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4年各省光伏发电规模预方案。光伏电站共计约1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约为7.6GW,4GW为地面电站。一时间,“吐槽”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存有很多疑问,分布式装机目标能否完成?如果完不成地面电站装机量有无必要调高?国家政策制定与行业期望产生巨大偏差,原因何在?
完不成
可以肯定的说,明年分布式7.6GW的光伏项目肯定是完不成的。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赛迪智库日前发布报告称,2014年分布式发电预计实际可完成6GW左右。中国201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10GW,其中光伏大型地面电站约为7GW,分布式发电约为3GW。但笔者在此想指出,2013年3GW的分布式装机量绝大部分来自于2012年已经获批的“金太阳”示范项目,真正基于度电补贴模式的项目不过几百兆瓦,且这些项目大都未并网。
2013年随着“金太阳”示范项目落下帷幕,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必须仰仗于新确立的扶持模式,即自发自用、余量上网。2013年8月份以来,中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及《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修订版)》等重要光伏文件。可以说相比2012年,分布式光伏政策文件已经基本健全,政策不再是阻碍分布式发展的一道坎。因此,2014年中国分布式发展速度会强于去年,最起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但是,中国目前并没有分布式电站的成功案例,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潜在风险点较多,规模化推广阻力仍较大。分布式投资回报率理论上可以做到12%~15%,但是这种测算过于理论化,首先企业用电量不稳定是投资商最为担心的;其次屋顶产权很可能在25年的期限内多次易主,增加了企业的持有风险;最后投资商肯定不能够以工商业用电价格卖电给企业,实际售电价格肯定要比电网价格低......
笔者之所以非常肯定的说分布式光伏系统既定目标完不成,是因为分布式面临的上述问题不是政策能够完全解决的,更多是属于商业风险范畴。政策能够做的就是保证补贴年限,适当提高补贴力度,压缩总体装机规模,缩短投资商回收年限。
假设分布式系统投资回收期可以降低到五年,则以上投资商担心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即便存在风险,资本也会踊跃进入。他们愿意承担相应风险,毕竟分布式电站投资回报率很高。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国家不可能保证所有投资光伏项目都会获利,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但前提条件是一定要让投资企业值得冒险一试,如果回报期过长、风险又不小,中国分布式发展就将走入僵局,出现国家热情积极、企业观望等待的尴尬局面。
目前,分布式商业模式一篇空白,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要规模的程度。只要具有成熟的案例就具有了说服力,在此笔者倒建议国家政策可以在明年适当提高分布式补贴力度,而降低原有装机规模,否则7.6GW的装机目标没有任何完成的可能性。
不能改
中国2014年确立了11.8GW的光伏总装机目标,如果分布式装机目标完不成,大型地面电站装机量会有所调整吗?近期不断有消息传出,国家对光伏发电实行的是总量控制,后期很可能对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的规模分配进行调整,可能会面临不小改动。
阳光电源总经理曹仁贤日前表示,“纠结于分布式与西部电站各自多少比例其实没有意义。即便明年分布式装机做不到8GW,地面电站的部分也一定会弥补。”这或许反应了很多企业的心态,他们更寄希望于大型地面电站,也深知如果分布式“不争气”,国家还是会随时调整政策,用地面电站来弥补分布式空额。
行业一律“唱空”分布式发电,是因为分布式系统的确面临融资、屋顶资源、商业合作模式等问题。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型地面电站投资回报率稳定,商业模式成型,企业更青睐于后者。试想一下,有更好的投资方式,企业当然只会看到分布式领域的种种弊端,不愿自己成为拓荒者。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大型地面电站补贴不做出调整,降低其投资回报率,分布式就永远发展不起来,企业根本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
解决企业投资积极性还必须依靠政策杠杆,做到投资大型地面电站低回报、高稳定,投资分布式发电高回报、高风险。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让各种应用方式形成合理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单纯的救市,也不是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如今,大型地面电站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国家很有必要降低装机规模,而将更多精力放到分布式发电中来,倒逼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
当然,笔者这一观点可能会遭受争议,很多光伏人士还是把“救市”看成国家必须抬高大型地面装机量的有力借口。事实却不一定如此,强力“救市”带来的负面作用正不断发酵。赛迪智库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研究认为,由于国内市场的过快扩大,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恐将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复现前两年供过于求、大肆杀价的局面,产业有重现无序竞争的隐患。
平安证券能源金融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也表示:“我们原先就认为光伏行业形势将长期严峻,只是国内下游抢装潮令光伏产业在这段时间意外景气了一把。”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救市”对产能的消化如同激素一般,只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长期看光伏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是第一要务。“救市”造成的假象很容易使得下游市场产生泡沫,地方政府也积极给予本地企业优惠政策,力促其复工。其结果是,产能利用不足的企业开足马力,停产企业相继复产,满产企业通过技改等手段扩大产能,市场供应正在加速。
总之,国家政策本质目的是铸造商业模式,“救市”不能无限持续下去。政府不要为企业考虑过多,这只会抹杀企业创造力,助长企业扩张欲望。同时,分布式既定目标即便完不成,也不应该扩大大型地面电站装机规模,一来大型地面电站并网压力已经很大,二来只要大型电站占主导地位,分布式市场永远发展不起来。把大型地面电站置于死地,分布式市场才能“后生”。
下一页>平常心
分布式政策配备已经非常完善,企业却仍不买账,这说明分布式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政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分布式市场核心问题的解决触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需要国企改革、价格机制改革、能源结构调整等重大工程相配合,并非单纯的一纸文件就能化解。
以分布式融资为例,国开行有望为光伏行业贷款出台配套政策,该政策有望降低光伏企业申请贷款的难度。假设国开行政策能够完全执行到位,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每年需要近千亿的投资额,行业能完全依赖国开行而继续发展吗?对商业银行来讲,虽然国家确立了“有保有收”的方针,但光伏仍被商业银行列为“高危企业”,被拒之门外,真正能够获得贷款的企业少之又少。像这样政策被打折扣的现象非常多,因此企业更加看重的是执行效果。
笔者认为,政策火热并不代表市场也一定火热,所以企业需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今天的光伏产业,不要动不动就把暴发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也不要去展望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后的光伏市场,活在当下最重要。
中国光伏企业一直活在政策之中,对习惯不找“市场”找“市长”的光伏企业来说,他们等待是刮起政策的春风,拯救他们于水火。而国家从宏观层面来考虑,既然发展分布式是大势所趋,就不应该迎合企业所好,而是让市场牵着企业的鼻子走。
换个角度看,把光伏产业当作一个常规产业来发展或许对行业更为有利,至少企业不会心急,也不会过分展望未来而不愿舍弃现在。其实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发展,其盈利能力会回归正常,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产业。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日前,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4年各省光伏发电规模预方案。光伏电站共计约1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约为7.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