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不是谈成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不忘创业时的谦虚,经常提醒自己当初为何出发。
30年前,我为了生存而创业。30年后,为了责任选择再出发。
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在柳市街头修皮鞋,常看到有人躲躲闪闪扛个麻袋走过,一不小心就会被镇里“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抓走。原来那麻袋里装的是铜材料,是从废旧的电器上拆卸下来的。这是温州人走南闯北跑单帮、做手艺发现的商机。大家一看赚钱,群起效仿,简直要把全国的旧电器都买回来了。
“打办来了,打办来了,赶紧逃!”十几岁的我对这句话印象极深。但很快,我也效仿他们,丢下修鞋摊,和几个朋友因陋就简地搞了个经营电器的小作坊。
人有时候是被环境和现实逼出来的。如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倒逼出来的。温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为了生存,自古就形成了经商传统和深厚的商业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人的商业天赋再次被激发出来。那时柳市街头几乎都是做电器的,很多人发了财,建了楼,但在当时发大财是不允许的,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紧接着,“八大王”的事情就出来了。“八大王”一被抓,面上安静了一阵子,其实大家还在私底下接着干。
看到“八大王”被抓,我们很感慨,“人怕出名猪怕壮”。我们身处其中,只是因为规模小而没受关注。不久“八大王”平反,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在当时,成立一家企业还是容易的,不需要太多审批,只要申报材料符合要求即可注册登记。但如何给企业定性,政府颇费脑筋。我们温州当地的领导思想比较解放,允许3个人就可以搞1个股份合作企业,怕人家说“姓资”,就在企业性质一栏后面加括号,注上“集体”二字。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是当时最沉重的思想包袱。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不敢再扩大生产,再扩大就变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时想要政府批点土地给我们建厂房,一个领导跟我讲,“小南,不要搞大了。”我知道他是好心。那时很多人给中央写信,说温州被“修”(修正主义)了,走资本主义道路了。
还有产品质量问题。当时,温州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做工业产品的单位都要有生产许可证。
为合法生产、顺应形势,从1986年开始,我们积极申领许可证,从参加县里培训,到市里、省里审核,一直到机械部检查验收。我们三番五次才请到上海老工程师到厂里帮忙,光图纸、材料,就可以装一卡车。生产、质量该怎么管理,都是那时候学的。1988年,我们如愿拿到了国家生产许可证。当时的想法其实很单纯,我们把质量做好,满足市场需要,万一将来做大了,即便被认定为资本主义、不允许干了,那就充公给国家好了。
1989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组成工作组来温州打击、整顿假冒伪劣,我们因为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过硬,反而成为了被扶持的对象,生意一下子火了。
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温州考察,市里领导叫我去汇报,我主动向他汇报我们厂是做什么产品的,还特别告诉他,我们的企业性质是“股份合作,后面还有个括号,写着‘集体’二字”。
他听罢大笑道:“不要担心,股份合作就股份合作,不用‘括号集体’,戴顶集体的帽子。不戴帽子,光着头不是更凉快吗?”他还说,温州小企业多,但缺少大企业。假冒伪劣的现象不仅温州有,全国都有。一定要培育大企业,有大锣大鼓敲起来,杂音就静下去了。
为了扩大规模,1991年,我们开始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因为那时候民营企业无法审批建厂房,只有中外合资企业才有土地指标。直到1992年,小平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大家的思想包袱才彻底卸掉。整个温州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为国家多缴税,为社会多创造就业,企业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和政府越来越一致。当然,双方所看角度不同,短期目标也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时,我们最好做下换位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感受到政策环境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未来30年,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我觉得政府的经济社会改革方向越来越明确,改革的决心也越来坚定。
下一页>外界说我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其实是因为那时生活环境太艰难了。刚开始就像小青年,涉世未深,做的事情也不大,什么都敢讲,什么都敢做。和老外打官司,打就打吧,一条小船翻就翻了。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刚开始创业,是为了生存,现在企业做大了,就是责任了。因为正泰不是我一个人的企业了,现在有几万人跟着你一起干。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我的理解是要尊重规律,顺应时势。这也是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历经了30年创业风雨、记得感恩的这帮人应有的态度。
作为老一辈民族工商业的优秀代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老先生,他的家国情怀、言传身教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正泰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更应该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做企业总是要交学费的,正泰也是如此。但只要方向对了,走快点、走慢点没有关系,要稳健,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回顾1993年,那一年对正泰很关键。为适应发展需要,正泰开始探索集团化经营。但那时也没个现成的模板,只能一边理解上级文件精神,一边参照各种资料。集团化的过程中,前后有30多家企业加盟正泰。
企业进来之后,在生产经营方面需要衔接,这样磨合了好几年。知名度是上去了,但因为成员企业太多,管理一时跟不上,一些进来的成员企业老总各有想法,那时的集团其实是“集而不团”。当初我们只是抓了营销渠道、品牌建设还有质量监控,但实践证明还远远不够。
要真正形成合力,使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看来只有彻底厘清产权制度。于是,我们把所有股东集中起来开会,收集了160多条意见。然后把大家都请到雁荡山讨论,约定不讨论出个结果,谁都不能下山。这些人大多是温州本地人,与我都是熟人、朋友。起初大家意见分歧较大,经过两天的讨论,大家慢慢达成了共识,同意搞股份制改造。正泰这才慢慢从粗放的“人治”变成制度化的“法治”,并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集团化的整合过程中,能不能把它整合好,能不能形成竞争力,我们是交了学费的。虽然我们都是温州本土的,文化习惯、语言相同,人缘、地缘相亲,但整合理顺整整用了10年,更何况是外地的企业。回过头来想想,整合的关键,在于人的文化价值观是不是一致。所以,我们后来再去并购外部企业时,总会问“我到底准备好没有,会不会消化不良”?
当然也会有错失良机的时候,有些机会失去就失去了,但我想这扇门关上的同时,另一扇门可能正在打开。
举个例子。那个时候想去收购一家加拿大做逆变器的企业,结果被同行出高价收掉了。我们只好找人自己来开发,硬是把它研发出来了,现在做得也很不错。我想办法总是有的,如果你真正想干的话,也可以慢慢来。
下一页> 余下全文回想起这些年正泰的发展,我觉得民营企业要做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文章很重要,也很不容易,最难的还是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当初我们温州这批创业股东,大部分都来自农村。随着企业发展,赚了点钱,出了点名,有了些积累,有些人或多或少地背上了成功的“包袱”。收购企业怕不了解情况被人骗,投资搞技术创新,怕搞不出来有风险。不搞技术研发,不行;要搞研发创新,外行。找来“海归”一通演说,听得你云里雾里。做,肯定会冒风险;不做,只能等着被淘汰。
现在讲产业要转型升级。往哪转?我们选择了光伏产业。我认为新能源这个大方向没问题,但要用平常心去做。假如我们太贪心,觉得机会来了,看都没看清楚就大手笔把全部资产投进去,很可能血本无归。新技术、新产业的机遇很多,风险也很大,这时候要量入为出,万一你失败了也能扛得住。做产业不是做短期投机,一定要有长期打算,不断投入、不断探索,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稳步向前。
做光伏,我们请了很多国外专家,反复论证了五六年,请进来搞了三五年,我们花了十几亿元做薄膜太阳能。“海归”们提了很多新技术、新思路,我们想,“技术路径上的事就听你们的吧”。没料到,民营企业对投资太阳能的热情太高,地方政府又积极鼓励,一下子把产能搞到很高,竞争异常激烈,后来硅原料的价格又一路下跌,全世界的光伏行业几乎都被颠覆了。我们的薄膜技术也逐渐丧失了优势。于是,我们赶紧刹车调整,从光伏电池制造转型到建电站,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现在,我们从原先的单纯“卖产品”向投资“建电站、收电费、卖服务”转变,实现了由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成为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不创新会被淘汰,创新太快也可能成为先烈。正泰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适度创新。
做企业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安全底线,我们身边有很多企业都倒在现金流上。不是他们的资产不够,而是把资产拿去贷款投房地产、投矿业,在资金政策宽裕,银根放松的时候搞“互保”,突破了负债底线。一旦行业不景气,政策有变化,企业就会出现问题。
现阶段,温州和全国一样,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爬坡换挡的时候。过去温州主要靠传统工业、靠加工贸易,现在传统产品哪里都能做,别处成本还更低,外贸又遇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企业都面临转型期的阵痛。关门也好,跑路也好,都是阵痛的表现,有个别的还以生命为代价,那就太痛了。时代走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要反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完善破产制度,保护企业家资源非常紧迫和必要。
“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州今天出现的情况明天可能会在其它地方出现,温州遭遇的问题其它地方可能也会遇到。像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互保危机”就是如此。我估计明后年一些地方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特别是民企多的地方。
毫无疑问,金融改革是温州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温州的民营银行要为温州中小微企业服务。温州民间资本充裕、活跃,将这种不规范的资本活动变得规范,把散置的资源整合起来,为民企创业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很有意义。将来,依托民营银行平台,有很多的金融产品可以创新,不仅仅是一存一贷。
我们这些老故事,现在年轻人可能不愿意听,如今都讲互联网思维。那天和马云聊起,大半年来我听不懂儿子跟我讲的他的创业想法。马云说:“老南,你听不懂儿子说什么是对的。我们公司那些小年轻讲的我也听不懂了。虽然听不懂,但我相信他们是对的。你要相信你儿子说的可能是对的。正因如此,我也把公司总裁的位置让出来了。”
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顺时应变,才能稳立潮头。现在不用互联网思维去布局产品和组织架构,以后也许没戏。
十几年前,我在美国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回来以后开始在正泰搞信息化建设。那时我们花5000万引进了SAP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后每年都有持续不断的投入。一开始,很多领导、专家都反对,认为所谓信息化就是个陷阱,不断投钱进去,效果并不明显。
但我坚持一定要搞,面对全国性市场,很多数据如果不能及时收集和处理,决策就会出问题。也正因为有了信息化管理基础,2008年危机来临时,我们心里不慌。因为正泰的数据是即时的,每天发生了什么都清清楚楚,应对起来比较从容。我们不仅在管理上提升全面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正在积极组织制定2020制造强国战略规划,按照德国工业制造4.0版的要求,推进“硬件生产”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实现由“智能制造”向“智慧制造”升级。
现在,正泰在积极对接移动互联网。首先是民用电器,包括开关、插座、LED节能灯等等,这只是我们的1.0版本,到了2.0版本,会涉及到更多的智能产品,可以与WiFi连接、遥测遥感,形成智能家居及智能电器系列产品。用手机就可以从控制家里的煤气表、电表等各种家居数据,到工厂的各类设备及管理数据,都可以通过移动化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便利操作。
营销方式也会变化。电商的发展趋势是挡不住的,我们只能努力跟上。全球范围的线下经销商渠道曾是正泰的一大优势。现在,如何把他们嫁接到电商上来,不要把这个资源浪费掉,更不能让原有的优势变成障碍,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物流方面,如果都从上海或温州发货,那时间肯定长。而我们的渠道网络已经遍布全国,能不能让他们负责周边范围的仓储、配送,让其原有专业化的产品、服务变成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传统渠道不会被完全取代,但渠道的功能改变了,可能改成服务、咨询,改成另外一种业态。
不愿意改变的人肯定被这个变化的时代所淘汰,愿意改变、积极面对变化、主动拥抱变化的人虽然会有风险、会很辛苦,但还是有活下来、有抓住发展机会的可能。我们要努力跟上。所幸,我们原来的渠道商现在慢慢地也都要过渡到二代来继承,他们也都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或是从国外深造回来,也很容易接受新理念。
今年是正泰创业的第30个年头,现在还不是谈成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不忘创业时的谦虚,经常提醒自己当初为何出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现在还不是谈成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不忘创业时的谦虚,经常提醒自己当初为何出发。30年前,我为了生存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