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壁垒渐消 光热发电规模或超千亿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6-30 14:43:22 政策壁垒渐消 光热发电规模或超千亿-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索比光伏网讯:“我国光热发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且能自行提供部分产品和部件,国外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家在政策方面应给予进一步扶持,为加速光热发电的商业化进程打下良好基础。”在近日召开的光热发电专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润青表示,光热发电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根据可再生能源自身的独特性,在我国促进传统能源转型和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光热发电不可或缺。

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是太阳能高效利用的两条重要路径。与光伏发电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不同,光热发电可以身兼“电热”两能,不仅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其产生的热能在中高温领域也可以应用。

与经历了“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光伏产业相比,光热发电一直处于养在“深闺”的状态。不过,随着2014年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困扰光热发电行业多年的政策壁垒正在逐步消解,行业大发展的节点已然显现。

产业步入关键节点

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职能部门先后组织召开了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电价政策座谈会、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技术要求及申请报告大纲征求意见讨论会。这两次会议对推进我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并形成了初步统一的框架方案。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阻碍中国光热发电产业化进程的政策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

随着统一框架方案的落地,也加快了开发商上马光热发电项目的决心和速度。“无电价,不动工”这一光热电站开发商普遍遵循的准则正在被打破。今年7月1日,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将动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内光热发电产业近年来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运用项目,尽管在7月1日开工之前并不能完全确定取得示范电价的支持,但中广核目前显然已不再过多考虑这一问题。

据统计,目前国内各项目开发商拟开发并已经进行了一些前期工作的光热发电项目近25个,总装机约1600兆瓦。当前,我国在光热发电系统集成能力和产业链的上下游方面已日趋完整,其中,在系统集成领域,有试验回路实战经验的公司如中广核太阳能、中海阳等均已经逐步掌握了光热电站的系统集成能力,基本具备了建设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的技术储备。而对于装备的国产化,以直接聚集太阳能量的聚光反射镜为例,中海阳集团旗下子公司成都禅德生产的聚光镜质量工艺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次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放挂鞭炮的事情,是要动真格的了。”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光热发电即将跨入一个重要节点。

“多年来,光热发电行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无电价政策,由于企业的投资收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不敢贸然投资这个领域。”胡润青表示,经过调研,行业内预期的电价逐渐集中在1.3-1.6元/千瓦时。而根据国家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光热发电平均成本为1.38元/千瓦时。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光伏的发电成本全国平均为0.58元/千瓦时,而电价则为0.78元/千瓦时(扣税)。显然,目前光热发电电价成本高于光伏发电水平。但业内人士表示,光热发电成本的下降空间很大,未来可以低于光伏发电,并且光热发电相比光伏发电输出更稳定。

对于业界普遍关注的电价政策问题,胡润青说,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进行上网电价测算和研究。“电价制定太高和太低对行业都有伤害。制定得太低,企业不赚钱,未来就没有人做;制定的太高,会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胡润青说。

胡润青表示,最终定价的难度还是很大,原因是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不确定的因素多、影响大,包括资源数据、系统集成设计、设备产品性能、设备产品性能、电站运营维护等。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邱河梅建议,2014年12月底前,国家可出台为期25年且不低于1.35元千瓦时的首批试验项目电价政策,并授予增值税即征即退50%等优惠政策。

光热发电产业化进程提速

国家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志峰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光热发电有三大优势:一是上网功率平稳,时间长。考虑云遮情况,目前蓄热时间为10小时左右,而光伏发电则不具备蓄电系统。二是余热综合利用,这是其他新能源所没有的特性。这个特性可使光热发电与常规能源实现互补,实现减煤目标,达到节能减排效果。三是优异的环境特性。

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2月发布的数据,从全球范围看,在目前四种光热发电技术中,槽式是主流技术路线。目前全球已经运行的3692兆瓦项目中,槽式占比达到80.7%,塔式占比为13.5%,混合燃料电站占比为4.1%,线性菲涅尔式的占比只有1.7%。但是在开发规划的8749兆瓦项目中,塔式占比反超槽式,占到62.5%,槽式占比27.4%,混合动力占比1.1%,菲涅尔式占比9%。

“在四种光热发电技术中,槽式光热发电在国外发展的相对成熟,槽式电站在中国商业化进程中也将成为主流方向。”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陆均表示。

“国家能源局日前向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发了《关于委托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设备能力情况调查的函》,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光热发电重点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为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王志峰表示,中科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近期曾向他提出对国内光热发电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路甬祥认为,光热发电行业在关注技术和政策的同时,也应更多地考虑融合资本和政策来服务于行业发展。

相对光伏,政府对光热发电的支持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难题,在光热发电领域,政府更显谨慎,遵循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光热发电将迎千亿市场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现已基本确定了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进度表。即2014-2016年通过示范电价政策扶持完成一批商业化示范项目建设,2017年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

光热发电未来市场不可小觑,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照我国政府此前规划到2020年实现3吉瓦光热发电装机的最低目标计算,把相关成本下降的因素考虑在内,示范期后续的项目以带7小时储热电站的单位千瓦投资成本约3万元计算,则从现在到2020年前,我国光热电站的累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的级别。

中海阳能源集团董事长薛黎明表示,目前中国光热发电从技术到应用已较为成熟,在国家产业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光热产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将崭露锋芒。此外,他还强调,在未来的10—20年内,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是共生共荣、联合协作的关系,特别是太阳能光热发电在煤、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开采等领域的联合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而这无疑也将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光热发电产业在经历了2011年的一股发展热潮后开始进入蓄势发展期,2014年将成为中国光热发电产业破局的关键元年,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将在2020年之前呈现。

原标题:政策壁垒渐消 光热发电规模或超千亿

文章作者:刘继峰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30 2014/06

政策壁垒渐消 光热发电规模或超千亿

索比光伏网讯:我国光热发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且能自行提供部分产品和部件,国外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家在政策方面应给予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