启动,以五大电力及中广核、三峡集团、国机、中航等为代表的央企正迅速抢占光伏电站市场,元气大伤的民企受制于资金链等难题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正被动成为边缘化角色。
而近期光伏行业的利好政策更是不断。财政部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按发电量给予补贴。
此外,8月2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梁志鹏副司长在大同举办的国际太阳能竞赛暨国际太阳能高峰论坛期间透露,“分布式补贴政策将最晚在今年8月底前出台,补贴价格、光伏并网等此前热议的光伏一揽子政策将一并推出。”
受利好消息刺激,光伏业的又一波投资大潮正在启动。8月5日,中国建设工业集团与宁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200亿元包揽了宁夏全区2500MW沙漠生态光伏电站的建设。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在农林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研发制造等方面开展合作,并以沙漠光伏、太阳能光热等清洁能源电站建设为载体,开发沙区现代农业、林业和旅游业。
8月6日,中航工业集团宣布,未来3年内,将在北京、上海等11个省20个城市的厂区内陆续投资38亿元,建设400兆瓦分布式发电系统,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4亿度。分布式发电被视为光伏行业最有前途的领域,而中航工业集团一出手就拿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更令整个行业震动的是,国家能源局已经明确任务,到2015年底必须彻底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其中光伏独立供电解决119万人用电。为此,三年内我国将开工相关项目合计583个,总投资294亿元。上述项目的建设运营将由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中节能、中广核、三峡集团8家央企包揽,民企无缘分得一杯羹。
在谈及为何选定8家电力央企来承接解决无电人口用电的光伏独立供电项目,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称,“项目大多处于西部偏远地区,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经济效益差,而这些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建设热情高。”
其实,在央企“大干快上”的背后有着民营企业的落寞。“现在民营光伏企业不是不想参与建电站,大家都看到了机会,但大家都没有钱,银行目前一点没有放松对光伏企业的贷款,所以只能看着央企大举扩张。”一家民营光伏企业的高管人士无奈地说。
上述企业人士称,光伏电站投资长、业绩稳定,但需要的资金量超大,“电站资产需要长期持有,对资金链的压力很大,目前民企的资金链普遍紧张,所以有心无力。”对于资金问题,目前主攻集中式电站的航天机电总经理徐杰在近日坦承,“现在电站融资非常难,我们作为央企,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徐杰还透露,现在所有的光伏电站项目,都需要一年期的连带责任担保,这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够做到的。“我们央企能一下拿到100亿的授信,但民营企业就很难了。”此外,过去对民营光伏企业大抛橄榄枝的地方政府也迅速转变态度。
下一页>“以前我们去与地方政府谈合作,他们热情得很,现在却纷纷都变了一副脸。”上述光伏企业高管感叹,“地方政府现在都把引资目光盯在央企身上。”也许不应该责怪地方政府的现实,毕竟民营光伏企业捅出的一堆财务问题还是一团乱麻。
不过,并不是所有民企都自愿放弃光伏电站这块阵地。7月初,英利就与河南驻马店政府签订200兆瓦光伏电站协议,与云南省的协议中更是计划未来3年在云南布局3吉瓦的光伏项目。“国家政策导向是建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在央企带头进入,这说明电站投资是有利可图的。”英利总裁办副主任梁田称。
中国光伏的“财务困境”
事实上,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眼前的巨额亏损和资金链紧张,或许是比欧盟反倾销更迫在眉睫的难关。有专家呼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共同提高警惕性,实现规范生产和规范操作,从内部排除恶性竞争,从而争取行业的全球性地位。
值得玩味的是,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曾向媒体表示,公司一年要接待数十批来自各地的政府考察团,希望复制出1000个无锡尚德。而这些考察团关心进口设备的品牌、规格,仅为了照抄、照搬,没有把精力放在潜心打造光伏设备研发基地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仅江苏省13个地级市均建有光伏产业园,大型光伏企业只有20多家,数以百计的均是中小企业。在最初尚德与赛维成功的光环下,地方政府看到了光伏造富的美好前景,纷纷仿效上马光伏产业。
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短短数年内,全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不少老牌企业和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光伏制造,包括浪莎集团、波司登、三星等都先后宣布进军光伏行业,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张导致行业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
河北省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此前指出,我国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光伏,导致很多其他行业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入光伏行业,成为产能急剧扩张的重要推手。
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也在恶性循环。早在2011年底,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报价由0.8~0.85欧元/瓦将至2012年初的0.7~0.8欧元/瓦;欧洲地区的竞争对手亦下调价格,由1.0~1.07欧元/瓦降至0.8~0.9欧元/瓦。
下一页> 余下全文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甚至感慨地说:“无锡尚德是被众多中小企业的恶性价格战打垮的,中国光伏产业最可悲之处在于此。”即便是美国对使用中国产晶硅电池组件征收双反税的时候,我国光伏组件企业仍没有停止在欧美市场打恶性价格战,一些中小企业的组件从0.8美元瓦,降至0.65美元瓦。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网站昨日发布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显示,企业财务状况依然紧张,账款拖欠较严重,我国前10大光伏企业负债总额仍超千亿元。
据介绍,由于产品毛利大幅下降、金融机构信贷收紧、应用扶持政策及资金不到位、商业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等,国内光伏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仍较严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60天、104天和116天。随着产业整合及企业破产、重整等不断深入,呆坏账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
不过,随着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中欧光伏“双反”和解方案初步达成、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等,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有望企稳回升。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测算,预计201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万吨,电池组件产量将超23GW,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超8GW。
结语
“无核心技术两头都在外”是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来料加工”的产业发展方式不仅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还在产业的话语权方面“受制于人”。而在欧盟各国普遍“钱紧”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以及无序价格战更让国内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显然,中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单位对此不能“袖手旁观”。但光伏产业的低层次发展方式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道理不言自明,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者行业,到哪里或到那一天,都不会有相应的“话语权”。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很显然,7GW光伏配额对于国内众多的光伏企业来讲,简直就是狼多肉少。而在中国各光伏企业的龙争虎斗之下,7GW的欧盟配额分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