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被问道的一些问题,做个统一解答,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一、关于光伏组件效率的问题
大家在很多政策里都会看到这样一条: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
在此,要强调的是“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般,60片或72片光伏电池经过串并联后,封装后制作成光伏组件。由于电池片之间的差异和封装过程,转换效率肯定会降低。因此,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肯定要低于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技术规格书中,都会清楚的标明这一型号组件的转换效率。目前250W系列的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大概在15~16%之间。
理论上,尺寸、标称功率相同的组件,效率肯定是相同的。光伏组件是由电池片组成,一块光伏组件通常由60片(6×10)或72片(6×10)电池片组成,面积分别为1.638 m2(0.992m×1.652m)和3.895 m2(0.992m×1.956m)。
辐照度为1000W/m2时,1.638 m2组件上接收的功率为1638W,
如果输出功率是250W,则效率=(250/1638)=15.3%;
如果输出功率是255W,则效率=(255/1638)=15.6%。
因此,功率W=光伏组件受光面积S×光伏组件转换效率t
二、发电量计算的问题
我一般习惯用下面这个公式求发电量:
L= W×H×η
L—— 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kWh;
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kW;
H—— 光伏电站的峰值小时数,h;
η—— 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
解释一下峰值小时数H。
一般从气象站获得的观测数据为“水平面总辐射量”。
我们设计时,让光伏组件有一定角度,以便接收更多的辐射量。因此,在计算发电量时,要考虑“光伏组件上接收的总辐射量,即倾斜面上的辐射量”
峰值小时数= 倾斜面上总辐射量/标准太阳辐射强度(1000W/m2)
(请注意:一定不是从气象站直接获得的水平面数据,而是根据气象站获得数据计算而得的倾斜面数据)
峰值小时数H的物理意义就是:由于光伏组件上接收的辐射量无法保证一直为1000W/m2,因此,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达不到其标称功率。将一年内的辐射量按时间进行积分,这算成光伏组件按期标称功率输出的时间。
峰值小时数H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水平面总辐射量、光伏电站运行方式、项目场址的经纬度。
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η就不说了,详细介绍可以参考之前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光伏的电站效率?》
前文说过,功率W=光伏组件受光面积S×光伏组件转换效率t,因此,L= W×H×η这个公式也可以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L= S×t×H×η
但这个公式应用起来相对麻烦,用的比较少。
三、光伏电站的税收问题
引用之前“计鹏咨询”的一篇微信,给大家做解答吧。这个计算方法有一点问题,但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
光伏企业纳税分国税和地税。其中增值税、所得税属于国税征管范围,销售税金及附加属于地税征管范围。对于每个税种的征收税率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留成比例如下:
(一)所得税。税率为25%;留成比例为中央60%,地方40%。
(二)增值税。税率为17%;留成比例为中央75%,地方25%。
(三)销售税金附加。销售税金附加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下一页>其中: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1%~7%(纳税人所在地为城市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城市市区、县城或建制镇的,税率为l%。),全部作为地方税收。
教育费附加费率国家征收3%,地方征收2%。
以一个10MW 项目为例,设定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太阳能资源为二类资源区,满发小时数为1180h,单位千瓦静态投资按照9000 元考虑,上网电价按照二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0.95 元/kWh 计算(标杆电价补贴20 年,剩余寿命期按照当地脱硫燃煤电价计算),项目寿命期约能给地方贡献各项税收1470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针对最近被问道的一些问题,做个统一解答,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一、关于光伏组件效率的问题大家在很多政策里都会看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