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市、国家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合肥市率先出台了一揽子光伏扶持政策,从指导意见、兑现导则、光伏扶贫、推广应用多层面促进了光伏发电应用。其中,2014年全力推进的“光伏扶贫”工程收效显著,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定策之年,合肥市在光伏应用领域坚持不断创新,依托“光伏下乡”政策,全力打造村(社)级“光伏经济”,将光伏应用与美好乡村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统筹规划 因村制宜
今年初,合肥市制定了《光伏下乡“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以实施光伏下乡“百村推进、千户扶贫、万家屋顶和万亩基地”四大工程为抓手,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与建设美好乡村、推广新能源、发展新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建设“光伏村社”和“光伏农业”先行示范区。
合肥市村(社)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注重“立足实际、创新突破”,将发展农村“光伏经济”作为美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支持政策、奖补资金、光伏企业、部门合力等资源向“光伏村社”集聚。截至2014年末,合肥市首批24个“光伏村社”项目已经同时推进,肥西县官亭镇新民村试点“光伏社区”工程也已经正常开展。
按照“政府投入建站、权属村级所有、收益集体使用、重点用于管护”的要求,开发农村村委会、卫生院、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屋顶资源,推进两类模式的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合肥市24个美好乡村建设的省级重点示范村中,将率先各建一个30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2015年,开始向现有的210个省级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进行覆盖。规定指出,对新批准开展实施土地增减挂整村推进土地整治的项目村,实行光伏电站、土地整治、社区建设一体统筹规划和系统集成建设,形成了以美好乡村示范村为重点,梯度辐射推进的村级“光伏经济”发展新格局。每个项目村根据村庄屋面等资源面积,先期规划建设300KW-400KW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目前,肥西县官亭镇新民村40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将于1月底并网发电。
盘活资源 突破掣肘
为积极调整支农政策支出结构,解决村社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资金问题,合肥市在“光伏新村”电站建设中勇于创新。市、县一级,从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中安排15万、12万专项建设资金予以投入,确保“光伏新村”的顺利推进。“光伏社区”的电站采取市级土地增减挂项目的补助资金中拥有专项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同时,加强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确保项目的推进。市“美好办”直接牵头负责光伏电站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选址、项目实施工作,各县(市)美好办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行政村建设选址、调度推进、检查验收、补贴资金审核、上报、拨付等工作;市发改委负责光伏下乡扶贫项目的立项、与供电部门协调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拨付工作;市招管局负责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市供电公司负责并网方式选择、接入系统方案的制定、并网验收和调试、供电公司所属资产的日常维护、发电度数确认和电费结算等工作。
在“光伏村社”建设中,合肥市盘活农村屋面资源,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日照资源向经济收入资源转化起来,稳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村庄建设管护资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等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新模式破解了村(社)级集体经济发展“无门路”、收入不稳定、长效管护缺资金等诸多难题,有效解决了政府扶持资金“难持久”、项目支持“难为继”、建设工业无资金、发展“三产”无市场、产业经营有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政府“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的转变,开辟了一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行得通、靠得住、能稳定、可持续”的新路径。
村(社)级集体经济收入始终难以“稳定”,但与光伏电站的结合突破了发展瓶颈。据测算,一个建设规模为30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5万千瓦时,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加收入3.5万元;电站使用寿命25年,累计收入达87.5万元;而一个400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增社区集体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为广大农村地区探索了一条“长效无忧”的集体经济收入新渠道。规定光伏电站发电经营收益由村(社)集体统筹使用,重点用于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维护、村庄环境管理等公共管护支出,既稳定了管护资金长效来源,又减除了农民负担,不仅缓解了县乡政府财政支持压力,而且破解了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缺经费”的难题,打通了项目全国推广脉络。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市、国家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合肥市率先出台了一揽子光伏扶持政策,从指导意见、兑现导则、光伏