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终极版”的最终落地,无疑给中国光伏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未来三年35GW的装机目标、逾3000亿元的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强势入场的光伏“中央军”又有大动作!本月22日,六大央企在京汇聚一堂,共同发起成立“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PGO)。该组织涵盖了从光伏装备、光伏产品、电站开发、EPC总承包、电网接入、电站运行维护、金融平台等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堪称一个史无前例的光伏帝国。伴随这一国字号战车横空出世,整个中国光伏业的格局将被彻底改写,央企组团抢食市场蛋糕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而对中小企业甚至民营巨头“靠边站”的挤压效应即将浮出水面。
只是,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让位于国资寡头把持的“大一统”版图,对于中国光伏业究竟是喜还是悲呢?
光伏战场惊现国字号“集团军”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光伏业整体复苏态势喜人,上市公司半年报喜报频传更令投资者振奋,第二个光伏盛世似乎已是呼之欲出。但业界内外都已有细心的观察家发现,伴随这一轮光伏复兴浪潮的,是一波波“中央军”挟巨资强势入场,而往昔翻云覆雨的巨头们似乎雄风不再,甚至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而此次国字号“集团军”亮相,无疑更是在本已波诡云谲的光伏圈内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这一集团军囊括了招商新能源集团、国电光伏公司、国电南瑞科技公司、国电蒙电新能源投资公司、保利新能源科技(北京)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六家央企。而在它们的背后,更是赫然站立着招商局集团、国电集团、国家电网、保利集团、中国电科集团这些“母公司”大佬。其中任何一家的分量,恐怕目前排名前十的民营光伏企业身家全部加起来都难以与之匹敌。在后者看来,这样的强强联合不啻于一群大象闯进了羊圈,光伏界的震惊和错愕不难想象。
按照协议内容,六大“中央军”将结成战略同盟,以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为原则,就光伏电站项目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从而构建一个从行业上游到下游、从光伏电站建设到运营维护全部自成一体、专属于能源央企的“光伏帝国”。其中,招商新能源作为招商局旗下专业从事投资、开发及运营太阳能电站的平台,将成为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经营主体;国电光伏负责合作项目的开发和一体化建设以及电站相关技术培训,形成电站设计、安装建设、调试及电站质量规范;国网南瑞、国电蒙电新能源、保利新能源和四十八所将分别负责合作项目的开发,为电站并网和控制管理提供支持,为电站运行提供专业的维护,形成电站运维规范以及提供先进的组件等相关设备和技术。
与它庞大的体量相匹配,这个光伏帝国的胃口也着实不小。在未来五年内,“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将以招商新能源和国电光伏为主导,计划开发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GW的光伏电站;其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建成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00MW、600MW和1GW。而就投建光伏电站最关心的电量收购和收益率问题,也同样由这一光伏帝国“内部包办”。招商新能源与国电光伏单独签署协议,国电光伏作为EPC总包公司,对双方确认的发电量进行担保,并确保收购方招商新能源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9%。
央企抄底光伏业的“阳谋”
其实,从2012年以来,身处危机的中国光伏业就为央企进场提供了一个契机,一直以来都是由民企掌控的国内光伏市场就突然杀入了数家央企。当时曾有媒体报道,“三桶油”之一的中海油正在与光伏中概股巨头阿特斯太阳能谈判收购事宜,若收购成功,中海油将一跃跻身国内光伏前五名。
中海油并非首家由传统能源行业登堂入室杀入光伏行业的央企,彼时的中石化在塔河油田首座光伏电站已经开始建造;而中国化工集团也声称其进军光伏产业已经得到国资委的支持,组建航母级光伏企业将是中国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然而,种种喧嚣过后,中海油对阿特斯的收购终究没有成行。眼看通过收购国内一线企业直接“上位”的道路没有走通,央企为了在民企称雄的光伏行业站稳脚跟,开始走上了自立门户、抱团取暖的道路。
当年9月,中国电科四十八所与国电科环公司终于迈出了央企结盟的第一步,决定建立在光伏电站建设、光伏关键工艺设备国产化、光伏组件和电池产品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光伏战场上的国字号战车已经隆隆开动,只是当时的民营巨头们尚且自顾不暇,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纸协议背后的分量。中国电科四十八所能够位列此次“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的创始企业,也是其来有自;而国电系的企业能够入列,与去年国电科环第一个吃螃蟹无疑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PGO:翻版的“新能源汽车央企联盟”?
六大央企发起成立“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的一幕,无法令人不联想起三年前的8月。2010年8月18日,由国资委牵头,16家央企的主要负责人齐聚北京,成立“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同样是抱团抢滩,同样是国家队的诞生,同样是清一色的央企成员。
耐人寻味的是,因为是央企联盟,当时作为电动车领域领军企业的比亚迪和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汽集团都未能入盟。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加入电动车产业联盟是企业自愿申请的,不仅上汽集团这样的地方国企可以加入,也欢迎国内的民营车企加入。但时至今日,这一联盟仍然是名副其实的央企俱乐部。
下一页>再看如今的“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出席成立仪式时表示,希望更多光伏企业加入这一组织、协调发展,发挥全产业链骨干企业优势。话虽如此,但从创始企业的身份不难相见,尽管没有直接打出央企联盟的旗号,如果不是门当户对,要想入盟只怕是难如登天。
从电动汽车到光伏电站,央企在新能源领域扩充地盘绝非偶然。光伏电站开发红火,一方面在于相比制造业产品不足5%的毛利率,投建大型地面电站项目20年周期内的内部收益率可达10%,自然吸引包括央企在内的各路资本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按照产业链传导效应,光伏新政下首先享受利好的便是下游环节。在这场千军万马争食电站“蛋糕”的较量中,拥有资金及整合能力优势的“中央军”面对已成光伏残兵的传统巨头自然占尽优势,国进民退或许已是大势所趋。
“国家队”登基非中国光伏业之福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业的内斗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尤其在海外市场,处于散兵游勇状态的各企业不但无法拧成一股绳,反而不遗余力互相拆台,热衷于竞相压价的恶性价格战,最终招来了欧美“双反”的灭顶之灾,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不深刻。如今伴随中欧贸易战罢兵言和及光伏新政的落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行业大环境亟待洗牌,行业格局大整合、大重组势在必行。
然而,这一进程应该由市场之手来完成,只有经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方能“大浪淘沙始见金”,真正优秀的企业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并笑到最后。央企入场本身不是问题,有助于打破现有光伏业一盘散沙的格局;但央企“自己人”抱团制造垄断、排斥竞争,由“国家队”主导的整合显然是背离了光伏新政中兼并重组的初衷。
以“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来看,就是在光伏业内划出一个央企专属的独立王国,借助结盟、抱团来谋求与民企不对等的优势地位,藉此共同操控市场、架空传统巨头。通过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催生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巨无霸”光伏企业,但这种靠与民争利形成的行业寡头,本质上对中国光伏业是一种戕害。以往的群雄逐鹿,固然容易导致企业各自为战,行业整体竞争力受挫;但如今央企若要搞“唯我独尊”、“坐地分肥”的那一套,对于历经十几年发展已高度市场化的中国光伏业而言,不啻于一场大倒退。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光伏新政终极版的最终落地,无疑给中国光伏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未来三年35GW的装机目标、逾3000亿元的光伏发电市场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