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江阴市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龙希国际大酒店72楼的观光层往下看,北面一片居民小区的屋顶亮闪闪的,那里就是江苏省首个居民屋顶连片集中开发的光伏村——与华西村一路之隔的周庄镇山泉村。8月10日,记者慕名来到山泉村,探寻光伏下乡带来的变化。
为何说慕名前往?城里人建光伏电站还是新鲜事,何况一个村投资1100万元,把150户居民的屋顶变成一个大电站。“我家屋顶的这8块电池板,阳光明媚时铆足劲发电,最多每天能发电8千瓦时。”村民张顺礼带着记者参观,只见蓝色的电池板架设在屋顶南面,与瓦片颜色相近,一点不影响整体美观。
这片新建的居民小区,小桥流水、青砖黛瓦,远看好似一幅江南水墨画。可在前些年,这里是江阴的经济薄弱村。摊开地图,南面是华西村,东西两面是向阳村和三房巷村,村级债务一度高达4700万元的山泉村俨然是“洼地”,让村民们很是抬不起头。2008年,大家一致推选在外经商多年的本村人李全兴为“当家人”。面对乡亲们的期望,已拥有上亿资产的李全兴毅然当起了村官。
一番调研下来,李全兴发现村里缺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村务管理,几家集体企业都没有发展好,村务公开、村民监督也没有做到位,直接导致人心不齐。李全兴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嫁接到村务管理,建起了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视四项制度,让全体村民享受知情、决策、管理、监视四大权益。6年下来,村集体资产总额超过5亿元。
荷包充裕了,村里的“品位”也要高,建屋顶光伏电站就此被提了上来。如果每家每户单独建,大约需要1300万元,村里统一规划,再向光伏企业争取优惠,总投资控制在1100万元,今年1月顺利投运。4098块电池板组成的电站,寿命25年,年均发电100多万千瓦时,卖给电网有100万元左右收入。这意味着11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余下14年还能享受1400万元收益。
但是,1100万元如果投资到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或许回报更快、收益更高,拿来和太阳打交道是不是有点不值得?“有了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山泉村党委副书记江金岳介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提高村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是重要内容,农村人也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建光伏电站,既能让百姓体验前沿科技,培养使用低碳环保新能源的意识;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每年可节约发电标煤371吨。最近有村民拿着温度计测量,有了屋顶电池板吸热,夏天室内温度比去年降低了2-3℃,空调没那么“累”了。
走在山泉村,处处可见村党委和村民委员会的用心之处:路边的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道路保洁车穿梭在居民小区,连只有两车道的路也准确安装了交通标识牌……“我们做这些,是在培养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农民,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李全兴坦言,这些投资看似没有太大的经济回报,但百姓得到的实惠是很难用金钱衡量的。
建起了光伏电站,到山泉村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说实话,苏南地区比山泉村富裕的村庄比比皆是,但不一定都能建好。”江苏爱康科技是电站的建设方,副总经理王伟介绍,光伏电站管理比建设难。与山泉村结对共建的江阴市供电公司从项目筹备之初时就积极参与,为项目认证、接入并网和后期维护管理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了很多流程。同时,山泉村成立了专门的光伏电站运营公司,村里以资金入股、村民以自家屋顶入股,每年按比例分红。“日常运营按时公开、接受监督,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否则村民不给屋顶,电站根本就建不起来。”王伟坦言,自己公司在全省各地拓展市场,最愁的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屋顶。
推广应用光伏发电,不占用土地的屋顶电站是首选,农村地区的潜力非常大。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黄学良教授在农村基层考察后建议,光伏发电应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鼓励新建建筑按照光伏电站的要求设计建筑结构及承载力,为电站安装提供便利和条件。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好,环境容量有限,尽管目前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时间较长,但这些地区发展新能源的意愿更迫切,政府部门如能适当给予补贴扶持,肯定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站在江阴市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龙希国际大酒店72楼的观光层往下看,北面一片居民小区的屋顶亮闪闪的,那里就是江苏省首个居民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